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语言变异修辞研究

2018-09-10 15:46曹东琴江南
三峡论坛 2018年4期

曹东琴 江南

摘 要:台湾作家余光中的散文语言不仅有弹性、密度和质料,还具有独特的言语变异美。这种言语变异美得益于余光中对语音和词语变异修辞艺术的灵活运用。语音变异主要表现在谐音变异,摹音变异和叠音变异三个方面;词语变异突出表现在词形变异、语体变异和搭配变异三种类型,这两种变异修辞手段使其散文语言具有创造美。

关键词:余光中散文;变异修辞;语音变异;语词变异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8)04-0070-05

“文字魔术师”余光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他主张对散文语言进行革新,认为作家应该创作有弹性、有密度、有质料的创造性散文。余光中散文语言通过语音变异和语词变异修辞艺术,灵活实现其散文语言革新和言语变异美。

一、语音变异

通过语音变异形成的修辞方式主要包括谐音变异、摹声变异和叠音变异三种。在余光中的散文里,这三种语音变异修辞都存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修辞效果,帮助其实现了散文语言革新的追求。

(一)谐音变异

语言的意义可以通过语音形式传递。在汉语中存在着非常多的同音异形异义、同音同形异义、音近形异等现象。谐音变异修辞手法就是充分利用汉语音义结合的这种特殊关系来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谐音变异主要表现在同音异形变异、音近形异变异、同音同形变异三个方面。

1. 同音异形变异

同音异形变异是根据音义结合中同音异形的情形,利用谐音构成特殊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1]23在余光中的散文中,他大量运用了这种谐音变异手段来表达新颖的内容。例如:

(1)有些人略读,作为精读的妥协,许多大学者也不免如此。有些人只会略读,因为他们没有精读的训练或毅力。更有些人略读,甚至掠读,只为了附庸风雅。《开卷如开芝麻门》[2][3]

例1中“略”与“掠”两个字同音异形异义,语音上的相同与语义上的偏离组合便孕育出辛辣的讽刺意味。因世界上的书太多,而人的时间与精力有限,面对这些书,有些人把略读作为精读的妥协,有些人只会略读。而更有些人的略读,只为了附庸风雅。作者利用“略”与“掠”两个同音异形异义的字幽默地揭示出第三种人略读的本质是生硬地占有,是野蛮地掠夺,而非“风雅”。语言表达幽默风趣,意蕴丰富。

(2)重用麦克风的讲者却相反,只顾对着它杀伐嘶喊,喊得全场的听众刺耳摧魂,六神无主。麦克风变成了麦克疯,摧人欲疯。《另有离愁》

例2中“风”与 “疯”同音异义异形,作者利用这种同音的过渡手段生动形象地讽刺了在研讨会上那些只顾对着麦克风杀伐嘶喊讲话的人,他们对着话筒发出的声音非常刺耳,似乎可以把人逼疯,同时又揭示出讲话人在台上的“疯态”,就像“麦克疯”一样。把作者参加研讨会时那种烦躁和无耐之情巧妙地传递出来,也表现了讲话内容的枯燥和与会人员内心的浮躁,并让读者获得诙谐幽默之感。

(3)有人说话如参禅,能少说就少说,最好是不说,尽在不言之中。有人说话如嘶蝉,并不一定要说什么,只是无意识的口腔运动而已。《娓娓与喋喋》

俗话说:“话如其人。”有的人说话很少,但精妙有趣;有的人话多,只顾嘴动而脑不动。例3中余光中利用“蝉”与“禅”音同而意义却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来比喻两种不同的说话方式,对比强烈,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 音近形异变异

音近形异变异是指言语表达者有意创造一种与原有的语素或词语音近形异的言语单位来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的语音变异手段。[1]26余光中的散文里,这种谐音变异现象俯拾皆是。例如:

(4)您所说的雅观,事实上只是狭窄的“鸦观”。《凤·鸦·鹑》

例4中“雅”与“鸦”音近义不同,作者巧妙地利用这种语音与语义的关系,借天鹅反驳乌鸦的“乌衣运动”幽默诙谐地表达了关于当时对“纯”文学的态度。讽刺了那些提倡统一文学形式的人的狭隘观点,认为其是一种“鸦观”,不一定就“雅观”。

