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2018-09-11 09:04杨帆
职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技工院校建设

杨帆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有着积极影响作用。本文结合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总结技工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层次、表现形式,提出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方法,以期对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园体育文化 建设

一、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普遍存在重视招生工作,加大设备投入,着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历史和传统文化以及人民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影响,很少有学校将体育教育工作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从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来看,对体育这一领域的重视度也远远不够。这些现状导致学校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难以获得应该有的地位。技校学生大多数是十六七的孩子,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一方面思想活跃,精力充沛,接受新鲜事物快;另一方面思想还不成熟,社会生活经验缺乏,面对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容易迷失自我,表现出叛逆情绪,长此以往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他们精神空虚,生活消极,身体和心理素质都达不到国家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最终阻碍他们的职业成长。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1.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

体育学者卢元镇对“体育文化”的界定是: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技工院校校园体育文化指的则是在技校特定的校园内全校师生所呈现出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他们在进行体育教育和科研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运动精神和物质财富两者之和。技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以技校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开展阵地,以培养和弘扬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2.校园体育文化的层次

根据层次划分,我们可以将校园体育文明分为四个层次,即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行为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体育精神文明建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它主要包含了校园内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建筑物、场所、用品、器材器械、雕像等,这些都是师生们进行体育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人们参与体育运动提供物质保障。

体育制度文化是学校领导层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和特点制定颁布的有关体育教学、体育器材、体育设施、体育竞赛活动,以及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活动办法等在内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出台不仅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体育观念和意识,更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工作前进的政策保障,建设好具有科学性、权威性、概括性和规范性的制度文化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可或缺。

体育行为文化指的是技校校园内的体育运动主体表现出来的运动习惯、项目爱好、技能水平、锻炼方式、参与频率和活动氛围,等等。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魂”,在四个层次中,是最高形态和学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通过塑造和弘扬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加强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提升学生的品格,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自律,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意义

1.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而言,在校园内进行各类体育活动,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机会。个人项目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走下讲台,走出教室,从严肃的课堂和枯燥的学习中暂时跳脱出来,在另一个舞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特长;集体项目则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依赖和信任,通过建立共赢合作的关系,让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奋进,由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出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热情洋溢的校园精神,更好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共进和发展。

2.教师层面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既要做到为人师表,严肃认真,又要展现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精湛技艺。通过在学校内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以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为契机,促使体育教师更新固有的职业教育和体育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绝大多数技工院校体育教师对待体育课“懒散”教学、“吃老本”上课,及开展体育竞赛应付了之的消极态度,将技工院校体育学科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素质发展相结合,对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及学科素养,以热情的工作和突出的能力去感化和教育学生,让体育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使学生在教师身上领悟和感受到积极的正能量。

3.学生层面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可以以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特征一点一滴渗透到学生群体中去,让体育运动成为习惯,将乐趣变成自己的特长。通过参加体育运动、竞赛和社团,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和抗压能力、减压能力,培养他们将来遇事沉着、迎难而上的坚强性格。同时,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提高他们对身体的控制力,以便满足一些特定工种对身体方面的要求。

四、校园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

1.体育课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传授体育知识和学生学习运动技能的主要方式,是技工院校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传播体育文化的关键。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有关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知识,通过两年半的课堂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体育竞赛

学校内的各项体育竞赛已成为校园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竞赛也是学校工作和生活的某种外在动力。一年一度的学生“迎新杯”“欢送杯”“三对三”及“师生对抗”篮球赛,让师生们体会到挥汗如雨的运动乐趣,欣赏到扣人心弦的团队拼抢和招式多样的个人展示;班级广播操比赛和集体跳长绳比赛则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结协作精神,赛前准备过程也为班主任提供了最佳的班级管理舞台;短跑接力和踢毽子接力比赛则考验了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增強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

3.体育团队

学校根据师资储备和学生需求,通过成立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运动队,跆拳道、健美操、太极拳、瑜伽等体育社团,将课外活动时间利用起来,给学生提供灵活、多样和广阔的空间,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体育团队在开展体育文化活动时,区别于体育课程教学的严谨和刻板,使得运动更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和参与,跳出教学的压力反而让他们能释放自己的天性,体会体育运动带给他们的成就感。

4.运动会

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是展现校园体育文化魅力的最重要的练兵场。从运动员的报名、训练,运动会的组织、策划,开幕式的进场队列集训、表演,到比赛期间的裁判工作、后勤服务、赛程发布和赛事结果发布,全校师生融入其中。在多天的比赛中,运动员们展现出奋力拼搏、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校园内呈现出团结文明、竞争有序的体育文化氛围。

五、如何进行技工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1.树立正确认识

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学校在开展建设工作中,首先应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校园体育文化应与校园文化发展的大方向紧密贴合,牢牢结合技工教育发展方向,技校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行业和企业需求,让体育文化伴随在校生成长,将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扎根在学生心底,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学生的身心要求。同时,要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改变重技能、练体能的运动训练方式,应重视学生参与运动的乐趣和动力,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进行合理构建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并不是领导摊派给某一个科室或者某几个体育教师的单独任务。学校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保障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正常运行,使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意义。要在校园内形成合力,支持师生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在政策上向积极开展体育文化的团体和个人倾斜,鼓励在体育文化方面有特长的教师和学生加入到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大氛围中,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同时,围绕这项工作,学校要以校广播站、校网站、宣传栏、校报、班级板报为阵地,做好对内和对外宣传工作,在感官和视觉上刺激学生产生运动的兴趣,将校内体育文化氛围宣传出去,提升学校形象。

3.突出本校特色

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学校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在考虑到辦学规模、设施条件、学生差异等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多数技工院校都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不同的文化积淀会形成不同的学校文化传承。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结合技工院校工匠精神的要求,学校可以提炼出特有的“体育精神”进行传承。要避免相互模仿、盲目跟风,看到其他学校某项运动开展得很好,就大力效仿。如果忽视了自身实际发展现状,不仅劳民伤财,更有可能对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反作用力。

(作者单位:核工业南昌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校园体育文化技工院校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探析校园体育文化发展途径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