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探析

2018-09-10 08:56阎姝伊郑曦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参与式植物园

阎姝伊 郑曦

摘要:科普教育功能是植物园应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园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为公众提供科普服务的重要平台。文章通过研究当代植物园科普教育发展的情况,总结出植物园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的4种策略:游线体系、教育及展示系统、互动体验系统、解说系统4种策略,为今后植物园的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园,科普教育,展示性,参与式

1 当代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功能

BGCI(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对现代植物园的最新定义是“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内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从定义中可看出科普教育功能作为是现代植物园应具备的重要功能之一,植物园的教育功能也从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向少量人群普及简单植物学知识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侧重环境科学教育,注重培养游客环境意识[1-2]。作为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植物园有义务向公众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唤起全社会重视支持和参与保护地球。

2 当代植物园科普教育的发展概况

从16世纪第一个植物园诞生,到2014年根据BGCI统计世界植物园和树木园总数超过2500个。中国植物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目前约有230个植物园[3]。

通过对部分较为知名植物园科普活动的分析总结,为我国植物园科普教育系统发展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1 国内植物园科普教育发展情况及主要问题

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进入植物园科普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植物园科普教育已初具规模[3]。目前,我国植物园科普教育与以往相比,在形式方面有所拓展,增加了相关专题讲座、展览等活动,但与国外植物园相比还有较多不足之处。从上海辰山植物园、昆明植物园、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北京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赤峰植物园、武汉植物园[4-10]等可总结国内植物园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有4大类。

1)展示游线结构较单一。游览路线规划缺乏丰富性,尚缺少吸引游客的特色景观节点设计。

2)植物展示方式亟需创新。植物类型丰富但缺少多样的展示方式,专业性强普及性弱。

3)参与体验式设计中人性化设计需要提升。植物园多以“灌输式”为主,与游客互动的科普活动设计缺乏吸引力,与植物有关的节事性活动影响力较少。

4)解说系统不够完备。解说系统中的图文介绍缺乏趣味性,游客尚不能通过现有解说系统全面了解植物知识。

这些问题是未来植物园规划设计时需要斟酌改善的内容。

2.2 国外优秀植物园及其科普教育活动

通过综合筛选,总结了世界范围内(主要是英美澳)12个植物园(表1),了解其科普教育方面的活动。

在英国,植物园教育是户外情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课程紧密衔接[11]。植物园为各年龄阶段的游客提供不同深度的植物学知识,年龄较小的主要以感知为主,年龄稍大的以互动体验为主。这种户外参观体验方式可以积极地影响学生认知学习[12]。

在美国,植物园是青少年儿童的天堂,也是成年人游憩学习的乐园。植物园不仅能提供地球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保护生物学以及与当前社会问题相联系的专题课程,还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兴趣。但这种课程培训一般需要额外付费。如芝加哥植物园提供的“未来变化的风景”主题讲座票价约960元,一节3课时的盆景修剪课学费近400元。

在澳洲,植物因所在自然地理位置特殊而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植物园更注重本土植物的展示,设置了多种特色的游览路线普及本国的文化历史。

通过对12个植物园提供的科普活动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国内植物园主要存在的问题,国外植物园有价值参考的科普活动可大致分为3类:特色游线活动、教育及展示活动、互动体验活动(表2)。

1)特色游线活动。在调查的植物园中有近50%的植物园着重考虑特色游线主题活动。以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园为例,特色游线的步道设计共有11条,其中有探索热带雨林的雨林步道,观鸟主路径,有5.4km的花塔登山道,有探索当地历史的原住民小径,有为儿童探索的330m的短程步道。人们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时间由20min到3h不等的游线。

2)教育及展示活动。每个调查的植物园都提供了5一7种与环境教育等理论知识相关的科普项目,一般包括知识讲座与研讨会、植物学与园艺学课程。

3)互动体验活动。所调查植物园均侧重培养参与者的实践能力,增加与自然的互动,主要是与植物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园艺活动、探索花园、鸟类观察及利于健康的健身活动。

