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浅探

2018-09-11 09:04秦晓梅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

秦晓梅

摘要:基础会计是整个会计专业学科的基础。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众多弊端,本文尝试对中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基础会计 模块化 教学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材、黑板、粉笔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来说教学效果比较差,他们无法根据老师所讲述的知识在脑海中形成凭证、账簿、报表的形象,记住其填制的方法和要求;也不能有效掌握会计核算的整个程序。同时,大部分学校将会计实习安排在学生毕业前夕,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完全分开,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模块化教学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有力地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过硬的会计人才。下面笔者针对模块化教学在基础会计学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探讨。

一、教学资料的“新编排”

发给学生的课本,结构和内容是固定的。实行模块化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计划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将教学内容进行“再编排”,笔者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成七大部分。

第一部分: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主要介绍会计概念、对象、职能,会计凭证的含义及分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及阿拉伯数字的书写,书写数字、填制各种原始凭证。

第二部分: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主要介绍会计要素及其关系,会计科目、账户、复式记账、各类经济业务的确认记录。

第三部分: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主要介绍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的传递与整理。

第四部分:成本计算。主要介绍成本计算的含义和程序,成本的构成和计算。

第五部分:登记账簿。主要介绍登记账簿的含义及分类,设置账簿的原则,登记账簿的规则,登记账簿的方法,更正错账的方法等。

第六部分:资产清查。主要介绍财产清查的含义及种类,財产清查的方法及结果处理。

第七部分:编制会计报表。主要介绍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会计报表的结构和内容,会计报表的编制,账务处理的基本程序。

二、教学过程的“新设计”

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出发,满足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设计了“导学教用”四个环节。

1.导:强化典型案例导入,优化学习氛围

案例导入是模块化教学的首要环节。课前,教师根据每一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做好案例设计,采取悬念式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新旧知识联系式导入法、直观式导入法等合适的方法导入典型案例。新课开始,让学生认真阅读相关教材,积极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在对学习知识初步了解、产生兴趣,进而一步步形成会计思维。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案例导入的方式能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模块时,可采用直观式导入法。将实验室中已经填制好的会计凭证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实物,并思考“如何填制会计凭证”,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汇总,得出结论,并让每一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

2.教: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灵活运用教法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要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具体说来,在“两要”(要找准位置,“这一节课所讲述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是属于哪一个会计岗位的工作”;要明确任务,“这一岗位的会计人员要完成哪些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精心设问,培养发散思维。通过一个接一个问题的设问、点拨和启发,使学生一直处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奋状态中,让学生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问、多问促多知。二是拓宽思路,培养认知规律。在课堂中要适时围绕某个问题,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合作分享的过程。三是授以技能,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通过识图法、对比法、理论联系实际法、类比法、迁移法等强化思维训练,让教方法和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3.学: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上要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将以听为主转变为以探索、发现及独立思考为主,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一是创设氛围。教师应该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来学习、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的课堂环境。二是知识点归纳。引导学生在理解重难点、做好查漏补缺的同时,将涉及的新知识作补充介绍,达到活学活用。三是严格训练。通过设计一些短小精悍且富有启发性、典型性、代表性、创造性的课堂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点在头脑中连线成面,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学会迁移重组。例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模块时,在学生代表阐述完本组讨论的结果后,老师将空白的会计凭证发给每一位学生(每一组中每位学生发到手中的凭证都是不同类型的),让学生根据组内的讨论结果和见解,自己动手尝试填制发到手里的会计凭证;老师走下讲台,来回巡视查看学生的填写情况,对学生的填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让其上来展示、讲述填制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4.用:理顺校内外实训衔接,实现理实“零对接”

校内外实训各有重点、相互补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是加大校内实训力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等,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创设灵活多样的实验室教学模块,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如采用“角色体验法”,在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模块中,设置本单位出纳、会计主管,外单位出纳、会计主管等角色,使学生“真实”体验并操作“实际”业务发生后相关岗位原始凭证的取得或填制手续、审核及传递的流程等。二是做好校内外实训结合。在共建实训基地,完成拓展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同时,创新方式方法解决单位因顾忌商业秘密不愿接收学生实习的弊端。采用“专家引入法”,把实务操作“移植”到课堂上来,让实务专家走进校园,同样可以取得与在实习单位一样的实训效果。如请税务专管员现场演示网上纳税申报等。采用“实际范本展示法”,学校可以与一些单位合作,借出一些往年的记账凭证,让学生接触各种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增长知识。例如,在进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模块时,在讲解归纳后,让学生更正手中的会计凭证,并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经济案例,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在填制过程中,要求边填写边熟记填制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注意各种不同记账凭证的填制上的区别。

三、模块化教学中的“新要求”

1.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及团队教学

模块化教学对教师的会计岗位实践经验和理论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大部分的会计专业老师都是会计专业出身,属于非师范生,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缺乏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并且一毕业即入学校,很少有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的工作经验,缺乏会计实践经验。老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存在知识更新不及时和缺乏会计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因而,培养“双师型”教师势在必行。学校应该鼓励专业课老师走出去,多渠道进行业务进修,如利用节假日以及寒暑假到校外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兼职等,以此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技能。同时,教师也应自觉、积极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考试,例如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通过考试学习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水平。学校还可以采用“面试前置”等方式,招聘高技能实践人才,将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承担教学任务,指导会计教学活动。

同时,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资料的编写、案例资料的收集和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编写都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要鼓励专业任课老师提高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积极献计献策。

2.手工模拟实验室的充分利用

模块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室搬到手工模拟实验室,老师依然照本宣科,而要将理论糅合到会计手工实践中,在学生手工实践中讲解理论知识,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中的各项实物资源,在给学生讲解抽象知识的同时,利用会计凭证、账簿等实物,给学生树立具体的实物形象;在丰富学生实作经验的同时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

3.手工模拟资料与时俱进,贴合当前会计工作实际

在设置案例时应以就业为导向,选取应用性、实用性和系统性较强的与实际经济生活相符的案例,作为学生练习的资料,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到会计实际工作中。还要加强对学生法规政策观念的引导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使学生在学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具备财会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品质。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模块化住宅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