大数据技术下的医疗服务创新研究

2018-09-10 05:14郑怀宇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5期
关键词:移动医疗医疗服务信息共享

郑怀宇

【摘 要】“互联网+医疗服务”新模式的出现,顺应了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大数据时代,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拟在分析我国目前医疗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引入大数据技术革新医疗服务模式的必要性和优势,进而提出建立电子档案、加强移动医疗的开发与应用等建议,以期为医疗服务创新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医疗服务;信息共享;移动医疗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5-0101-02

1 医疗服务数据化现状

医疗服务是以治病为核心的各种服务手段,包括对患者进行医疗诊断、治疗,也包括全民的疾病预防、美容保健、养老等其他非治疗的服务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服务形式应与时俱进,以更多样化、精准化、个性化、现代化、人性化的服务应对与日俱增的医疗压力。现存的医疗服务已相应引进了数据化技术,比如网上预约治疗、远程治疗等便捷方式,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1.1 医疗服务信息共享不足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各地医疗信息的统计与覆盖程度存在巨大的差异,一些贫困地区群众医疗信息尚未建档,已经建立电子档案的数据也无法做到共享,患者在不同的医院进行诊治时,会建立不同的电子档案,一个人会有多个同样诊断信息的医疗卡,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甚至同一所医院不同部门和科室之间都未形成统一的信息共享资源,重复诊断和诊断未考虑到其他病情因素而作出有失偏颇的诊断极有可能出现。我国未建立起医疗数据库,个人信息散落于各个医疗机构,对个人来讲,没有对自己建立全面的了解;对整个社会而言,优秀的医疗资源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分享,基础自救、保健知识信息无法最大面积地普及,造福社会。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及医护人员和群众均缺乏信息共享的观念,未真正体会到信息共享的价值。政府不引起高度重视,未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推进信息共享的规范化;医疗机构管理者只关注医疗技术与水平的研究的提高,不愿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去培养掌握信息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群众盲目寻求医疗服务,不注重保护个人数据,信息保护和共享意识欠缺。整个社会缺乏信息共享氛围,此种情况导致在大数据时代下医疗服务未借助大数据技术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1.2 探索新模式运用率较低

为顺应大数据时代浪潮,医疗服务界已经意识到革新的重要性,并积极做出一系列的探索,例如远程医疗服务的应用和医疗相关APP的开发。但是,目前远程医疗服务的运用度较低,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规制应用的运行。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仅仅是通过网上预约、网上挂号等形式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并未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开发运行的手机应用也无法起到时时监测的作用。患者参与远程医疗服务的动机和行为类型,仅仅是为了避免到医院排队浪费时间,没有充分给予远程医疗信任与使用,浪费了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所能提供的帮助。

2 医疗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就医过程中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是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群众需要触手可及的优秀医疗资源,充分利用技术实现横向与纵向的信息融通,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共享和应用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缓解医疗服务机构的压力,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的氛围。

2.1 缓解医疗服务压力

在国内综合性医院,排长队等待检查诊疗是常态。长期以来医疗供需都存在极大的不平衡,一方面原因在于医疗资源不足,患者数量较大,尤其是专家数量较少,大多数人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等待专家的诊疗;另一方面,在进行诊断时,由于病理原因的复杂性,医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的诊断,患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不能对医生做出明确的说明,因此医生需要患者对全身各部分做出全面的检查才能做出诊断。一系列的检查无形之中加剧了医疗机构的压力,加大了不必要的医疗消费,并且在不同医疗机构进行检查时以上的所有检查都需要重新做一次。

引入大数据技术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势在必行,通过信息共享将所有信息整合在一个平台,形成医疗服务共同体,减少不必要的检查项目,智能预约和排号等功能节省大量时间。通过健康常识的分享,使大众对基础医学知识有清楚的了解,避免出现大惊小怪、浪费医疗资源的情形,在各個阶段都减少了医疗服务的压力。

2.2 营造全民关注健康的氛围

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国家和医疗机构的服务,更需要全民参与,需要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全民关注健康的氛围。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医疗服务中,通过分享医疗基础信息引起全民关注健康讨论的氛围。移动互联网下医疗服务以医疗服务需求者为核心,通过被服务者的参与极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让更多的人提高医疗预防意识,及时把信息传递给医疗服务机构,做到大病、慢性病提前预防。