(5)白血飞溅白屑飞溅啊白血。锯断绿色的灵魂流乳白的血,当钢齿咬进年轮无辜的年轮。《伐桂的前夕》

例5中,因为和作者一起生活了16年的古屋及庭院里的桂树就要被毁掉,那钢齿咬进桂树就好比是咬进作者的心一样。那从樹中飞溅而出的白屑就如同桂树的白血一般涌现在作者眼前。余光中利用“屑”与“血”音近相关,将作者对桂树即将被锯掉的那种不舍和痛苦之情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6)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听听那冷雨》

例6中“山”与“伞”谐音递进,把作者对祖国的思恋之前表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不管是隔着“千山万山”还是“ 千伞万伞”,都阻挡不了他对祖国的思念。

3. 同音同形变异

同音同形变异是通过声音相同、形体也相同而含义不同的语素(或词)构成的一种谐音变异手段。[1]24这种谐音变异现象在余光中的散文中也存在。例如:

(7)寂寞是国,我是王,自嘲兼自慰,他想。她来后,她来后便是后,和我同御这水晶的江山。《塔》

例7中三个“后”字是同音同形异义语素,第三个“后”是皇后的“后”,与前面的“王”相呼应,与其余两个“后”的语义不同,这里语义跳跃性大。作者利用这三个音同形同而含义不同的“后”来刻画思绪的跳跃性和流动性,将意识的流动、断裂、错位利用语言巧妙地传递出来。

(二)摹声变异

摹声变异是摹仿某种声响形态,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修辞效果。它包括直接摹声变异和间接摹声变异两种。直接摹声变异是指通过直接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形成一定的修辞特色。[1]37-38间接摹声变异是通过人为想象或间接模拟声响而形成的变异。例如:

(8)汤汤堂堂。汤汤堂堂。……该有一面定音大锣鼓。《登楼赋》

(9)计时铃叮叮,麦克风隆隆,不觉研讨会已经“圆满闭幕”。《另有离愁》

(10)路转峰回,小火车呜呜然在狭窄的高架上驰过。

例8和例9中的“汤汤堂堂”和“叮叮”“隆隆”是直接摹拟大锣鼓、计时铃和麦克风发出的声音来表达相应的语义内容。例10“呜呜”是间接摹拟火车的声音。“呜呜”一般是形容小孩哭泣的声音,作者在这里用来形容小火车发出的声音,作者在当时情景下发挥联想将小火车的声音人格化。

(三)叠音变异

叠音变异是利用汉语的声响形态特点给言语表达增加一种听觉感知美。余光中在其散文中熟练运用汉语的叠音变异,使言语表达具有音乐美和形式美。例如:

(11)宿醒中,听了一下午琐琐屑屑细细碎碎申申诉诉说说的鸟声。《塔》

(12)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听听那冷雨》

(13)湿漓漓,阴沉沉,黑森森,冷冷清清,惨惨凄凄切切。《鬼雨》

例11是将“琐屑”、“细碎”、“申诉”和“说”通过“AABB式”和“AA式”叠音,具体表现文中的“他”坐在老橡树下听到的鸟声特点,赋予鸟儿人的感情,也凸显环境的幽静。例12是将“料峭”、“淋漓”、“淅沥”进行“AABB式”叠音;将“潮”和“湿”进行“AA式”叠音来表示雨季来临后下雨的情态和天地的特点。例13铺排“ABB式”“AABB式”以及“AABBCC式”叠音来凸显作者在爱子去世后遇到下雨的心境写照,营造了一种凄冷的氛围。同时这些叠音变异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形式整齐,吸人眼球。

二、词语变异

余光中先生的散文语言除了通过丰富的语音变异手段言语变异美之外,还运用各种词语的变异方式,主要包括词语的词形变异,语体变异和搭配变异三种方式。

(一)词形变异

词形变异是指对词语的形态进行变革创新,从而创造出新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形态是基本固定的,一般不能随意改变,但为了表现作家的创作个性,追求特定的表达效果,可以对其进行变异。余光中的散文中常常突破现存词语的常规形式,对词语进行抽换语素、序换语素或拆分的方式加以变异,创造新词语。

