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展新颜

2018-09-12 10:45邱胜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都匀市都匀城乡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邱胜

都匀市按照道法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园城合一”的产城融合格局,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美好画面。

从都匀出发,沿210国道向南行驶30公里便到墨冲镇,全镇坐落在墨冲河弯曲成的一个“U”字型里。

“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隔着河岸远望,两旁的居民楼掩荫在绿树丛林间,形成一道水韵山地新城。

“墨冲镇按照‘做优示范城镇、做美精品农村、做强特色产业、做实脱贫攻坚’,城镇化格局日益明显。”都匀市墨冲镇党委书记胡安贤说,墨冲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着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都匀,城镇宜居宜游宜业,乡村农业产业兴旺,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到完善的公共配套,过起城里人的生活,城乡融合步伐加快。

安居乐业

“搬出去,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从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翁降村搬到金恒星移民安置小区时,居民韦佩鼎一脸迷茫。

“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王建忠说,都匀要以就业和增收为核心,以改变生存环境和发展条件为主线,让搬进城来的百姓安居乐业,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不久后,韦佩鼎被安排在一家出租车公司上班,负责公司一些杂活。

“每天早上8点去公司上班,下午6点回来,作息时间很规律,收入稳定。”韦佩鼎说。下一步,他打算学习驾驶技术,为公司开出租车。

6月27日,在墨冲镇易地扶贫搬迁第二批分房仪式上,家住沙寨村上兔场组的村民王钦轩分得了一套102平方米的房子。“房子全部粉刷好了,等下个月买齐家具,就可以举家搬进去。”王钦轩说,政府已经提前帮我安排好工作,在一家材料公司做藤椅,做好后,公司会收购。

在毛尖镇,党委政府积极组织搬迁群众参加各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为85户搬迁农户实现就近务工。

毛尖镇摆桑村村民高良金学到蜜蜂饲养技术后,也开始尝试着养蜂,他说:“养了10箱蜂,年产蜂蜜260斤左右,年收入大约2万元。”

“目前,都匀已完成易地移民搬迁1280户5316人,未来还将继续按照‘以岗定搬、以产定搬’模式,确保搬迁人员安居乐业。”都匀市扶贫开发局社会扶贫科科长徐运涛说。

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都匀市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实施保障性住房,改善军民住房条件,圆了千万棚户区家庭的“安居梦”。

“危房”变“新房”,“忧居”变“宜居”,家住墨冲镇墨冲村的村民罗德芬深有感触:“以前,每逢下雨,出门一脚泥,屋漏是常有的事。现在,住进新房,不仅安全,房前屋后有绿化,心情也舒畅。”

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在墨冲镇,名声在外的紫色长茄无疑是这里农业产业的靓丽名片。

“一亩地种400多棵茄子,一棵能产五六十斤,亩产可达0.75万公斤,按照1公斤卖1.6元计,每亩可达1.2万元。”墨冲镇党委委员、良亩片区中心主任胡德霜说,蔬菜基地解决8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全年可增加收入14000元。

“不仅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互促共进,还要用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走出一条城乡融合的创新之路。”都匀市委副书记、市长邓忠学说。

都匀市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图为都匀新建的文化馆。(谢泽华 / 摄)

今年6月,一群游客由重庆自驾到毛尖镇螺丝壳山茶园,体验布依族婚俗的淳朴、感受祭茶神仪式的神秘、享受布依饭菜美味。

“远离闹市来到这里,体验了一场茶旅结合的清心之旅。”来自重庆沙坪坝区的游客张静说。

在都匀市,越来越多合作社像螺丝壳山茶园一样走上了茶旅融合发展新路,茶旅融合正“遍地开花”。除了茶产业,都匀市根据地方特色布局产业,一二三产稳步推进:

在农业产业方面,都匀市将按照“553311”模式布局农业产业,发展5万亩刺梨、5万亩海花草、30万亩茶叶、30万头生猪、10万亩次蔬菜、100万羽家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工业产业方面,都匀市加快布局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基地、绿色食品等工业产业体系。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都匀市将大健康、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走出一条旅游发展新路。

如今,都匀已构建起集生产、加工、经营为一体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体系,乡村产业发展蹄疾步稳。

生态宜居

行走在都匀城乡之间,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显山、露水、透绿”,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都匀依山就势、傍河就景、错落有致,打造自然山水为一体的生态山地城镇;实施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和百乡千村“小康示范工程”,让每一个村落都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公园多了,路也修宽了,都匀的乡村颜值越来越高。”60岁的赵发从“都市杨柳”移民新村坐车到都匀时忍不住感慨。

墨冲镇将基础设施“联”起来、公共服务“合”起来,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已形成集广场、公园、商业街、文化中心、雨污分流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为一体的多元化民族小镇。

走进墨冲镇布依文化城,一栋栋黄白相间的布依风格建筑鳞次栉比,由沥青铺成的道路干净整洁,广场、跑道、路灯随处可见。

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改善后,墨冲镇退休职工周远霞的生活也发生改变。

每天下午,周远霞便会邀约三五个好友一起到墨冲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练习舞蹈。周远霞说:“那里有专业的舞蹈老师教我们练舞蹈,现在,我会跳好几种舞蹈。一到晚上,我和朋友们就去镇上广场跳舞,很充实。”

在都匀,人居环境改造带来的成效可圈可点:

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平浪镇、毛尖镇成为国家卫生乡镇,归兰乡榔木寨入选全国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墨冲镇良田坝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村。

都匀重塑“绿”之魂,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10+N”计划,打造出“都市杨柳”移民新村、墨冲“布依城”毛尖风情小镇等特色小城镇,朱紫寨、包阳村等民族村寨,充分展现山、水、茶、桥元素与多民族文化。

目前,都匀市按照道法自然、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了“园城合一”的产城融合格局,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美好画面。

猜你喜欢
都匀市都匀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野猴闯入蛋糕店吃“霸王餐”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阳光体育背景下都匀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原因分析
都匀市老干部争当义务宣传员
都匀市挂牌成立老干部党校
都匀 向春节返乡人员送温暖
绘就“大都匀”画卷
都匀市召开2016年老干部、老年教育工作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