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问题学生”成因及转化对策

2018-09-11 09:04刘少荷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技工院校转化

刘少荷

摘要:“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是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成效和结果。本文通过探究产生“问题学生”的起因,探索出“问题学生”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对“问题学生”的转化提出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问题学生 技工院校 成因 转化

技工院校学生的平均年龄一般在十五到十八岁之间,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处于心理变化最强烈的时期。他们心理困惑,思想迷茫,在初中三年的基础教育中,大多是被应试教育所抛弃、所冷落的特殊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问题。因此,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学生问题处于多发易发且日趋复杂的状态,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

本文研究的“问题学生”也叫后进生或“双差生”,或称为品行障碍少年,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由于某些方面应有的培养和教育方面的延滞,导致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暂时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跟不上班级的整体要求,完不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起码目标,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存在问题和障碍,反复出现违反与其年龄相应的道德准则和纪律,侵犯他人或公共利益的行为,而且常规的教育手段不能解决其问题的学生。他们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胆大妄为,目空一切;自由散漫,自制力差;自私自利,蛮横无理;叛逆反抗,社交广泛;喜欢打架,玩网络游戏等。在心理上表现为自卑内向,缺乏自信;充满憎恨,愤世嫉俗;嫉妒敌对,缺乏宽容;逆反严重,固执己见;道德缺失,是非不分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研究表明,问题学生的形成,并不是由于智力问题造成的,而是跟所处的环境有关系,特别是与社会、学校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笔者认为,造成“问题学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具体表现在真假新闻飞速增加,网络广告铺天盖地,各种娱乐信息急剧攀升,科学创新层出不穷,个人接受能力严重过载,等等。目前技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第二高峰期,认知发展处于上升期,对于信息的接受力比较强,但是对于信息特别是对于某些负面的信息的判断力却比较弱。例如,追星、拜金、网络游戏及网络小说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引起“问题学生”的共鸣。因此,如何让学生从网络游戏那种你怂我,我就怂回来的睚眦必报的灌输和影视那种充斥着拜金、暴力的场景中解脱出来,从网络小说那种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中解放出来,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尤为重要。

2.学校因素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虽然国家在不断地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在大部分学校,分数依然被看成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基本标准。在初中,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之风影响,开始不爱学习,同时又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和关爱,被老师藏在“遗忘的角落”,得不到表扬和关注。时间长了,他们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为了寻求安慰,开始抽烟、早恋、上网、打架等。许多问题学生并不是智力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的问题。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好的学习环境,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这些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真正成因。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们最终没能顺利通过中考,才最终选择了技校。技校变成了“问题学生”的集聚地,他们将以前在初中的不良习惯全部带了进来,似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了更加疯狂的举动。打架抽烟成了家常便饭,上网玩游戏成了消遣方式,上课违反纪律成了哗众取宠的手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问题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后,他们也就变成了真正的“问题学生”。

3.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宠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给孩子最好的衣食住行,把很多孩子都养成了“富二代”,这些孩子娇生惯养,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和回报。另有一部分家长简单粗暴,不分是非对错,动不动就对孩子拳脚相加,家庭缺乏爱和温暖,这些孩子大部分内向自卑,对别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不懂得爱和付出。最突出的就是单亲家庭或者空巢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容易走向极端,对学习失去信心,有的以逃学、打架、上网来表示对父母的不满,对父母进行报复,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养成了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等习惯。研究表明,父母关系好的和谐家庭,孩子一般都性格开朗、心理健康,能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顺利发展;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孩子一般性格粗暴或者内向,不懂得和别人如何交流,心理问题就比较多,将来的发展往往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也难以融入社会。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如果做不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放任“问题学生”流入社会,将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因此,在教育中,转化好一名“问题学生”和输送一名优等生同样重要,同样光荣,甚至更有价值。教师要善于利用归因论,分析每一位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找准时机,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做到有的放矢。“问题学生”的转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问题学生”的转化

1.爱是最美丽的语言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从“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并不是无药可救,而是受到了外环境的影响,没有感受到正确的爱的教育。所以,作为教师,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只要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和期望,他们就会“信其道而受其教”。

2.立规矩,讲原则

爱不是无条件的宠爱。作为教师,要懂得在爱中建立规则,用规则来约束问题学生,让他明白规则的重要性,让他知道不遵守原则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笔者学校对学生实行封闭式管理,建立了“六条高压线”,即:①在校内外禁止打架斗殴,②在校内禁止吸烟喝酒,③禁止谈恋爱,④禁止翻墙进出学校,⑤禁止藏匿和使用管制刀具,⑥禁止不请假和夜不归宿。凡违反上述规定者,一律列为试读生进行帮教管理,发现两次直接开除学籍。通过明文规定,学生违纪的情况明显减少了,尤其是违反一次的很少违反第二次,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在社会的任何地方,都要遵守各种规则。

3.通过系列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问题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教育,体现在对亲情、感情的冷漠及对与己无关的漠不关心。通过人文教育感化,强化及内化感恩的环节,培养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通过“开学第一课”“道德讲堂”“诵读经典”“生命教育”“志愿者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感恩和道德教育,结合学校的国家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以及国家“大国工匠”的日常行为灌输,使学生逐渐形成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及健全的人格。

4.家校联合

通过微信群、QQ群将家长联系到一起,建立家长指导委员会,让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参与到问题学生的转化过程。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束手无策,教育不好,把孩子送到学校全指望教师来教育学生,对于学生在校情况全然不知。并且,大部分家长已经对孩子失去教育的耐心,基本不会与教师主动交流。因此,只有家校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帮扶工作。教师要学会逆向交流,积极地沟通,让家长及时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以免孩子发生问题要处理时家长还毫不知情。同时,让家长配合教师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必要时候配合教师“演好戏”。

5.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存在感和生活乐趣。同时,通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事做,把学生从网络游戏中夺回来,使其回归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笔者学校通过每周的“趣味运动会”、每年两次“校园十佳歌手”,以及“远足拉练”“五四大合唱”“歌唱祖国”“文艺晚会”“运动会”“课外兴趣小组”等形式,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有序的日常活动中,从而让学生在某一领域找到适合自身特长发展的机会,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6.发掘闪光点,培养自信心

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学生”比优秀的學生有更强的自尊心,他们表面上玩世不恭,满不在乎,实际上内心往往更脆弱敏感,更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例如,有的学生上课喜欢用大声说话、做各种小动作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通过这些手段得到大家的关注。对于这些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打压,要学会引导,选择宽松的批评环境,引入谈话的艺术,在肯定“做事闪光点”的同时指出缺点,让学生能外化怨气,内化戾气,使学生在谈话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产生一种自我转化的意愿。

进入青少年时期的技校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表现为这个年龄段所具备的特殊形式,即有目的、有计划的、持久的、有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因此,“问题学生”表现出的是多元化、反复化、复杂化的综合性问题。“问题学生”的转化,要根据其特点从多方面分层次进行,它是一个对每一个个体对症下药,循序渐进,并在转化中寻找转折点的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一个经过转变、反复、改正、进步的多次循环巩固的过程。从对社会的贡献来说,转化一名“问题学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学生更加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成败。

(作者单位:烟台工贸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技工院校转化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