1. 抽换语素

抽换词语的语素是指用新的语素来替换原有词的某些语素,以此创造出新的词语,使表达更贴切。余光中的散文中,他常通过抽换个别词语中的某些语素来创造新词,使言语表达更加符合表达需求。例如:

(14)好在是先缴费后吃饭,“自食其钞”,岂不理直气壮。《蝗族的盛宴》

(15)此人的肺腑深深深几许,尚不得而知,他的口腔是怎么一回事,早已有各种菜味,酸甜苦辣地向你来告密了。《娓娓与喋喋》

(16)此之谓“大借若还”。《借钱的境界》

(17)……哪像电话来时,登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催魂铃》

例14和例15中的“自食其钞”和“肺腑深深深几许” 是分别由“自食其言”与“ 庭院深深深几许”抽换语素创造的新词,不仅新颖别致而且更加符合特定语境。例16中的“大借若还”是由“大智若愚”抽换两个语素后形成的新词,形象地使那种高姿态的借钱法跃然纸上。例17中作者将“迅雷不及掩耳”抽换语素后创造出“迅铃不及掩耳”这个新词,把电话带给人们的方便、麻烦和尴尬刻画得栩栩如生。

余光中的散文中,通过抽换语素创造新词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他将“逼人太甚”抽换成“逼神太甚”;将“日不落国”变成“日不落家”;将“虎视眈眈”变成“猿视眈眈”等。通过抽换语素创造新词,不仅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而且让语言表达更符合语境文意。这是余光中散文语言的一大特色。

2. 序换语素

在现代汉语中,词语的语素顺序都是固定的,在使用过程中它们的位置和顺序不可以随意改变。但在余光中的散文中,为了某些特殊的表达需要,他常调整词语中的某一些语素顺序来创造新词,体现其言语表达的创造性与独特性。例如:

(18)等莫测高深的权威已经建立,他们才可以从心所欲,开始用张三李四都懂的文字来写书。《减掉散文的辫子》

(19)……游客自纽约来,游客自欧洲,左顾右盼,恐后争先,一批批的游客……《不朽,是一堆顽石?》

(20)这时,主席早已扭颈歪头,对他耽耽虎视。《另有离愁》

例18中的“莫测高深”是由“高深莫测”调换顺序而来;例19的“恐后争先”是由“争先恐后”变换而来;例7的“眈眈虎视”是由“虎视眈眈”调整而成。将固定成语的语素进行变换,不仅使言语表达别具新奇性,而且语义凸显更加明显。例20中写主席对那些听到警告铃还在台上继续讲话的人进行目光警告,在此句中主席的目光特点是语义的凸显重点,所以“眈眈虎视”更贴切。

3. 拆分词语

词语的搭配组合具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性,一旦固定下来基本很少改变。但在特殊的语境中可以通过拆离词语的形式来使词语具有新奇性,满足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这种词形变异方式在余光中的散文中十分常见。例如:

(21)这便是肩相摩,踵相接古老又时新的伦敦,西敏寺的那些鬼魂,用血肉之身爱过、咒过、闹过的名城。《不朽,是一堆顽石?》

(22)使人敬而不畏, 亲而不狎, 交接愈久, 芬芳愈醇。《朋友四型》

(23)否则一股不平之气, 挟着千泡百沫冲顶而上, 也不好受。《风吹西班牙》

(24)他坐在重重叠叠浓浓浅浅的绿思绿想中。《塔》

(25)我不是指出声的自言自语, 而是指自我的沉思默想。《娓娓与喋喋》

例21是在成语“摩肩接踵”中插入“相”并调换语素位置变成两个主谓短语来表达伦敦曾经的拥挤与繁华;例22的“敬而不畏,亲而不狎”是在“敬畏”“亲狎”两个动词中加入虚词“而”和否定副词“不”形成的,这样更能准确地表达拥有高级趣味的朋友给人的感觉。

