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的再认识

2018-09-10 02:33王妮
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13期
关键词:时代感高阶思维能力

王妮

摘要: 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生提高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培养文化品格、塑造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教材和教学这两个角度分析新课标为高一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值得教师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时代感  开放思维  阅读圈活动  语篇分析能力  高阶思维能力

引言

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来,分析研究新课标,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前适应新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教材则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主阵地。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结合北师大版教材和本校学生的教学实际,提出对高一英语阅读课教学的两点再认识:

一、对教学的再认识

(一)研习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合理采用阅读圈的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圈,又名文学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分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阅读圈活动要以4-6人每组的方式进行,每个组员有其分配的角色与任务,如:Discussion Leader, Illustrator,Reflector等。他们可以选择共同研读故事,也可以不同的小组选择不同的阅读素材。阅读可以在课上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课上只做分享、展示和讨论。新课标附录部分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可供教师参考。

结合北师大版教材Module I Unit 2 Superhero 为例,阅读圈活动设计如下:

(Reading circles)

Ss work in groups of four,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each undertakes one of the following tasks. T gives demos for each task, offers help and monitors the class.

Task 1:

(1)Interviewer:

Suppose you were a reporter, and you would interview Liu Qi or Christopher. Prepare four questions.

Discuss your questions with your group members and ask them for possible answers.

Act out the interview.

(2)Connector:

Analyse the answers given by Christopher and find out the noble qualities. Ss can connect the text with real life.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im? What should you do in face of difficulties?

Share your connections in your group.

Task 2: T invites two groups of Ss to present their group work to the class.

通過这个阅读圈活动,学生可以多角度理解文本,在活动中训练思维和表达。教师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践行了英语学习活动观。

(二)深度解读文本,重视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真正的阅读,应该是读者主动阅读,对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读者不仅要理解文章字面的意思,还要能够识别文章字里行间隐藏的意思。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文本内容有价值线索的寻找,加深对文本和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阅读习惯。

课例片段:必修一Unit 3 Lesson 1 Festivals

教师要求学生泛读课文,找出细节:When?Why? How? What to do/ eat? 该任务完成后,思考以下问题:(1)How many festivals are there in China? (2)For what purpose do we create different festivals? 问题(2)是对问题(1)的提升,问题(2)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大多数学生都能回答出:family reunion; memorizing heroes/ historic events/ our relatives/ the environment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 are there any special festivals created for special reasons? 学生立刻回答出“光棍节”。由此引出小组讨论:网上购物的利与弊。最后留给学生一道开放性问题: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create your own special festival, which day will be chosen and why?

教师设计这一教学任务,其目的在于要求学生不仅能关注文章表面所给的直接信息,还应该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是重点教授语言点、句法结构,还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阅读课才能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语篇意识,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融入篇章意识,要求学生寻找段落主题句、关键词或者概括段落大意,训练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从宏观结构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从总体上把握篇章的结构和组织模式,增强学生对语篇的敏感度,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课例片段1:必修四Unit 12 Lesson 1 Visiting Britain

鑒于本文是一篇书信,教师在泛读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利用书信的格式将文章分成三部分:Para 1— the beginning of the letter. Para 2-6 — the body of the letter.Para 7 — the ending of the letter.任务设置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此时,教师可再设置另一个问题:假如我们不知道该篇文章是一封书信,我们又该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段首句,学生可得出以下结论:

Para 1— the beginning;

Para 2-6: 总分

结构,标志词  expect to find (Para 2);

first of all(Para 3);

one last thing(Para 6);

Para 7—the ending

课例片段2:必修四 Unit 10 Lesson 3 Your Money

本课的体裁特征十分明显——一篇新闻报道。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细心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及特征,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呈现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提醒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联词:

Lead-in: What can you do with...? To be exact...

Body: phenomenon problem solution

Linking

sentences:  If so, it is time for you to think again.

In fact, it is you who...

D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For a start,...

Still puzzled how...?

So when you have 5 yuan...

Remember you can...

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进行文本解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而且能够更好地达成以读促写的目的。学生通过掌握典型的语篇模式,以及对关联语句的分析,可以推断出作者的写作目的:说服、呼吁读者参与到环境保护中,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

二、对教材的再认识

(一)赋予教材新的血液,紧跟时代步伐,讨论当今流行的话题,让课文灵动起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的需求、教学目标等因素,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观念。

北师大版英语教材被采用已有十几个年头,部分内容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如何赋予教材新的血液,适应高考改革的趋势,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Modern Heroes为例,杨利伟和神舟五号太空飞船这一话题早已被所有中国人熟知,而且内容略显陈旧。杨利伟是民族英雄这一话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效果一般。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赋予教材新的血液。教师可在泛读教学后,与学生一起回顾“神舟”系列太空飞船的发展历程及学生心目中的航天英雄,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再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Sports Star中提到的网球健将Williams两姐妹的故事既生动又励志,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学生对当今著名的体育健将更感兴趣,因此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着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健将并找出他们的成长故事,在课堂上分享。然后将课文内容改为课后阅读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知识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二)品味经典文章,拓展学生的思维,传承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教材所选的文章话题相当经典,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结合新时代的背景,拓展学生的思维,将教材中要体现的精神传承下去。

以必修一第二单元第四课Superhero为例,影星Christopher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证明了身残志坚、百折不挠的英雄品质,他的人生故事也凸显了家人和亲情的重要性。结合当下的社会现象(比如四川森林火灾牺牲消防员)和习近平主席所推崇的英雄精神,教师也可以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英雄和英雄所具备的品质,既传承了英雄的精神,又关注了人的自身需求。

再如,必修三Unit 9 Wheels的单元话题是交通方式与环保。Lesson 1 On Your Bike 课文的子话题都已成为现实,而且共享单车的弊端十分明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跳出文本,突出环保这一主题,让学生意识到环保这一永恒的主题。

结语

作为高一学段的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学习研究新课标,转变教学理念;打造开放的、生成的课堂,践行学习活动观;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提取并巧用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与多元探究,把握文章显性结构并思考其隐性内涵,提升阅读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了解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社会知识,将时代感融入英语教学实际中去。结合教材的特色,找出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后.阅读圈在《综合英语》课上的应用—— 以The Monster 为例[J].疯狂英语(理论版),2017(3).

[3]单俍.深度解读文本,培养高阶思维能力[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

[4]黄维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11).

猜你喜欢
时代感高阶思维能力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优化数学教学设计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搭建智慧“脚手架”,提升“高阶思维力”
促进《中国地理》课程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基于实验探究教学,培育高阶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简析网剧《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对时代感的构建
以鲜明的时代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参与
与时俱进 创新载体 切实提高反腐倡廉活动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