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比较研究①

2018-09-10 04:35朱亚成陈婷次仁卓嘎曹鸣光
中国商论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体育消费

朱亚成 陈婷 次仁卓嘎 曹鸣光

摘 要:大学生体育消费逐渐成为体育消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重要表现和直接体现,关系到体育消费转型升级和结构供给侧改革。探讨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对认识和了解不同民族大学生体育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对制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策略也具有积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西藏民族大学1000名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金额、体育消费内容和体育消费形态等5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全面了解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基本情况、主要差异和根本原因,以期为藏汉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体育消费观和体育消费行为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行为 大学生体育消费 西藏民族大学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a)-073-02

2014年国务院颁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至此,体育消费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刮起一股体育消费的热潮。随后各省市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以此来促进体育消费,壮大体育产业。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85号)中主要任务重点提到了体育服务,这为丰富和拓宽体育消费的内涵和外延提供了政策保障。与此同时,大学生体育消费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逐渐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群体[1-2]。有鉴于此,本文选取了西藏民族大学1000名藏汉大学生,并对其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主要是为了了解和认识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之间的异同,并对今后进行体育消费提出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主要探讨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现状、二者之间的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原因等。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西藏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纸质图书,重点阅读体育消费政策文件,譬如国发〔2014〕46号和国办发〔2015〕85号文件。在中国知网上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消费行为”为关键词,起止年限设定为2014—2018年,设定来源期刊类别为“CSSCI”,一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7篇,本研究参考文献10篇。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主要从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金额、体育消费内容和体育消费形态等5个方面设计问题。采用随机抽样对西藏民族大学12个学院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其中,藏族大学生500名(男女各250人),汉族大学生500名(男女各250人),调查日期为2017年10月—2018年4月。

2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比较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比较分析

体育消费动机是指大学生针对体育消费目标而产生的内驱力,以满足自我对体育消费的一种需要[3]。通过对西藏民族大学藏汉大学生问卷调查可知,藏汉大学生首选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消费动机,这说明两者的动机相同,强身健体是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消遣娱乐和追求时尚也是藏汉大学生选择频次相对较高的动机,这说明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大体相同,追求体验和娱乐是大学生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不同的是藏族大学生将从众心理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第三选择,而汉族大学生将社交手段作为消费动机。这反映出藏族大学生體育消费相对汉族来说较为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2.2 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比较分析

体育消费意识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驱动力,对体育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根据问卷结果可知,在“强”“一般”“较差”3个选项中,藏族大学生有407人选择“强”、393人选择“一般”和200人选择“较差”,但是汉族大学生508人选择“强”、402人选择“一般”和90人选择“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汉族大学生整体消费意识要强于藏族大学生,藏族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有待加强。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比较分析

体育消费金额反映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多少,是体育消费行为的重要方面。根据调查大学生生活消费情况可知,每月生活费800元以下的大学生总人数100人,其中藏族65人,汉族35人;生活费800元到1000元有409人,其中藏族222人,汉族187人;生活费1200元到1400元有300人,其中藏族120人,汉族180人;生活费在1400元以上的有191人,其中藏族85人,汉族106人。总体而言,藏族大学生平均生活费要低于汉族大学生,但是二者之间的差距不大。在调查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中,藏族大学生平均每月200元,汉族大学生平均每月230元。在调查大学生性别中,男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普遍高于女大学生,藏汉族大学生均适用,但是藏族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差异要小于汉族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

2.4 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的比较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集中于体育服饰鞋帽以及运动器材等体育实物消费,其中藏族大学生约占60%、汉族大学生占55%;其次是体育期刊或各种体育比赛门票等体育信息消费,藏族大学生占21%、汉族大学生占25%;再者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健康医疗等劳务型消费,藏族大学生占14%、汉族大学生占11%;选择人数最少的是进行体育纪念品或者体育彩票的消费,其中藏族大学生占5%、汉族大学生占9%。这反映出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差异不大,但是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拓宽。

2.5 大学生体育消费形态的比较分析

一般而言,学界将体育消费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参与型体育消费等3种不同体育消费形态组成。按照体育消费水平惯例,实物型体育消费比重越低,说明消费结构和层次就越高[4-5]。根据调查数据得知,实物型体育消费藏族大学生为49.54%、汉族大学生为46.58%、观赏型体育消费藏族为32.11%、汉族为30.80%,参与型体育消费藏族为18.35%、汉族22.62%。从这组数据可以反映出汉族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和水平略高于藏族大学生,但是二者差距不大。对调查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形态中,实物型消费的选择比例要比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要高很多,原因在于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里提供,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还有就是实物型体育消费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3 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分析

造成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最根本的原因是家庭经济因素。根据西藏民族大学的学生生源情况来看,藏族大学生主要来自于西藏自治区,而汉族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相比而言,藏族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整体比汉族大学生家庭条件差,这就直接决定了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金额的多少。除此之外,造成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还有藏汉大学生个人的体育消费动机和体育消费意识[6-7],但是这两个方面藏汉大学生差异不大,除了藏族大学生中有部分存在炫富和盲目跟风现象,体育消费不够理性和科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藏汉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追求层次不一样,汉族大学生更愿意将钱花在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上,而藏族大学生则是倾向于实物型体育消费。

4 促进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现状以及造成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差异的原因等方面,提出了3条促进藏汉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第一,藏汉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正确的体育消费观是保证藏汉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行为科学、理性的前提,当代大学生还未真正步入社会,没有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于体育消费的意识还是比较浅薄,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尤其是藏族大学生。藏汉大学生可以选择性的观看一些体育消费书籍、报刊,了解体育消费的内容和进展,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消费和体育产业的专题讲座[8],增加体育消费知识。另外,还可以关注一些体育消费APP或者体育新闻等。第二,家庭要给与藏汉大学生相应的体育消费资金支持。家庭经济条件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第一因素,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要适当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尤其是提高在体育消费方面的支出。大学生主要生活来源靠父母和家庭,暂时还没有打工挣钱的能力和机会。第三,社会要为大学生群体提供物美价廉的体育消费产品。一方面对大学生体育消费要适当倾斜,如凭学生证提供打折等优惠服务;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消费服务,如体育观光旅游、马拉松赛事、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

参考文献

[1] 朱亚成,王子朴.国家战略下的体育与社会进步——第6屆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5).

[2] 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

[3] 崔兰英,刘鸣鸣,井玲.湖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与特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5).

[4] 朱亚成.武汉市洪山区老年人体育消费调查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1).

[5] 朱亚成.武汉城市居民非正式结构体育社团成员体育消费特征分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6(1).

[6] 朱亚成,王坤,白婧.科技助力竞技体育——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8,40(2).

[7] 朱亚成,王子朴.群众体育转型发展——2016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2).

[8] 王子朴,朱亚成.新时代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体育产业发展逻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3).

①基金项目:2018年西藏民族大学校级课题一般项目“基于文献计量的西藏体育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18MDY11)。

作者简介:朱亚成(1991-),男,湖北荆州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方面的研究;陈婷(1984-),女,陕西西安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学、运动与心血管保护方面的研究(通讯作者);次仁卓嘎(1996-),女,藏族,西藏拉萨人,2014级本科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体育消费方面的研究;曹鸣光(1998-),男,山东菏泽人,2017级本科生,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消费
当代澳大利亚体育消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求、动机和行为研究
体育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探析
当代体育旅游的发展分析
高校体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
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及对策
郑州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消费发展研究
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分析
羽毛球业余爱好者体育消费行为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