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温情小窝,做有情教师

2018-09-10 03:12彭晓萍
成功密码 2018年2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心理

彭晓萍

在教与学这个统一的环境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一部分来自教师。撇开社会因素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不谈,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班主任们需要反省:我们的教育工作是否造成了对自己与被教育者双方的心理损害。

毫无疑问,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因素是升学和就业,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已经成为困扰学校的一个难题。许多学校特别是中学,都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重要课题进行讨论。学校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在承担着日常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的同时,又兼任了心理辅导员的角色。但是,很多班主任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并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心理辅导,甚至许多老师一边在做着给学生“减压”的尝试,一边又无意识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增加新的压力,从而引发新的心理问题。

笔者当年所在学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习惯、自律能力、意志力等方面差异很大,由此造成的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沉湎于昔日的辉煌而难以正确面对当前成绩的下滑;有些学生自知“智不如人”而勤读苦读,却因“事倍功半”而苦恼;有些学生虽然十分清楚自己的弱点,但又挣扎于自己的惰性心理之中……作为班主任,在学生一踏入高中校门时就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在生活中积极疏导学生,另一方面可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积极进取、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来促使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把容易引发心理问题的各种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一、情感融合为学生降压助力提速

教育从来都是以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心灵默契为成功的前提的,任何一点的嫌隙或芥蒂都会妨害教育的成功实施,更不用说仇视或敌意了。师生间的情感融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师生关系的构成中,教师占据的是绝对优势,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与仰望使情感融合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因此,对于教育者而言,爱心、宽容与知识储备一样重要,人格魅力与教学能力不论伯仲。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构建起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消除人为因素引起的学生心理紧张与焦虑,使他们放松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

1.抓住起始班的有利时机,搭建好师生交流的平台,促使师生的情感交流朝良性方向发展。

接班伊始既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时期,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奠基阶段。人与人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很重要,处理师生关系也是如此。虽然说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对老师的畏惧感已经不像初中和小学阶段了,心智基本成熟的他们对于人际交往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和适应能力,但从小到大的求学经历以及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还是会使他们对师生关系怀有戒备心理,这种戒备心理甚至强于同陌生人的交流。绝大部分学生对即将陪伴自己三年的高中老师充满了忐忑和期待情绪,而这时老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忐忑情绪,满足他们的正向期待心理。

在紧锣密鼓的班级起始工作阶段,班主任可以把自己性格特征的各个方面展示给学生,比如善良、热情、细心、严谨、爽朗、公正等等,以便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了解班主任——即将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老师,消除师生之间的陌生感。

作为老师,在短时间内要一下子了解四十多位学生当然困难,但一下子让四十多位学生记住你真诚的关怀,善意的提醒,热情的帮助却不是件难事,它能让学生感觉遇上了一位贴心的师长,热心的朋友,从而消除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不安,激发起对高中阶段学习的信心;它又让你在师生交流中一下子人气上升,拥有了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认识到,当学生普遍接纳了你的微笑,认同了你的亲和力之后,接下来即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也都会得到学生的谅解。

2.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热情。

被欣赏是人际交往中重要的情感需要,懂欣赏、会欣赏能帮助你建立真诚融洽的人际关系。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自私的学生也有愿意付出的时候,再内向的学生也有希望展示自己的瞬间。在师生交流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抓住他们各自的性格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主导地位调动和肯定学生的能力、特长,让他们在自己的学习和班级工作中各得其所,以一种愉快的状态进步成长。

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小到带一件小物品的委托,大到交代一项班级事务。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欣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能够强化学生的存在和自我认同感,唤起学生积极主动的生存状态。

其次,它可以推动师生间的情感交融,使学生对老师满含知音般的感激和尊敬,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曾有性格极内向自卑的学生因为我屡屡交托他完成一些小事而变得自信开朗起来,也曾有固执自负的学生因为我不断在公开场合表扬他为班级做的点点滴滴的贡献而变得谦虚礼貌起来。2016学年有一位学生鲁某,从进入高一时就当上了班级团支书,他学习好、品德佳,也有工作经驗和能力,但不知为什么同学们就是不喜欢他说话的方式,不愿配合他组织的活动。慢慢地,他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没自信了,这严重地挫伤了他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我一边在学生中了解情况,一边在公开场合注意保护他的威信,一边在私下里指点他,帮助他及时纠正可能影响形象的细枝末节,比如说话的语气,不当的手势。一年下来,他的工作走上了正轨,学习热情高涨,真正地成为班级的“领头羊”。

二、张弛有度让班级“人居环境”温馨有情

作为班主任,最琐碎最烦心的就是校纪校规的监督执行,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主要也源于此。为了减轻工作负担,有经验的班主任都各有招数来整治班级环境,但“度”的把握常常成为难题。“轻”则“不治”,“重”则会导致班级空气的紧张,师生关系僵化,如此一来必然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情绪,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再老实听话的学生对某些校纪校规也会有抵触情绪,因为校纪校规从形式上而言就是约束人的,而如今的高中生自我意识和个性的膨胀也“与时俱进”,远非我们可以想象。

