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能否为农村发展增添新活力?

2018-09-10 01:29凌薇
农经 2018年4期
关键词:农场农业农村

凌薇

共享经济的蛋糕有多大?

2018年2月27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8)》。中国共享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球共享经济创新者和引领者。截至2017年底,全球22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中国企业60家,其中具有典型共享经济属性的中国企业31家,占中国独角兽企业总数的51.7%。

报告显示,我国共享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49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非金融共享领域交易额为209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8%;共享经济领域融资规模约21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2017年,我国提供共享经济服务的服务者人数约为7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共享经济平台企业员工数约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9.7%,意味着城镇每100个新增就业人员中,就有约10人是共享经济企业新雇佣员工。到2018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有望达到2300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由33%提升至44%,成为领军力量。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速增长。

农业、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有可能成为共享经济的新“风口”。那么共享经济能否被借鉴到农业中?

“共享农业”的兴起

2016年,共享单车在中国的兴起将中国的“共享经济”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目前国内共享经济市场包括共享汽车、共享单车、共享房屋、共享餐饮、共享金融、共享充电宝等各种领域,并在不断扩展。农业,作为中国从古至今的主流行业,受资源和环境的限制,在技术和模式上一直落后众多国家,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冲击下,传统农业模式亟需实现新的突破。电商的兴起,为农业的共享提供庞大平台基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为中国农业提供了精准化的信息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农业进入自动化无人监管的新时代。因此,“共享农业”的模式悄然兴起,并将引领中国农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纵观中国共享农业的发展,主要历经了三个阶段:一是设施共享和劳动力共享。我国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自发组成合作社,初步达成了农机共享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设备和劳动力的共享。二是物流共享和技术共享。由于农业的季节性,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和再生产一直良莠不齐,电商平台的发展促进了基于订单农业的模式,通过在多个村设立一个共享物流的中转站,并搭建农技知识共享平台,可以根据物流中转站辐射的多个村的多个订单进行混合集中配送来减少单一且长距离的运输成本,并能平衡城乡之间的农业技术水平。比如众多地区出现的“乡村货的”“乡间货的”等属于物流共享模式。三是土地共享和全产业链。随着政府进一步放活了土地的经营权,可以通过整合闲置在乡村的优质土地实现土地共享,形成一个具有区域性的“共享农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从生产、加工、存储、运输、旅游、养生、时尚等全产业链供应模式。广州的艾米共享农场在国内较早地探索了该模式,成为同行业的先锋。该模式也是中国“共享农业”的最新模式。这三个阶段的演变,得力于互联网和大数据,中国的“共享农业”正在向着土地共享和全产业链的模式快速发展,为中国传统农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优秀发展道路。

农业共享经济现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网络数据、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现代物流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对高品质个性化农产品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农业资源也提出了新需求,已经有很多人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共享经济进入农业领域,一方面淘汰掉中间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真正做到“共享”,为农业、农村、农民真正起到帮助作用。它贯穿于整个农业产业链全过程,将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我国农业领域的共享经济虽然起步较早,但发展主要局限于耕地和收割两个方面,如农产品的烘干设备、无人机植保的共享,农产品仓储、加工、保鲜、物流等方面的共享都亟待开发。当前,如何把分散零碎的消费需求信息集聚起来形成规模,实现与供给方精准匹配对接,是发展共享农业的关键。实现共享经济与农业的融合,目前可依靠的平台最具优势的就是互联网。用共享经济思维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体系,是融入农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是一个动态、渐进的长期过程,在硬件建设上抓好互联网在乡村的普及覆盖,尤其要做好农民手机终端的开发使用。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平台,让农村资源灵动起来。借助互联网,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农村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农器具租赁,农村闲置人口再就业,农村闲置土地流转,各种资源再次得到利用,“互联网+信息化+农业”将会成为新趋势。比如通过共享农场的模式,可以将农民、游客、农场结合起来,合理利用农村闲置的土地资源,解决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帮扶农民持续经营、脱貧致富。

共享经济在农村发展日益加速,嘀嘀打车已在节假日搭起农民工回家、进城的有效桥梁;小猪利用民房构建生态农业体验、自然创意、田园生活可持续乡村美宿社区;农速通APP、020实现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物流交易,共享收获农场重构农民和市民的友好互动、和谐发展,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但目前农村共享经济发展也面临各种问题和瓶颈:一是农民对共享经济的认识有限,信息闭塞和农民对共享经济认识、学习能力的不足己严重制约了部分地区农村共享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化;三是体制性制约严重,当前分散的土地管理体制使农村资源整合的难度越来越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四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机械化水平低;五是农村金融面临“贷款难、贷款贵、抵押难”的突出问题,虽然体制内农村金融供给规范,但农村金融相当大一部分的需求目前还无法得到满足。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认为,“共享农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他表示,“共享农业”可以分为几大类型:农田的分享,让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私家田园和农产品特供渠道;畜禽产品的分享,吃上自己家养殖的放心肉;农机的分享,像滴滴一样叫来农机;资金的分享,不因缺钱误农时;农技的分享,所有的专家为所有的农民服务;劳务的分享,盘活农村劳动力资源;扶贫的分享,重新定义“精准扶贫”;房屋的分享,人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桃花源;物流的共享,借鉴城市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困扰乡村的最后一公里或许可以通过共享经济模式去实现。

