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总量、金融资本规模与财政赤字关系研究

2018-09-10 12:15杜欣怿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2期
关键词:经济总量财政赤字理论研究

杜欣怿

【摘 要】文章运用理论建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经济总量与金融资本和财政赤字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国有经济比例、储蓄率、税率、金融机构资本回报率与金融机构存款回报率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量的主要决定性因素在于财政赤字,其影響程度远大于其余因素;劳动报酬当前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为正,但从长远来看,劳动报酬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会变为负;金融资本规模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是多个变量的综合影响,金融资本规模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关键词】经济总量;金融资本规模;财政赤字;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4;F812.4;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2-0027-03

0 引言

在过去30多年中,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而如今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局面。原因在于过去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宽松的资本条件和大量的政府支出为支撑的。如今金融资本的边际收益减少,相对的,使用金融资本的成本提高,政府支出连年扩大也使其陷入债务窘境之中,因此该模式不可持续已成必然。

要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发展必然要求我们对经济增长与金融和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理清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反思政府行为与金融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制容易发现,金融实质上是通过金融资本不断发挥推动力的作用促进经济增长,借此成为当代经济的核心;政府则是通过扮演需求者的角色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经济增长、金融资本与政府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

1 文献综述

1.1 经济增长与政府支出

张明喜和陈志勇(2005)[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目前财政支出力度不够。付文林和沈坤荣(2006)[2]运用协整分析研究发现,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公共支出的GDP占比呈反向变动关系,地方性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强。而刘俊英(2008)的研究则指出,政府支出结构中的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一致,其中维持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退作用。

1.2 经济增长与金融

国内对于经济在增长与金融的关系研究成果较为丰富。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显著(陈刚等,2006[3];谈儒勇,1999[4];周立和王子明,2002[5]),但同样有学者(沈坤荣和张成,2004)[6]通过1978—1999年间29个省的面板数据得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的结论。但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从实证角度出发,并且忽略了生产过程,难以从其结论探究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绝对关系如何。直到最近,一部分学者开始反思,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边界。朱民(2009)[7]指出,虚拟经济应当与实体经济相适应,如果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抑制作用。杨龙和胡晓珍(2011)[8]基于1995—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发现,从整体上来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李强和徐康宁(2013)[9]基于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估计发现,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金融发展没能够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杨友才(2014)[10]基于198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门槛效应,即金融发展水平超过阈值时,就会发挥增长作用,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张亦春和王国强[11]基于1992—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双门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双阈值,即金融发展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会抑制经济增长。田菁(2017)[12]从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两个方面对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再检测发现,金融发展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存在规模限制,超过阈值对经济增长不利。黄宪和黄彤彤(2017)[13]通过构建金融超发展这一概念揭示金融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存在边界。但并未指出该边界的条件如何。

总体而言,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绝大多数的研究只是从单一变量的角度分析了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或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且尚未形成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目前,针对中国的研究往往是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出发,不同的样本之间或许存在区域性差异,并不能深入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试图从GDP核算方法入手,建立GDP总量模型解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弥补目前理论方面研究的不足。随后采用实证方法对模型进行验证,以增强模型的解释力度。

2 模型设定

由于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揭示经济增长、金融资本和政府支出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封闭的经济体模型。

假设,某一封闭经济体中存在4个部门:厂商、家庭、金融与政府,每个部门的行为如下。

厂商:期初向金融机构融入资本,并在生产期结束后归还本息;期初向家庭部门购买劳动,并在生产期末向家庭部门支付劳动报酬,向家庭部门与政府部门分配净利润。

金融部门:期初向厂商提供资本,并在期末收回本息;期末应家庭部门所求向家庭部门支付部分本息,并吸纳家庭部门部分剩余资金。

家庭部门:拥有厂商的部分所有权;期初向厂商提供劳动L,期末获取劳动报酬和厂商的部分净利润;期末向金融部门收回部分本息,并将当期获取的现金的一部分用于消费,剩余的资金存入金融部门。

