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2018-09-10 02:37韩允宿迁市委党校江苏宿迁223800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居民社区生态

韩允(宿迁市委党校,江苏 宿迁 223800)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期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领域都是一场革命性的创新; 目前,各地都在进行生态经济建设,在发展的过程中探寻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平衡的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建设涉及的领域很多,包括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生态产业建设等等,生态社区建设作为生态人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一、基于生态社区理念下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社区建设理念缺乏,认识不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社区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环境整治与生态营造,社区外观整体上朝着干净、整洁、绿色、美丽等方向发展。但是目前生态社区建设仍存在以下误区:一是社区建设一切以“人”为中心,从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建。二是目前不管是社区建设管理者还是广大居民仅仅把社区当成一个单纯的居住场所,而不是经济、文化、社会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事实上生态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是单一的建设方向,而是多维的。三是忽视了人文生态建设。目前,宿迁大部分的社区建设依然停留在外观建设、单一向度建设上。生态社区建设既要加强物质性的自然生态建设,也要加强包括精神与文化因素在内的人文生态建设。

(二)生态社区建设简单化、形式化,停留在环境整治、社区绿化等表面工程

生态社区作为人们生活的家园应是一个有机循环的生态系统。但是由于历史的及管理体制的原因,社区建设简单化、形式化,内涵不够。目前的社区建设虽然已经有了较大进步,为提升小区居住质量,配备了亭台楼阁以及一些基本的文体设施等,但是许多建筑设施采用节能技术不够,存在建筑质量不高等问题;在社区绿化上,有的社区自然环境要么缺少绿化,要么是只停留在表面的绿化和美化层面。在人文生态方面,大多数社区缺少人际互动。一些社区缺乏居民进行互动的平台,导致社区人际关系冷淡,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缺失。而最为重要的是社区中的居民并没有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在节能节约、垃圾分类处理、低碳出行等方面尚离生态社区建设要求甚远。

(三)生态社区建设层次低,用科技降低能耗水平低

纵观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社区建设,诸如日本、德国、美国等,都充分发挥了科技的力量,运用高科技来解决社区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节能减排。如德国的许多社区为高效使用能源,开发了热电联产技术,该技术将电力产生的废热转化为电力或者热能,以产生更多的能源,同时充分利用水力发电、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大大节约了非再生能源。日本则采用新技术和节能技术来降低高耗能机器设备、空调、照明等的负荷,来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设备能源利用效率。而中国在生态社区建设中依赖科技来降低能耗、解决环境问题的依然较少,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成本太高,导致科技盲区。大部分的社区依然采取利用绿化设施来提升生态环境,而无法解决更深层次的诸如二氧化碳排放高、能源消耗高等深层次问题。

(四)生态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意识与责任意识较低

居民是生态社区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根本动力,居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生态社区建设、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来看,基本是政府在主导社区建设与发展,居民之间联系较弱,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不高,尤其是在宿迁这种欠发达地区,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自上而下规划、推动社区发展,物业以及社区自治组织发展不成熟,不能较好反映和解决居民需求,同时在生态社区建设中也难以凝聚居民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行动中,有的居民即使有参与的热情,有时却苦于没有参与的渠道,在环保监督、环保问责中往往投诉无门。

二、生态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明晰生态发展理念,构建生态宜居社区

不同的发展理念造就不同的发展格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基层政府、社区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明确生态社区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社区建设既是对自然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自我生活方式的尊重。生态社区建设不仅仅是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涉及到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环境保护的单一建设维度,还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生态系统工程,因此基层社区工作者要善于整合资源,将广泛的社会资源转化为生态社区建设切实可用的社区资源。对社区成员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方面的教育影响活动,培育其生态社区意识,培育建设生态社区的持久动力。

(二)加强前期规划,完善社区建设举措

从现实来看,宿迁社区建设普遍缺少系统的生态规划和环境治理方案,导致社区无序发展。生态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前期规划,将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纳入社区发展规划中。从大的发展方向上,国家要致力于制定和完善生态社区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律法规,为生态社区建设提供指引和法律保障。从具体推进实施来看,省、市、县各推出本区域推进社区发展的具体法规、要求,政府要致力于加强生态社区建设的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从具体操作层面看,社区自身要以生态建设为目标,结合本地本社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构建符合生态社区要求的制度和政策,有序推进生态社区建设与发展。

(三)加强科技投入,提升生态社区建设质量

西方发达国家依赖其强大的工业基础,在生态社区建设上利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不管是新型生态社区的建设还是传统社区的生态化改造,都以科技为支撑,有效地提升了生态社区建设的水平,如德国弗莱堡市社区发展所利用的热电联产制度、太阳能利用技术等。因此要逐步加强科技投入,提升居民素质,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新型节能产品,在建筑设计和建设中应用新型节能材料,逐步为科技支撑型生态社区建设奠定基础。

(四)开展全民共建,营造全民共享社区

居民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最终获益者,也是生态社区建设的根本主体和内在力量。打造舒适的、绿色型社区并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而是全体居民共同的目标追求,只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广大居民并没有能通过有效方式和途径参与到生态社区建设中。社区建设者应加大宣传,通过入户访谈、社区活动、生态区体验等增进人们对生态社区的理解,并通过社区居民会议共同制定和达成生态社区建设的具体目标,建设有效平台如社区志愿活动、社区环境整治日、社区节能减排服务活动等来调动居民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应致力于培育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如高度注重全社会的环保教育、节能减排演练,培育居民生态建设理念。鼓励非政府组织或者社区自治组织参与生态社区建设,并引导居民合理参与,凝聚多方力量共同致力于生态社区发展。

猜你喜欢
居民社区生态
石器时代的居民
“生态养生”娱晚年
社区大作战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生态
高台居民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