一般国际知名植物园都重视植物的科学普及,其科普宣传的设施和方式均十分完善。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让人们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也使游览植物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3 构建科普教育系统策略

结合国内外文献及著名植物园的相关科普教育方式,建立由游线体系、教育及展示、互动体验、解说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科普教育系统(图1),多维度地将专业知识传输给非专业人士,以便科学普及工作深入到各个层次,潜移默化地扩大植物园的社会影响。

3.1 系统化的多主题多选择的游线体系

建立多种覆盖度广、可达性高的途径促进入与植物之间的交流,增强游览者的体验感受。根据游线体验评价模型,游线设置需考虑旅游疲劳度、游线体验刺激度等。根据调查发现儿童步行30min以内旅游疲劳感较小[13]。所以对于针对少年儿童的流线设计不应超过1000m。为提高游线体验刺激度,可像邱园一样围绕主要景点设置多维度的游览游线,激发人们主动探索植物的意识。如俯瞰树木,全新视角认知植物的林冠道;近距离欣赏湖边植物和野生动物的穿湖道;收集各种品种的樱花,打造春季景观的樱花步行道;世界上最长的双侧草本植物人行道、花境道。

3.2 自然与人文特色鲜明的教育及展示系统

从科普知识设置角度来看,植物景观设置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植物分类的专类园;也应考虑地域性特色、展示方式多样的专类园,主题园,风景林,景观带,展览温室等多种植物展示类型;形成地域特征鲜明、展示方式多样的教育及展示系统。

3.2.1 具有特定自然主题的植物景观展示

据统计,在世界69个知名植物园中就有50种不同类型的专类园[14]。专类园作为植物园的必选项,以植物分类系统为框架,结合生态类型(岩生、水生等)、生长类型(乔木、藤本等)、地理分区(中欧、中亚等地理区)、用途(观叶、观果、药用等)等类别建园配置植物,形成能够展示植物亲缘关系、呈现不同物候条件下生境、突出植物观赏特点、体现植物特殊价值的专类园或主题园,体现植物的群落相关性。建立展览温室、种质中心等保证园内所有植物的生存条件,如邱园中就有10个从热带到寒带不同气候类型的温室。

3.2.2 地域性、人文性特色植物群落展示

除常规主题的植物景观展示外,打造具有当地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植物景观也很重要。

植物园规划设计时以乡土植物为主要建园植物材料,既可减少成本,又便于进行科研培育,如澳大利亚所有植物园均采用当地特有植物作为建园基础。

选取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材料构造植物群落(如以松、竹、梅为主材料的品格园)或者建立使用某历史时期植物处理手法的历史植物区(如密苏里植物园中包含凯撒纪念迷宫、枕形花园的维多利亚时代区),都可以用历史文化引起游客的共鸣。

3.3 多感官参与式的互动体验系统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识能被参与者接纳多少与感官刺激成正比[15]。传统展示设计使游客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知识科普,在植物园中设置互动式体验场所可以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求知兴趣。

3.3.1 基于参与者需求的互动体验系统

参与者是体验景观的主体,在景观设计时考虑其使用需求,才能改善参与者体验感受,提高满意度。如儿童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学习基础的植物知识,如墨尔本皇家植物园儿童园为儿童创造一系列空间,包括海洋花园、积雪的橡胶峡谷、秘密废墟和雨林、湿地等[16]。

3.3.2 基于参与者参与形式互动体验系统

对植物近距离的接触是参与者最直观学习的方式[17],如亨廷顿植物园设有专门供野餐的大草坪,可以充分享受户外乐趣。植物园亲水活动设计可以方便了解水生动植物的习性,如墨尔本植物园儿童园湿地,游客可通过木平台或汀步路俯瞰池塘中的生命。