政府部门:拥有金融机构的全部所有权,拥有厂商部分所有权;期末向厂商购买,并根据厂商的销售额征税(假定税仅有一种且税率固定)。

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t表示税率;Tt表示当期税收金额;St表示当期储蓄金额;Ct表示当期消费金额;

Ct表示当期政府支出金额;RL表示厂商的融资成本;W为工资率;δ表示政府持有厂商股权的比例;RD表示将资金存入金融部门的回报率;σ表示支取的本金占期初金融资本存量的比例;s表示储蓄率。

那么在第t期,金融部门有金融资本为Kt,提供给厂商的资本为θKt,θ为融出资金占金融资本的比例。对于厂商来说有如下利潤函数:

πt=(Ct+Gt)(1-t)-WL-θKt(1+RL)(1)

对家庭部门来说,家庭部门有如下等式。

当期可消费金额:

Mt=WL+(1-δ)πt+σKt(1+RD)(2)

当期消费金额:

Ct=Mt(1-δ)(3)

对政府部门来说,有如下等式。

当期政府支出:

Gt=(Ct+Gt)t+δπt+θKt(RL+RD)+Xt(4)

当期税收收入:

Tt=(Ct+Gt)t(5)

Xt表示当期财政收支差额,若为正,表示当期执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反之则表示当期执行收缩的财政政策

假定厂商产出品的价格为1,则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GDP)如下:

Y=Q=C+I+G=C+S+T(6)

I表示企业存货投资。

联立公式(1)~(6)可以解得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如下:

该公式描述的是当期的经济总量与金融资本规模、财政赤字和劳动报酬的数量关系式。通过上式可以发现,赤字政策对于经济总量的影响能力不是始终固定的,而是与δ、s、t有关。通过对这3个变量求偏导数可以发现:该系数对δ的偏导数始终大于零(在t<1条件下成立),表示国有经济比重越大,财政赤字对经济总量的作用效果越明显;该系数对s的偏导数恒为负,表示居民储蓄率增大会削弱财政赤字对经济总量的促进的效果;该系数对t的偏导数恒为正,表示提高税率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有促进作用。得出上述结论的原因在于家庭部门消费与政府部门消费的效率不同。由于家庭部门需要将一部分收入作为储蓄,其边际消费倾向为1-s,而政府部门则不存在储蓄问题,在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

劳动报酬对于经济总量的作用为负数,且其作用效果不固定,同样与δ、t有关。通过对这3个变量求偏导数可以发现:该系数对t和δ的偏导数恒为正(在t<1条件下成立),表示国有经济比重越大,税率越高,劳动报酬对经济总量的负作用越明显。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当期支出主要来自3个部分,税收、国有企业利润和举债。δ越大,政府获得的国有企业利润越大,劳动报酬的负影响也相应地放大了;同理,政府税收收入越高,但税收表达式中的劳动报酬的负影响也会被放大。

金融资本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方向不确定,与δ、s、t、RL、RD 5个变量有关,因此对该系数求偏导数并不能得出有用的结论,但从该系数的形式可以判断,金融资本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方向与研究区域有关。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具体的经济环境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某些区域可能会出现金融资本对经济总量影响为负的情况。

3 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模型结论建立经济总量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gdp=β0+β1wl+β2k+β3x

上式中,wl表示劳动者报酬;k表示金融资本规模(使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代替);x表示财政赤字大小(用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支出代替)。

采集全国1999—201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由于序列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及序列相关性问题,且经过ADF检验发现所有序列均为二阶单整序列,协整检验通过,表明序列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因此直接回归的结果见表1。

通过上述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变量均显著,通过检验结果显示,该模型不存在其他问题。可以验证理论建模与实际情况并无重大出入。

