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与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2018-09-10 03:04李坤朋张春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母细胞生存期

李坤朋 张春英

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河南 南阳,473000)2.河南省儿童医院外科

肝母细胞瘤的高发群体为学龄前儿童,是临床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之一,男女发病比例约为3∶2左右[1]。约有90%的肝母细胞瘤患儿出现腹部无痛性肿物,同时出现男性性早熟、黄疸、腹痛、体重减低、食欲不振等特征,同时伴有先天性脑积水、生殖系统畸形等特征,实验室检查发现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显著增高[2]。有研究指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临床病情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密切相关,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下降至正常者说明预后较佳[3]。探析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情分期、治疗过程、预后情况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肝母细胞瘤患儿100例,均为2016年5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病例。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6~10岁,平均年龄(7.4±2.1)岁。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肝母细胞瘤诊断标准,经病理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特征确诊;全部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前均未进行手术、放化疗等其他治疗,均为首次发病;全部研究对象及家属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系统恶性肿瘤者,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者,精神障碍无法配合者,合并血液系统严重感染者。

1.2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予以胸部CT平扫检测、腹部CT增强检查、腹部B超检查。治疗方案为手术与化疗联合治疗,评估研究对象手术前后、化疗前后、是否出现复发、预后生存期等临床指标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1.3 试剂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的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试剂盒。

1.4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4]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实体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癌细胞病灶全部消失为完全缓解(CR),癌细胞三条最大径线乘积缩小超过50%为部分缓解(PR),肿瘤病灶体积无显著改变为疾病稳定(SD)。肿瘤发生新的病灶或肿瘤体积升高25%左右为疾病进展(PD)。临床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病例的百分比之和。肝脏血清甲胎蛋白正常指标范围为0~20ng/ml。

2 结果

2.1 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分期情况 肝母细胞瘤Ⅰ~Ⅱ期者46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3654.7±134.5)ng/ml,Ⅲ~Ⅳ期者54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7982.4±25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P<0.01)。

2.2 患儿手术前后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评估比较 肝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6854.6±145.7)ng/ml,手术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3256.8±35.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6,P<0.01)。

2.3 患儿化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评估比较 化疗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20例,化疗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7,P<0.05)。

2.4 复发情况 10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复发2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2例;未复发8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P<0.01)。

2.5 预后生存期情况 预后生存期1~3年者6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34例;预后生存期<1年者4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

2.6 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分期、手术情况、化疗情况、复发、预后生存期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征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表2 肝母细胞瘤患儿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肝母细胞瘤在确诊时常常肿瘤体积已较大,多有假包膜,其边界清晰,约有三分之二病人在手术时病灶体积已超过10cm,肿瘤多呈现局限肿物型,也可呈现大小各异的弥漫型或多发结节型[5,6]。病理检查可见病灶内呈现淡胆汁色或灰白色,其间夹杂大小不等的坏死病灶、出血、血池,镜下可见隔壁内的血管结构较为丰富,常常为广泛的纤维性隔壁[7,8]。目前,对于儿童肝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热点医学研究内容[9,10]。

本研究探析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特征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儿童肝母细胞瘤Ⅰ~Ⅱ期者46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3654.7±134.5)ng/ml,Ⅲ~Ⅳ期者54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7982.4±257.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60,P<0.01)。肝母细胞瘤患儿手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6854.6±145.7)ng/ml,手术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3256.8±35.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76,P<0.01)。100例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复发2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2例;未复发者8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5,P<0.01)。预后生存期1~3年者6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34例,预后生存期<1年者40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正常者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P<0.05)。肝母细胞瘤患儿临床分期、手术情况、化疗情况、复发、预后生存期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梁茂全等[11]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肝母细胞瘤的血清学标志物为血清甲胎蛋白,其数值改变说明癌细胞对于化疗有无出现有效应答。血清甲胎蛋白是胎儿肝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它是胎儿血清的正常成份[12,13]。临床上发现肝癌细胞能合成甲胎蛋白,因此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肝癌阳性率可达90%左右[14,15]。本研究结果发现,在肝母细胞瘤患儿中,在手术、化疗后患儿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显著降低。随着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的下降,患儿的复发率显著降低,病人的1~3年预后生存期逐渐延长。综上所述,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病情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密切相关,患儿在治疗后1个月内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下降至正常者预后较佳。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母细胞生存期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成人幕上髓母细胞瘤1例误诊分析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与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预防小儿母细胞瘤,10个细节别忽视
乙肝康复 莫忽视甲胎蛋白检测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肝癌TACE术后生存期小于1年及大于3年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甲胎蛋白 半年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