例23是在“泡沫”一词中添加表示数量多的数词“千”和“百”来强调这种“气” 之多,把客观的事实形象地描述成主观的感受,感情浓厚。例24中将抽象的“思想”拆开来使用,并用形象的颜色词“绿”来修饰,巧妙地把名词“思想”变成了动词,且在前面加上“重重叠叠浓浓浅浅”来修饰,化抽象的“思想”为形象的东西,便于读者理解作者内心情感。例25中“沉思默想”是将“思想”与“沉默”两个词语间错开来变成动词,交错表达,相互强调衬托,并在形式上与前面的动词“自言自语”照应,语义表达更形象生动。

(二)语体变异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里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形成的。不同的语体对词语的选取运用要求会不同,就会形成属于某一语体的语体词。作家将本属于甲语体的语体词,有意让其进入乙语体言语作品中而产生了特殊的修辞效果,这就是词语的语体变异。[4]21-23余光中通过词语的语体变异取得了言语表达幽默诙谐等效果。例如:

(26)像一个现代的殷洪乔,我成了五个女人的接线生。有时也想回对方一句“她不在”,或者干脆把电话挂断,又怕侵犯了人权,何况还是女权,在一票对五票的劣势下,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催魂铃》

(27)诗流动如风,变化如云,无法制成标本,正如女人无法化验为多少脂肪和钙一样。《减掉散文的辫子》

(28)五四的前辈们,你们的除法做得够累的了。也看看我们做点儿乘法吧。《凤·鸦·鹑》

例26中“人权”和“女权”本是政治术语,属于公文语体,在这里作者将其应用到散文文艺语体中,庄词谐用,通过词语的语体变异实现语言表达的幽默追求,诙谐地表达了作者对 “催魂铃”给自己生活制造麻烦的无奈之感。例27中“标本”“脂肪”和“钙”是生物术语,例28中“乘法”“除法”是数学术语,它们都属于科技语体。而此处作者将其运用到散文创作中,利用词语的语体变异让语言表达贴切新颖。

(三)搭配变异

词语与词语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的,不仅受句法结构组合规则的约束,而且受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制约。在余光中的散文中,常出现一种特殊现象,词和詞的搭配虽符合语法规则,但冲破了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取得了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

(29)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从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听听那冷雨》

(30)不论作者年纪有多大,他常会怀念在老祖母膝上吮手指的金黄色的童年。《减掉散文的辫子》

(31)于是一整个秋季,他都浮在那种高贵的氛围里,像一个仙人。《伐桂的前夕》

(32)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

(33)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听听那冷雨》

例29中“湿湿的绿光”,例30中“金黄色的童年”,例31中的 “高贵的氛围”是词语搭配变异中的搭配组合后形成的偏正结构变异。虽然组合后符合偏正结构的句法结构,都是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但这三个偏正结构的两项组合是不符合语义和逻辑的。“绿光”本无干燥湿润的性质,在这里用表示触觉的“湿湿的”和视觉的“绿光”组合,将树叶被雨润泽后的鲜艳、饱满、洁净的模样展现在读者面前。“金黄色的童年”将具体的“金黄色”修饰抽象的“童年”,化抽象为形象,突出童年的美好,可贵。“高贵的氛围”搭配组合后突出作者心中愉快。例32中的“思想潮润润的”是属于主谓搭配变异,“思想”是无声无形的,但用“潮润润”这样实在的感觉加以形容,突出雨季带给人的感觉。例33中“枕着岑寂”是属于动宾搭配变异,因为“岑寂”是一种无形的听觉感受,但人却是“枕着”它“睡去”,化无形为有形。上例中的搭配是作者有意突破语义和逻辑规范形成的变异,使语言陌生化,言语表达呈现出新奇美。

结语

通过对余光中散文文本的分析,发现其散文语言的革新美和变异美得益于对语音变异和语词变异的灵活运用。这两种变异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使余光中的散文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言语变异美,形成其极具个性的散文风格。

注 释:

[1] 冯广艺:《变异修辞学(修订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余光中:《高速的联想》,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年。

[3] 余光中:《余光中散文选集(共四辑)》,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

[4] 冯广艺:《文艺作品中词语的语体变异》,《修辞学习》,1998年第2期。

责任编辑:杨军会

文字校对:赵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