但是回归结果显示,劳动报酬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为正,这与模型的结论有些出入。原因在于:在理论模型中,厂商将利润完全分配,劳动报酬对家庭部门的当期消费没有任何影响。此时,家庭部门当期可消费金额与劳动报酬无关,而当期政府支出则与劳动报酬负相关,因此从总体来看,劳动报酬与经济总量呈现负相关的状态。而现实生活中,厂商并没有将利润全部进行分配,因此导致劳动报酬对于家庭部门的当期可消费金额存在影响。如果厂商没有将利润完全分配,甚至于不分配利润,那么家庭部门的当期可消费金额就会与劳动报酬正相关,而政府部门的支出总额会与劳动报酬负相关。因此从总体来看,劳动报酬可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

从系数大小来看,财政赤字确实对经济总量的贡献最大,因此短期内政府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的方式刺激经济总量增长是合理的。从长期来看,政府的过度支出需要举债进行,但政府并没有相应的收入可用于还债,因此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循环之中。长此以往,不仅政府的债务负担会累计上升,还会增加货币投放量,引起通货膨胀。

劳动报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排第二。虽然现阶段仍然对经济总量产生促进作用,但随着厂商业务逐步走向成熟,厂商更多的会以“现金牛”的方式分配利润,随着利润留存的程度降低,劳动报酬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会逐步下降,直至如模型推导的那样变为负数。因此,提高劳动报酬在短期内会促进经济总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却会对经济总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提高劳动报酬促进经济增长时需要关注全社会范围内厂商的利润分配状态。

最小的是金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因为金融资本的贡献大小由许多变量决定。这些变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并非单方向的,而是与其他变量的大小有关,因此无法确定这些变量的最优解是多少。但可以看出,这些变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与区域性特征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测算这些变量的实际值来考察金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

同时还可以发现,金融资本与劳动报酬对经济总量的加总影响约占财政赤字影响能力的20%,因此,目前的经济增长绝大部分是靠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的。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经济总量、金融资本与财政赤字之間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因此单纯从实证角度考察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有失偏颇的。所得出的实证关系在选取的数据年份或者对数据处理方式不同的情况下,结论可能会截然不同。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之前学者的研究结论众说纷纭。

因此,有政策建议如下。

(1)地方政府在决定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之前,要先考察当地的国有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储蓄率、税率、税收政策、金融机构的资本收益率及金融机构的回报率等因素确定当前经济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状态制定政策。

(2)虽然短期内政府扩大财政赤字有助于提高当地经济总量,但过度使用财政赤字刺激经济会导致政府债台高筑,没有能力稳定未来经济。执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实质上是政府透支金融资源并对其进行配置,政府支出扩大甚至有可能造成金融部门资金配置功能的弱化。

(3)短期内,政府可以使用提高劳动报酬的方式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期来看,提升劳动报酬会使得以后的经济增长变得困难。

参 考 文 献

[1]张明喜,陈志勇.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优财政支出规模研究[J].财贸经济,2005(10):41-45.

[2]付文林,沈坤荣.中国公共支出的规模与结构及其增长效应[J].经济科学,2006(1):20-29.

[3]陈刚,尹希果,潘杨.中国的金融发展、分税制改革与经济增长[J].金融研究,2006(2):99-109.

[4]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

[5]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10).

[6]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7):15-21.

[7]朱民.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J].国际金融研究,2009(2).

[8]杨龙,胡晓珍.金融发展规模、效率改善与经济增长[J].经济科学,2011(1):38-48.

[9]李强,徐康宁.资源禀赋、资源消费与经济增长[J].产业经济研究,2013(4).

[10]杨友才.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金融发展门槛变量的分析[J].金融研究,2014(2):59-71.

[11]张亦春,王国强.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非均衡关系研究——基于双门槛回归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15(6):45-54.

[12]田菁.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基于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再检测[J].财经问题研究,2017(6).

[13]黄宪,黄彤彤.论中国的“金融超发展”[J].金融研究,2017(2).

猜你喜欢
经济总量财政赤字理论研究
中国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
满洲里市“十二五”社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十三五”展望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云南省综合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经济总量及经济结构研究
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