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模式对昭通乌天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18-09-11 08:33桑正林杨顺强赵启君
河南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锯末天麻基质

桑正林,杨顺强,赵启君,武 婷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天麻(GastrodiaelataBl.)别名赤箭、明天麻,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在天麻栽培中,天麻产量和品质受菌材[1]、海拔[2]、土壤[1,3]等多种因素影响。程芬等[4]研究表明,野生天麻天麻素含量最高,有机栽培天麻的氨基酸和总黄酮含量高于野生天麻和普通栽培天麻。刘威等[5]研究了5种树种菌材对天麻生长、产量及天麻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白栎处理各时期新生麻生长最好,天麻素含量较高。荣丽华等[6]综合研究了菌材用量、树种、麻种用量与天麻变型不同组合搭配对天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2种天麻变型的最高产量组合均出现在亮叶桦菌材伴栽的处理中。昭通作为天麻原产地,所产乌天麻因其优良的商品性状及药理作用而备受青睐,但不同栽培模式对昭通乌天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还鲜有报道,为此,分别采用土壤和砂+锯末作为栽培基质,组合不同菌材处理,研究不同基质和处理对天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栽培模式,为昭通乌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菌材选用昭通本地青冈木;栽培基质一用土(以下称为土)为当地黄壤土;栽培基质二用砂+锯末,组成比例为V机制砂∶V杨树锯末=3∶1;种麻和蜜环菌购自昭通天麻研究所,天麻品种为昭通乌天麻,蜜环菌为850 mL瓶装枝条种。

1.2 方法

1.2.1 天麻栽培 于昭通学院内采用50 cm×40 cm×25 cm(长×宽×高)泡沫箱栽培,单层栽培,每箱用菌材2.0 kg,用蜜环菌种量0.5瓶,用土或砂+锯末10 kg。培养菌床和菌材时间为2016年8月28日,种麻播种时间为2017年1月19日,每箱播种种麻9个,分3排摆放,每排3个,每处理3次重复,采用相同的日常管理方法管理。具体栽培处理模式见表1。

1.2.2 天麻采收 2017年12月21日采收,每箱分别采收并统计箭麻数、箭麻鲜质量、麻种数和麻种鲜质量。

1.2.3 可溶性蛋白和天麻多糖含量的测定 采收后的箭麻用清水洗净,水蒸透心后,60 ℃烘干,粉碎,过孔径为250 μm的筛,备用。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法[7-8]测定:称取样品0.5 g,转入25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10 mL蒸馏水,常温浸提30 min,转入离心管中,5 000 r/min下离心10 min,上清液即为蛋白质提取液。吸取0.1 mL蛋白质提取液至干燥试管中,依次加入0.9 mL蒸馏水、5 mL考马斯亮蓝G-205试剂,充分混合,放置2 min后在595 nm下比色。天麻多糖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9-10]测定:称取0.5 g样品于25 mL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5 mL蒸馏水,沸水浴中浸提30 min,过滤,如上法反复提取2次,合并滤液,定容至25 mL,得天麻多糖提取液。提取液稀释10倍后,取0.5 mL于刻度试管中,记录620 nm波长下的吸光度。分别依次加蒸馏水1.5 mL、蒽酮-硫酸试剂5 mL,摇匀,放入沸水浴中加热10 min,取出后用自来水冷却,620 nm波长下比色。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处理,多重比较采用Duncan’s法。折干率和转化率公式如下:

折干率=采收箭麻或麻种鲜质量(g)/采收箭麻或麻种干质量(g),转化率=[采收箭麻鲜质量(g)+采收麻种鲜质量(g)]/播种种麻鲜质量(g)。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天麻箭麻产量结构的影响

同一栽培基质不同菌材处理天麻的箭麻产量结构存在差异(表2)。以土为栽培基质各处理箭麻数存在差异,Ⅰ处理最多,为7.67个/箱,Ⅲ处理最少,为6.33个/箱,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箭麻总鲜质量差异显著,其中 Ⅰ 处理最高,为1 042.68 g/箱,Ⅳ处理最低,仅为592.28 g/箱;Ⅰ、Ⅱ、Ⅲ处理下箭麻平均单个质量差异不显著,Ⅳ处理显著小于其他处理,为92.57 g/个;各处理间折干率差异不显著;Ⅰ处理转化率9.9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Ⅱ、Ⅲ、Ⅵ处理间转化率差异不显著,以Ⅳ处理最低,为5.69。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处理,各处理间箭麻数差异不显著,其中Ⅰ处理最高,为8.00个/箱;箭麻总鲜质量差异显著,Ⅰ处理最高,为1 009.26 g/箱;平均单个质量在Ⅵ处理下最低,为84.90 g/个;各处理间折干率差异不显著;Ⅰ处理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9.14。