发展“共享农业”前景广阔

从目前的市场反响来看,“共享经济”的成功毋庸置疑。作为我国基础产业之一的农业,进入“共享”状态也是一种必然。

在农业中,“共享”所带来的改变远远不止于此。在农业领域,有很多方面可以让“共享”大有作为。伴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共享农业”将会慢慢向更多的领域渗透,与其他经济形态集成创新。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进一步激活农村现有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对公共基础设施的分享,可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園、创业园等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为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平台;通过农业资源的共享,可以把农业建设成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使其具有提供农副产品、促进社会发展、传承历史文化、调节自然生态、实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功能,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此外,未来乡村旅游、金融信贷和家政养老服务等行业都可以实现与分享农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创新农业发展方式。

“共享农业”能够用较少的物质存量满足较多的服务需求,这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是一致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共享农业”能为这一转型提供重要的实现路径,同时还可以带动新经济发展,以较少资源消耗,满足更多人群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条件。

在我国目前的大环境下,“共享农业”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使得农民有了新的致富手段,同时还与目前国家推行“绿色农业”的理念不谋而合。有了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手段的探路,也有了共享农庄等新的农业形态。艾米共享农场通过“互联网+农业”的方式智能搜集城市周边闲置优质土地建设生态农场,将农场划分成若干单元,城市家庭只需在线扫码下单,就能认购相应农田的收获权,共享交换使用所有的该公司的农场。出租农田收获权的同时,也实现了粮食定制化,按需生产的共享模式,常常在稻苗刚插秧时,大米就被预订一空。

乐农之家创立于2016年,率先提出了“知农、富农、乐农”“新三农”理念。乐农之家通过利用互联网高度透明和强用户体验等特性,将实体农场与大众连接起来,打造全新的线上认养、线下代养020生态养殖场景,引导远离山林、草原、田园的都市人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中,形成了需求到产品再到消费的完整农牧产品消费链。互联网用户通过乐农之家APP进行随时随地认养,认养时可以选择现金收益或实物收益,乐农之家将通过顺丰冷链配送到客户手中。用户还可以在欢乐集市出售,体验一回真正做农商的乐趣。

美国“艾米的农场”由父女俩共同经营,作为美国的“农家乐”,近60亩的农场如果只有两个人打理,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他们将农场设成开放式,定了四个“随便”——门随便进、活随便干、菜随便摘、钱随便给。农场有一块小黑板,梅泰诺会在上面写当天要做的事,比如给白菜浇浇水、给土豆松松土等。这样游客们就有了干活的目标,辛苦劳动一天的游客给与农场主一些报酬,就可根据自己意愿带蔬菜、水果回去。这样一来,美国这家“共享农场”不仅解决了劳动力问题,还成了旅游景点,种出来的庄稼还能卖到超市,可谓一举三得。

德国的“公主花园”始建于2009年,这块城市农场是一处公共的农耕地,任何人都能自由出入,摘走园中的成果,但前提是要在这里进行耕种。许多志愿者纷纷将自己家里的土豆、西红柿、萝卜、香菜等“土特产”带到花园里种植,大家以菜会友,彼此交流心得。周末时,“公主花园”会定期举办音乐会,小黑板上写着当季的蔬菜品种。

对比国内外“共享农业”,差异点主要体现在:一是切入点不同。中国共享农业的切入点大都是以农产品健康为主,力图打造生态农产品,让闲置的土地发挥作用。国外主要是以“乐趣”为切入点,他们建立共享农业是为了让人们在农业种植、采摘的过程中享受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放松身心。二是经营模式不同。国外农场的经营模式(美国、德国)以开放自由为主,谁都是农场的主人,随时可以去,随时可以走,但也要遵循农场规则,比如要做的农活、采摘蔬果之前要先种植等。在中国,以艾米共享农场、乐农之家为例,以”互联网+农业”的方法线上预订农产品或农场体验,最后将健康的农产品通过物流送达客户手中,或带着朋友、亲人去农场亲身体验一下农民的生活,但这些都以收费为前提的。三是商业模式不同。美国与德国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为了提供一个场所,供人们体验农村生活。中国的共享农业目前都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让客户在线上预订产品或体验,以此获得双赢的模式。四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同。国外的共享农业渊源已久,目前国外对此虽未有大的补贴或投入,但也是支持的。中国的共享农业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7年5月24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要在18个省份开展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孙立武表示,独具中国特色的“共享农场”理念一下子让农业共享经济的内涵丰富了起来。首先,中国式的“共享农场”可以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土地,使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打破以往没人种地的尴尬。其次,共享农场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赚钱渠道,不仅降低了经营风险,还把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益突破口,能给游客带来更加真实的农耕体验。

猜你喜欢
农场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1)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丰收的农场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