严格的学校管理和良好的校园秩序本应是学生专心学业、健康成长的保证,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晓之以理,让学生明白这一点,然后在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之间构建适宜的通道,让学生既能在大局上服从校纪校规的约束,又能在班级这个局部环境中稍微自由一点呼吸,不至于因学校环境的压力而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良情绪。以下是两点小小心得:

1.作为班主任,应以保护和爱护学生为己任,强化班级的“家庭氛围”,在心理上给学生减压,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进校学习。

从起始阶段的班级建设到日常管理,班主任要时刻向学生灌输一种“师生荣辱与共”的思想,把爱护班级荣誉的要求落实到个人的言行之中,以集体的荣誉感和舆论力量来感召学生。当学生踏进教室心里有一种“家”的温暖感和安全感时,他就不会在外面“淘气”来使“家人”担忧了。

2.作为班主任,要强化自身“家長”意识,在日常的管理中设身处地多为学生着想。

遇到一些特别难做到遵守某些校规的学生,作为老师,有管理的责任;作为家长,有爱护的责任。在两难的矛盾中,班主任可以设法变通。比如,教室不许吃早点,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让他慢慢吃完,告诉他饿肚子会影响听课,以后实在来不及吃早点就及时告诉老师,老师会帮他想办法(基本上就很少有以后了);有些学生在自修课憋不住要讨论问题,可以让他们到走廊上、阳台上去,这样既不干扰别人又满足了他们自己的学习要求;学校的课间运动时遇到迟到或不到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在自修课后补跑,并且告诉他们,学校安排课间跑操的目的是督促他们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既然他们无法克服自己的惰性,就只好牺牲他们和老师的休息时间来弥补。这样解释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心的爱护,又让他们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和难处,慢慢地,他们也会善解人意地为老师着想,配合起班主任的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讲温情”是关键,班主任千万不要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教师架子,讲“原则高于一切”的大道理。在教育活动中,爱学生才是最高的教育原则。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最可怕的距离就是心灵的不融合。如若学生与班主任产生心灵的隔阂,就无法让学生心悦诚服,那么班主任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再正确,也敌不过来自学生心灵的抗拒。

三、“服务学生”使师生关系更亲密和谐

在“市场经济已经渗入学校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不要受制于传统的“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束缚,对教师的职能应该注入新的认识,树立一点服务观念。也就是说,教师也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这并不是否定和排斥教师的德育职能,但是只强调德育意识和教化功能,而没有一点服务意识的教育在当今的社会形势下未必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教育也不可能使学生和家长满意。他们不会喜欢一个满口大道理,却不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努力为学生的前途多做实事、铺平道路的老师。所以班主任应该尝试一下角色的转型,放下“崇高”的标签,把平凡的工作做出色。以下是两点拙见:

1.“服务学生”的观念使教师的工作更易获得学生的认同,促进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当你苦口婆心地劝告学生而收效甚微时,当你高屋建瓴地分析说理而没有得到学生回应时,你是否会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失效的原因?你说的、做的都没错,但是彼时彼刻学生不需要!他们需要的可能只是老师一句简单的鼓励和默默的陪伴,或者你为他调动一个座位,安排一次辅导。

今年教师节我收到了2017届毕业的一位学生的短信,他说,在大学里没有老师的关心,感到很失落,回想高中三年,无论是在考场还是在球场,抑或是学校报告厅的舞台;无论是单枪匹马还是集体合作,总是感觉心里特别踏实,因为不管结果如何,我们背后始终都站着老师您这个坚强的后盾……是啊,老师辛苦三年不就是希望这样地走进学生的内心吗?想当初无论什么活动,我都是学生们的优秀“服务员”,他们知道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只要班主任一出面,马上就能解决,在他们心里,老师早已成了可信赖的朋友。这不就是一名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境界吗?有什么比“教一批学生,交一批朋友”更有成就感的教育呢?

2.“服务学生”的观念使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趋增强,有利于教师的自我解压。

任何一个工作岗位,都会遇上不顺心的事,有时甚至免不了受点委屈,教师的一部分压力来自家长和社会,遭人误解和责难在所难免。尤其当教育走向了市场化经济之后,学生、家长也成了消费者,哪怕他们在“鸡蛋里挑骨头”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在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镇定、冷静是一种素质,果断、大胆是一种魄力,谦和、自信是一种态度。暂时的忍和退是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维护学校形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变观念,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多一些服务意识,教育者的心态自然能得到一定的平衡,教育的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的缓解。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民德学校)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心理
将政策的优势落到实处——“双减”政策下师生关系的现实重构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