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筝曲中多声思维在旋律要素中的体现——以古筝作品《西域随想》《莲花谣》为例

2018-09-10 02:37曹君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陕西西安710119
丝路艺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定弦织体西域

曹君(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陕西 西安 710119)

我们生活在一个“趋同”与“求异”共存的文化世界里,二者相互矛盾,相互依存。不同的文化在“趋同”的潮流中交流、融合,又通过“求异”向多元发展。也正是由于这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才使得人类生活丰富多彩。在“趋同”与“求异”的文化发展中,音乐文化也相应的迎来了新的发展和挑战。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增长,在长期的音乐实践中,单一的旋律已不能满足音乐表现的需要,因此,现代音乐作品中多声思维的运用则较为广泛。中国传统的民乐作品大多数是做横向发展的,即使像江南丝竹这种有不同的乐器演奏部分或作品,也多以齐奏的形式出现,这些传统作品体现出线性思维。随着对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学习和借鉴,多声部的技法被广泛运用于传统音乐作品当中。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其古筝作品多为单旋律作品,在演奏上具有右手为音左手为韵,以韵补声的特点。随着左手的解放,开始双手的配合演奏,古筝作品的创作也出现较大的突破,多声思维在古筝创作领域得以广泛运用,具有和声或复调对位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以下将以和声、复调在现代筝曲旋律中的体现,“非五声调式”的人工定弦应用入手,以《西域随想》《莲花谣》为例,对古筝作品中的旋律的多声思维来进行简要分析。

一、和声在现代筝曲旋律中的体现

古筝作为弹拨乐的一种,其鲜明的发音特色在于它是通过直接弹拨琴弦来形成的点状声音,颗粒型强,声音清透。但是这种点状的发音特点使得古筝在线性连续化陈述方面有着先天的不足,音响的持续完全依赖发音后的自然余音。此外,长期以来筝曲中和声形态大多表现为对“柱式和弦”“琶音”等各种单纯伴奏性织体的感性应用,这种烘托式和声织体功能主要用于衬托旋律,在八十年代后和声应用上除了强调其本身的织体功能之外,也带来了乐曲纵向声部间崭新的复合关系,逐渐担负着“旋律功能”的和声织体在作品中运用颇多,深受演奏者和广大听众喜爱的《莲花谣》就是其中的代表。《莲花谣》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与民乐创作有益结合。如在《莲花谣》的慢板部分,通过运用古筝音域较广,可以在不同音高上发音,以同步或交替的方式来建立了立体感的音乐主题,不仅仅是单一的旋律,从而弥补了线性连续化陈述方面的不足。

作曲家在慢板的部分没有让旋律线条孤立陈述,而是有机地将三个声部结合起来,三个声部相互穿插,整个气氛优雅绵长,音相交融,立体化的主题。通过这种多声思维的运用从而解决了点状音持续发音的困难。

另外从和声色彩来看,以往筝乐五声音列使作品往往框定在民族音调特色的歌唱性旋律当中,而新创筝曲已不满足于传统民族音乐和谐唯美的和声效果,创新的将传统五声音阶定弦改变为兼民族和西洋多种色彩的定弦,塑造出绚丽多彩的和声效果。

二、复调在现代旋律筝曲中的体现

在现代筝曲中,多数作品借鉴了西洋器乐中复调多声织体的技法运用,体现复调风格多元化的特征,而不再以纯歌唱性的单旋律发展模式存在。作曲家所使用的音乐元素及创作手法不尽相同,在各个作品中反映出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在当代,西洋复调手法在新创作品中的运用已成为一种时尚用法,如《莲花谣》的第20—35小节,运用二声部支声复调形式,此段落中主旋律在高声部进行,而低声部多为高声部的装饰性辅助旋律,在谱例中第六 、十二小节时高声部停留在尾音而低声部与之短暂的分离,出现短小的变化音调,也可视为对主旋律的补充,形成旋律的分支。这种各声部间有分有合,简繁相对的支声复调、形式已脱离传统作品中纯歌唱性的单旋律发展模式,而转向多元化的个性化创作模式,这也是用当代创新的音乐理念对古筝音乐创作的再发现、再挖掘和再创造的又一典范之作。

三、“非五声调式”的人工定弦应用

传统的古筝的弦序是五声音阶的排列形式,因此它的音响效果也正能是五声性的,想要获得和声和复调等多声织体的音响效果几乎没有可能。调式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要素之一,至八十年代后新筝曲出现了新的人工调式定弦,直接带来了创作语言的更新,通过移动琴码和转换调性形成风格迥异的人工调式定弦,产生“非五声调性”的旋律和织体,从而获得丰富的多调色彩。如《西域随想》中,以表现西域地区风格的定弦调式,使作品极富有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特点。

《西域随想》中一开头的散板部分,以非五声性的、多调性叠置七声音阶定弦,营造奇异诡怪的音响效果,一开场就给听众插上想象的翅膀,一直飞到那古西域群舞狂欢的景象之中。

四、总结

通过对《莲花谣》其旋律在和声和复调技法的运用和体现,以及《西域随想》中“非五声调式”人工定弦的分析与思考,可以发现,通过对多声思维的运用确实给古筝这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这一点我们是必须肯定的。同时,我认为,适度的运用多声思维会虽现代古筝作品创作带来活力,给听众带来更深的印象,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应时刻注意保留、继承和弘扬我们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

猜你喜欢
定弦织体西域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古筝曲《婵歌》的演奏技法及艺术表现分析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班超出使西域
浅谈初学者二胡音准的训练方法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西域散章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追踪考试热点盘点定弦定角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