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2018-09-11 09:04顾龙祥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顾龙祥

摘要: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提升学生运算素养是基于一定的对象,根据一定的法则,解决一定的问题的系统过程,涵盖几层内容:透析问题对象,掌握运算规律,把握运算趋向,设计运算流程,获得运算结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运算能力不强,因此,本文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为例,分析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注重算理,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 注重算理

运算是数学“童子功”,数学运算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实运算素养不能靠“法则+批量练习”的方式;落实运算素养需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运算,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在练習的过程中学会规划运算路径,选择运算方法,正确运算,同时需要注意总结并规避易错点,做到合理运算。本文以一元二次不等式为例,谈谈落实运算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一、数学运算素养的内涵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六大核心素养,运算素养是最基础而又不可忽视的一大素养,其具体内涵为:基于一定的数学问题解决对象,根据一定的法则,解决一定的问题的系统过程。数学学习涵盖几层内容:透析问题对象,掌握运算规律,把握运算趋向,设计运算流程,获得运算结果。不难看出,数学运算不单单是数字的计算,更是数学规律的演绎与推导。学生除了能提升数学的运算能力外,还能运用数学方法应用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推进数学思维的跨越提升,形成问题导图式思维习惯,达成科学严谨、不差毫厘的数学学习精神。

运算能力主要强调能透析数学法则,能达成正确结果,提高运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数学算理的理解,能找到最简化而科学合理的运算途径,以求最高效的解决问题。数学运算不单要求学生会正确解决数的运算,更要学会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运算;不仅仅要求学生会求正确的运算结果,更要明晰数学运算的算理;数学运算不仅仅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更是培养学生演绎推理的一种工具,还是培养学生理性精神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落实学生运算素养的策略与方法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感受数学运算的必要性,提升学习兴趣

实际生活中存在两种确定的数量关系,一种是等量关系,另一种是不等量关系。实际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量关系,需要用不等式区表述其数量关系,需要不等式模型;另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中等职业教育数学的一环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更深一层学习不等式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学生解决有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法宝。这么重要的内容,如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思考的重点问题之一。笔者采用紧贴生活实际的例子,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感受数学运算的必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1:嘉兴市是浙江省的制造大市,某产品的总成本c(万元)与产量x(台)之间符合如下关系:c=3000+20x-0.1x2,其中x∈(0,240),x∈N*,如果每件产品售价25万元,试求经营者不赢利时的最低生产量x。

问题2:基于宏观管理需求,国家要对某特殊商品推行附加税的有关征收规定,现知此产品每件70元,不实行附加税政策时,该产品每年产销100万件,若实行附加税征收政策时,每卖出100元商品时要征税A元(即税率为A%),则其每年的产销量相当于缩减10A万件。倘若要每年在该商品产销中收取不少于112万元的附加税税金,试问,A应怎样确定?

评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有一些特殊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业教育中尤为重要。正如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所说,数学课堂教学要加点“味精”。这个味精指的就是趣味性。只要数学学习存在,那趣味性就不能忽视,职业高中的数学教学,更不能以严肃而冰冷出现。学会解不等式之前,先通过身边的实际问题引入,提升学生学习的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

2.建立函数模型,理清数学运算的原理,提升学生的内驱力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具有系统性。代数、几何都奠定了严格的逻辑基础,使数学成为一个严密、系统的整体结构。符合数学知识结构要求的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数学运算也有其运算的合理性。正确理解了运算的合理性,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算理的合理性,掌握数学运算的程序性都有一定的作用。落实数学运算素养不能靠“法则+批量运算”的形式,更应该让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落实核心素养。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是将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当自变量x取何值时,函数y的值大于或小于0,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如下的问题串。

问题3:设a>O,解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

首先,设f(x)二=ax2+bx+c。

追问1:计算△=b2-4ac,判断抛物线y=f(x)与x轴交点的情况。

追问2:若△≥0,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得两根为x1,x2,(X1≤X2)。

追问3:结合(1)(2)画出y=f(x)的图像。

追问4:解不等式ax2+bx+c>0,就等同于让f(x)>0。基于图像在x轴上方部分的考虑,即f(x)>0,预支对应的珀勺集合应为ax2+bx+c>0的解集。

总结:解不等式ax2+bx+c<0,就相当于使f(x)<0。考虑图像在x轴下方的部分,即f(x)<0,相应的x的集合就是ax2+bx+c

纵观上解,结合图像可求得不等式的解集。意图如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串,层层深入,由浅入深,数形结合,思考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及其理由。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这样解,容易掌握其解法,也就是说,在学生学习解法之前,要让学生明白其算理如何,即“为什么这样计算”。

问题4: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二次项系数a,假如a

评析:落实数学运算素养要把功夫化在平时,要学生根据法则进行运算,更需要学生理解法则的合理性,法则的得出合理性,法则的运用程序性。这些是学生在运算之前要让学生理清的算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只有理解和理清了法则的合理性,学生使用起来也自然,运算也不容易出现错误。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设置了有梯度的追问和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图像观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就依次学习过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不等式的关系(八年级下册)”“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九上)”。通过这两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学会了如何利用函数统领方程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基本学会了利用函数图像观察函数取值范围的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也是二次函数统领二次方程、不等式问题的延续。

3.规范例题教学,注重数学运算的程序性,提升学生运算的执行力

数学运算素养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运算法则、公式进行数与代数式直接的运算,学会解决方程、不等式问题,还要学会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运算并说明算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落实数学运算素养的过程中,不能依靠“批量运算+操练”的模式。在运算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新授课的教学中,就应该要落实算理,即拿到一个运算题,首先要观察是何种运算,其次要设计合理的运算程序,学会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并且要正确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问题5:解不等式2X2-3x-2>0。

解:∵△=(-3)2-4×2×(-2)=25>0,

方程2x2-3x-2=0的兩根为x1=-12,x2=2,

∴不等式2x2-3x-2>0的解集为{x|x<-12或x>2}。

举一反三:求解不等式:-x2+2x-3≥O。

师生活动:此活动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教师展示,学生回答,教师重点关注这种运算是何种运算,如何设置运算程序及运算步骤,如何进行合理正确的运算。例题教师做合理规范的展示,巩固练习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评析:教师展示例题,规范步骤及方法,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归纳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

4.回顾小结促提升,注重学生自主反思,提升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问题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多项式与多项式运算法则,你能说说这个法则吗?并说说在多项式乘法运算的过程中有哪些注意点?

问题2:我们是怎样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法则?

师生活动:对于问题1,学生能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主要针对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加以总结,提升在运算中的正确率;对于问题②,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得到法则的过程,理解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质是二次函数问题的延续,了解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不等问题,理解运算算理,理解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即理解算理是得出运算法则的根源。

评析:通过共同回顾,让学生了解本节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数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套路,提升系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

综观,在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自身的算理教学素养,不能以题海战术代替算理分析与讲解,强化算理,注重算法,达成算理与算法的有机统一。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系下的运算能力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