此外,植物博物馆、温室设有供游客参与的互动式科普设施,游客可与生物“零距离接触”,在体验的乐趣中对生物器官、构造、用途、分布等有更直观的了解。如2016年英国邱园的theHive(蜂巢)装置,通过声音和光线的强度不断变化,还原真实的蜂箱,为游客创造了模仿蜜蜂活动触发的沉浸式声音与视觉体验,使其考虑植物与其授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3.4 风格统一、多媒体结合、浅显易懂的解说系统

作为科普系统重要环节,解说系统将特定信息通过媒介传递给信息接收者,帮助其了解相关事物。将植物园丰富的植物资源,通过人工解说、静态图文展示、网络互动解说设备等多样的传播媒介,引导游客认知植物及其附带的人文、自然关系,达到普及植物相关常识的目的[18]。

3.4.1 动态多媒体式解说系统

每个调查的植物园中均设有专业解说团体,室内展馆也有相应的解说设备,甚至使用数字植物园等手段,向游客提供植物园的发展历史、当季动态、特色景点等讯息。

3.4.2 静态图示化解说系统

针对不同受众差异化的使用方式,具体设计可落实在导览图折页、标示牌上。如布鲁克林植物园在儿童活动区域使用浅显易懂的故事图片等传播科普知识。德国大莱植物园的植物都配有盲文说明牌,方便盲人“阅读”植物信息。

在植物园中,对植物对象的解说有别于博物馆内陈列物件,植物有其独特的生命周期与季相变化,可设置介绍物候变化的照片、描述等内容。植物园应结合本园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对植物园解说系统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保证各部分形式上风格统一、功能上相互配合、内容上相互呼应。

4 结语

根据现有植物园科普教育的研究,将游线体系、教育及展示系统、互动体验系统及解说系统4种策略有机结合,使研究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机构——植物园的科普教育功能充分展现。公众通过游览植物园获得相关植物知识,提升环保意识;通过完善的科普教育系统,植物园可充分发挥其知识、思想教育普及基地的作用;国家设立科普教育系统完备的植物园对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可为今后植物园的科普教育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贺善安,张佐双,顾姻,等植物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许玲,陈进,李大光,等透过三个植物园探索中国植物园科普发展历程[J].科普研究,2009,4(5):80-83.

[3]张佐双,赵世伟.中国植物园的使命[C]//2008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9.

[4]邵青上海辰山植物园科普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17):28-30.

[5]李朝仙,杜靖川,孙先凤.论昆明植物园科普旅游开发[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8-32.

[6]肖绿田,喻尚平瑚南省森林植物园的科普平台功能[J].湖南林业科技,2013(05):98-100.

[7]晏海,董丽北京植物园植物教育功能现状与拓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01):219-222.

[8]段其武,科普与旅游结合,开展公众环境教育: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环境教育工作[J].環境教育,2008(05):48-49.

[9]曹洪杰,吕洪丽赤峰市植物园建设[J].中国城市林业,2010,8(06):16-18.

[10]汪明丽.我国植物园科普教育公共科学活动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5.

[11]翟俊卿英国植物园教育的发展与实践综述[J].科普研究,2013,8(6):48-53.

[12]BOWKER R.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plants following their visitto the Eden Project.Researc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2004,22(2):227-243.

[13]王馨.风景名胜区游线设置评价研究:以神门景区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10.

[14]胡永红专类园在植物园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对上海辰山植物园专类园设置的启示[J].中国园林,2006,22(07):50-55.

[15]王伟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科技展示交互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6]安德鲁·雷德劳,约翰·雷纳,金荷仙,等.墨尔本皇家植物园依安·波特基金会儿童园的规划与建设[J].中国园林,2007,23(10):9-14.

[17]郝杨.植物园景观参与性设计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4.

[18]陈凯,洪听晨,张薇,等.福州三叠井森林公园景观标识系统优化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3):44-48.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参与式植物园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游中山植物园
成语植物园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
基于参与式教学理念的环境设计专业项目制教学研究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