3 创新医疗服务建议

基于大数据网络环境,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方式。新技术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结合与创新,可以实现医疗价值,在完成传统医疗诊断的同时实现社交性、连贯性、预防性和精准性。实现医疗服务创新需要以医疗服务信息大数据库的建立为基础,开发应用移动医疗平台,为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提供帮助。

3.1 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平台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共享的程度决定着一个行业的发展,医疗服务所需的信息如何得到及时、全面、有效的传递取决于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平台所需的数据应整合不同区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掌握的个人数据,包括个人的基本信息、在不同机构进行检查的结果数据、个人身体健康指数等各项详细数据。建立强大完善的数据库,生成个人专属的电子医疗档案,统一发放同等规格模式的记载个人医疗信息数据的卡片,建立全国医保一卡通,可以在各个医疗机构之间统一识别和使用。各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信息共享,避免进行重复检查、避免由于不了解既往病史或其他可能并发的症状而做出多项检查要求,并可以根据其他同行之间做出的判断相互借鉴,从而在缓解医疗机构压力的同时,减轻人们医疗消费的负担。

为了保证医疗信息共享平台能够高效运行,需要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和技术的娴熟应用。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用于信息共享平台的开发与维护,并加大相关法律政策的保护;医疗机构要加大医护服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掌握信息录入和维护的技术;群众要提高信息共享的意识,注重自己信息的提供和保护。通过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传递替代人力,充分体现便利服务的理念,达到有效的信息传达、互通、共享,为下一步创新医疗服务奠定基础。

3.2 加强移动医疗应用的开发与应用

随着共享经济的全面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手机APP的开发运行,医疗服务也向移动方式发展。目前,我国已存在多款投入使用的移动手机APP,但是在使用中,大多软件应用仅发挥网上预约甚至广告的作用,通过线上APP进行医疗诊断预约与简单的咨询,往往无法达到解决问题、实现信息传递进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目的。优秀实用的移动医疗平台应通过移动医疗服务的应用,用户可以突破時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记录和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指数,同时通过数据的上传,反馈到医疗服务机构,医疗机构进行时时的监控和判断,并及时反馈给用户,达到疾病预防和尽快诊治的效果。充分利用移动应用实现移动终端数据及时上传、移动就诊的功能。同时,要做好信息安全的维护,为了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造成损害社会利益的危险事件的发生,在开发应用的同时要建立信息安全系统和完善的信息安全机制,保障用户使用的安全性,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对应用系统做好日常的安全维护,完成实名注册和一人只能注册一个账号,全面保护好用户信息和医疗资源,实现信息使用价值的最大化。

4 结语

医疗服务方式的革新刻不容缓,需要各方努力共同形成信息共享的大数据库平台,各方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完善现有的技术开发平台。本文在研究医疗服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医疗服务中的优势,进而提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医疗服务改革作出微薄的贡献。医疗服务作为必要的服务方式,需要体现医疗服务的导向性和普及性,同时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带来的大数据时代如何与医疗界进行结合仍需要继续研究,以充分利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

参 考 文 献

[1]朱劲松.互联网+医疗模式:内涵与系统架构[J].中国医院管理,2016(3):38-40.

[2]姚刚,张晓祥,汪火明.基于省级平台的远程医疗系统设计[J].中国医院管理,2013(2):70-71.

[3]魏翠红.大数据共享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6(8):84-85.

[4]凌子平,翟理祥,林羽,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创新模式构建[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6(3):295-298.

[5]聂秀英.标准与远程医疗服务[J].电信网技术,2011(3):31-35.

[责任编辑:钟声贤]

猜你喜欢
移动医疗医疗服务信息共享
糖尿病的移动医疗分析
强化廉洁建设 提升医院形象
基于WebGIS的合肥中小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下医学人文道德的多维度探析
医院移动助医APP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基于供应链的制造业服务化客户逆向服务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铁水联运信息系统物理框架设计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医生实施的可行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