不同栽培基质相同菌材处理的天麻箭麻产量结构也存在差异(表2)。其中,箭麻数差异均不显著;箭麻总鲜质量和平均单个质量均表现为以土为栽培基质的处理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处理,其中Ⅱ、Ⅲ、Ⅶ处理箭麻总鲜质量差异显著;折干率均表现为以土为栽培基质的处理显著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处理;同一处理不同栽培基质的转化率差异均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对天麻箭麻产量结构的影响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栽培基质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处理不同栽培基质间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2.2 不同处理对天麻麻种产量结构的影响

相同栽培基质不同菌材处理的麻种产量结构存在差异(表3)。以土为栽培基质的Ⅰ、Ⅱ、Ⅲ、Ⅳ处理仅平均单个质量存在显著差异,Ⅰ处理最大,为9.35 g/个,Ⅲ处理最小,为5.92 g/个,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各处理麻种的折干率存在显著差异,Ⅱ处理最大,为8.03,Ⅳ处理最小,为7.96;总鲜质量和平均单个质量均以Ⅰ处理最大,分别为51.73 g/箱、9.86 g/个,但差异不显著。

表3 不同处理对天麻麻种产量结构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相同菌材处理的天麻麻种产量结构也存在差异(表3)。其中,麻种数差异较大,但仅Ⅰ处理不同栽培基质间差异显著;麻种总鲜质量仅Ⅳ处理不同栽培基质间差异显著,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麻种平均单个质量在各处理不同栽培基质间差异均不显著;Ⅰ、Ⅱ、Ⅲ处理的折干率在不同栽培基质间差异显著,均表现为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种麻显著大于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种麻。

2.3 不同处理对箭麻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相同栽培基质不同菌材处理箭麻中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不同(表4)。以土为栽培基质各处理中,Ⅱ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为47.659 mg/g,Ⅲ处理最低,为29.258 mg/g;Ⅰ处理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为5.258%,Ⅳ处理下最低,为3.732%。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Ⅰ、Ⅱ、Ⅲ、Ⅳ处理间,可溶性蛋白和天麻多糖含量差异均显著,且依次降低,Ⅰ处理下最高,分别为45.011 mg/g、4.851%。

不同栽培基质相同菌材处理下箭麻中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也不同(表4)。对于可溶性蛋白含量, Ⅰ 处理下,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箭麻显著高于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Ⅱ、Ⅳ处理下,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又显著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箭麻;Ⅲ处理下不同栽培基质间差异不显著。对于天麻多糖含量,Ⅰ、Ⅱ、Ⅲ、Ⅳ处理均表现为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显著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箭麻。

表4 不同处理对箭麻中可溶性蛋白和多糖含量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影响天麻产量及品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外界条件(如海拔、温度、菌材等)和遗传因素(如品种)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天麻和蜜环菌之间存在特殊的共生关系,土壤、菌材等会影响蜜环菌的生长[1],密环菌的生长又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11]。本试验中,Ⅰ处理的箭麻产量和转化率均较高,其中,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产量为1 042.68 g/箱,转化率达9.96,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箭麻产量为1 009.26 g/箱,转化率达9.14;不同栽培基质Ⅳ处理下的箭麻产量和转化率均较低;折干率主要与栽培基质有关,以土为栽培基质的箭麻折干率高于以砂+锯末为栽培基质的折干率,麻种的折干率则与之相反;Ⅰ处理下,箭麻中可溶性蛋白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表明Ⅰ处理栽培模式可以获得产量高、品质优的天麻,其中,以土为栽培基质的Ⅰ处理更能实现昭通乌天麻的优质和高产,便于推广应用。

刘华等[12]研究表明,菌材伴栽法能显著提高天麻产量、生物效益、产值和投入产出比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本试验中,Ⅰ处理下箭麻总鲜质量均高于同基质其他处理,原因是Ⅰ处理在天麻播种时,蜜环菌已长入木材和土中,麻种播种后蜜环菌可在短期内侵入麻种,快速建立共生关系,促进天麻的生长。而其他处理中,蜜环菌要先恢复生长,侵入木材后才能侵染麻种建立共生关系,为麻种提供营养,促进天麻生长,在此期间麻种生活力可能下降,甚至腐烂,影响蜜环菌的正常侵染,从而使箭麻产量和品质低于Ⅰ处理。

猜你喜欢
锯末天麻基质
生物质吸附剂对硝酸盐氮的吸附及再生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复配及验证
怎样把锯末制成鸡饲料?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不同栽培基质对一品红扦插苗的影响
锯末如何做养花土
不同基质对一串红种苗生长的影响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