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

2018-09-10 11:12秦换芝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5期

秦换芝

【摘要】目的:探究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内在我门诊接受诊治的肠道疾病患者当中选择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西药治疗,观察组行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例数32例(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6例(76.47%),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X2值为4.221,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柴胡疏肝散加减;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在这类患者当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数量相对较多,可以占到此类患者的四成左右[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嗳气、腹部疼痛以及腹泻等,如果患者的临床治疗不及时,就会给患者的各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西药是最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单一的西药治疗往往存在疗效不达标的情况。而让患者同时接受多种西药治疗,虽然可以适当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是也可能造成患者出现副作用等。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2月2018年2月之内在我门诊接受诊治的肠道疾病患者当中选择6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作为对象,我门诊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均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象。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为14例,患者年龄为19~63岁,病程为0.5~9年;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1例,患者年龄为18~61岁,病程为0.7~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納入标准

所有患者的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罗马国际会议制定的标准,患者的中医诊断则需要参考中西医结合学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诊断标准,患者符合脾胃虚弱证的情况。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愿意接受和配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患者近3个月内至少有3次反复发作腹痛,且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个以上:①排便后有腹痛或感觉不适;②排便频率异常,每周3次以下,或每天3次以上;③粪便呈水样或硬样。④排便时具有急迫感,总感觉没有排干净。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需要单纯接受常规西药治疗,患者每日服用3次马来酸曲美布汀分散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882,生产企业:浙江昂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每次服用1粒,剂量为100mg;每日服用3次金双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80004,生产企业: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次需要服用4粒,每次服药剂量为2000mg。观察组患者行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炙甘草6g、陈皮10g、白术10g、茯苓20g、赤白芍10g、香附6g、枳壳10g、川穹10g)治疗,每日-剂,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服用。中草药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来制定,各成分增减范围在1~3g。疗程均为1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症状评分。痊愈:一天内大便次数少于3次,且肠道功能恢复正常,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消失;好转:大便次数及性状有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逐渐消失;无效:肠道功能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趋势,临床症状未消失。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当中,我门诊将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代入SPSS21.0软件包当中进行操作,若双方对象的数据计算后结果为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愈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治愈总有效率76.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4.221,P=0.040)。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t值分别为3.657、5.744、4.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的不断调整,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数量出现了明显增多,该病也成为对医疗资源等造成严重负担的主要疾病之一。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持续或者间歇性发作的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疼痛、腹胀、排便习惯以及大便的性状出现明显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发病机制尚未得到统一证实,临床认为患者发病与肠道运动功能异常、内脏情况异常、神经免疫功能以及内分泌症状异常等相关。在目前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患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患有该病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症状反复出现的情况,这对于患者而言极为不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逐渐成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的方式之一,且存在独特的治疗效果。在中医治疗当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被归于“腹痛”等范畴,患者的病理基础主要为脾胃虚弱[2]。柴胡疏肝散加减配方中含有柴胡、黄芩、陈皮、赤白芍、茯苓、炙甘草等共9剂中草药,其中柴胡有疏肝解郁、退热镇静等功效,赤白芍有祛瘀消肿、凉血止痛等功效,茯苓有宁心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配以黄芩、陈皮、炙甘草等几味草药,能有效调节患者身体状况,改善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调节阴阳、疏通经脉、祛邪扶正等效果,进而对患者的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调节方面存在重要意义。从本次研究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1)在有效率对比上,观察组(94.12%)>对照组(76.47%),X2=4.221,P<0.05;

(2)在临床症状积分对比上,观察组大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腹部不适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3.657、5.744、4.125,P<0.01。

由此可见,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腹泻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且中药治疗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小,可作为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赵丹阳,杨倩,李佃贵等.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1):10-12.

[2]诸孟娟,张科,曹蕊芸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71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20(12):4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