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背靠人文 面向医学

2018-09-12 02:16宁艳阳
中国卫生 2018年4期
关键词:通识医学生医学

文/本刊记者 宁艳阳

讨论嘉宾: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医疗安全与血液处处长 高新强

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 段丽萍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 周程

教育部高等院校医学人文素质教指委 张金钟

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 张大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侯中伟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孙向晨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人文教研室主任 程瑜

华中科技大学教务处副处长 厉岩

科技和人文是医学发展的两只翅膀。近年来,医学科技日新月异,振翅腾飞愈加有力。相比之下,由于医患关系紧张的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改善,业界和公众呼唤医学人文回归的声音越来越强烈。然而,医学人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医学人文教育又面临哪些瓶颈?在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近日主办的“东西南北中•医学人文教育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各抒己见。

呼唤医学人文尽快回归

高新强:

我们要呼唤医学人文回归,因为人文的缺失已经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甚至阻碍了医学模式的真正落地。医学人文在医学科技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医学人文有利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落地。现代医学模式包括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但医生看病往往重点解决生物问题,对于心理、尤其是社会涉及较少。例如,对于一些中晚期肿瘤病人,他们在结束治疗回到社会后,很少有人去主动关心他们并提供专业照护,有的人甚至因此产生心理疾病。而医学人文恰恰能够填补这个空缺。

医学人文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近几年的医疗纠纷总数是下降的,涉医案件也是下降的,但为什么人们总感觉到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这种现象跟自媒体的蓬勃发展有很大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临床上推行医学人文,这其中包括宣传、患者期望值、沟通等。

医学人文还有利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因为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健康要融入包括教育、保险、环保等的所有政策,且对人的管理应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段丽萍:

医学人文可以拆为3个词,即医学、人、文。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和健康。人包括病人和医生,医生面对的应该是完整的病人,包括他的精神和躯体。文,是指每个人背后的文化、生活、教育背景等,这些构成了人的思维方式和应对方式,甚至决定了人为什么会患有这种疾病、如何应对疾病。

有人提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未来即将失业的职业里也包括医生。我认为,人工智能替代不了医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医学人文,这是医生能做到而机器人做不到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生和病人的距离越来越远。在过去没有听诊器的时候,医生趴在病人胸脯上听诊;有了听诊器后,距离加大到50厘米;现在通过机器,可以跟病人隔着一个屋子,甚至可以远程地看病人。同时,医生过去看到的病人是一个完整的人,现在医生的眼睛已经成了“放大镜”,看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微观,甚至能够看到一个基因突变点。当医生的治疗距离和观察角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如果再不强调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就难以达到“医学维护人的全面健康”这个重要目标。

侯中伟:

作为一个中医,我对医学人文很有感触。因为中医从来都是讲究人和人面对面的交流,讲究个体化的医疗,讲究身心合一。然而,在长期存在的“医学是纯自然科学”和技术主义思想影响下,寻求技术发现和发明成了医学的最高目标。这显然是有问题的,于是人们觉醒了,但路在何方?答案是要回归人文,医学既是科学,但更多的是人学。要呼唤人文的回归,特别要期盼医学和人文的高度统一。

回归人文的过程,就是要把它落到医学实践当中。由于医学实践的主体是医生,医生由医学生而来,因此一定要在医学教育当中来贯彻实施人文教育。中医药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中医药的文化属性决定了人文的高度重要性。对中医药学生来说,没有广博的人文知识,难以领悟到中医药的精髓;没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难以满足中医药的职业需求;没有强烈的人文精神,难以适应中医药的未来发展。

医学人文教育缺失了什么

医学人文在助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要想做好医学人文,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要让这只翅膀先天发育好,也就是说面向广大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必须要先做好。但是,目前医学人文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

周程:

多年前,一些医科大学在国家的政策调控下并入了综合大学。而后,很多大学根据自身情况采取了一些改革,原本在医科大学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老师,被支解到综合大学的人文社科类院系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经过20年的演变,这些原本很关注医学人文教育的教授,陆续到了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阶段,后续的医学人文教育人才匮乏。新来的一些人文教师,对于医学的理解显然和这批老同志不一样。今后的医学人文教育怎么办?高等院校怎么操作实施?都需要进一步探讨。

厉岩:

医科大学和综合大学合并后,人文教育也进行了重组,原本突显的医学人文被弱化了。合并后,医学院希望更多地吸纳大学本部的资源来给医科分享。但实际上真正把资源归类时,更多的医学跟人文交叉的课程都是医学院开的,大学本部的人文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地把人文的东西贯穿全程;在案例编写中,我们隐含了基础、临床、公卫、人文等各种知识。我们想通过这些,在医学启蒙环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人文影响。但就目前的执行现状来看,除了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比较显性地将人文放在那儿,其他的课程如何把关于人文的东西抽提出来再回过去,还需要深入研究。

程瑜:

从基层实践来看,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有名无实。最初,很多院校用政治思想教育或者是通识教育来替代医学人文教育,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人文。现在,西方医学人文经历了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一套核心学科群,国内有些院校也引入了,但是很难落实下去。例如,现在医学生的课程已经非常紧张,作为自主选择课程,学生很少会选修医学人文课程;有的人文教育课程最终选择开卷考试,没有让医学生真正得到相关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应主要在于其意,而不在于其量。

其次,有力无用。院校合并之后,推行人力资源共享,原有的医科大学人文教师被分散到其他学科,综合大学的社会人文教师被聘到医学院。这个想法很好,但实际上难以形成合力,因为这些教师多是兼职,没有一个正规的体制,难以开出一门真正有影响力的课程。同时,高等院校的考核制度也影响了医学人文教育,对于年轻人文教师来说,在医学院很难晋升职称,影响了其积极性。

此外,是重研究轻实践。目前,医学人文教育研究做的不错,但是真正落实到教育实践上的很少。

张大庆:

在中国的大学里,对于人文教育和通识教育始终是作为一门知识来讲,并没有把它当成提高人们认识的手段。加之所有的人文教育都是按照课程来组织的,很多大牌教授不愿意参加通识课教学。

实际上,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把思想传播给学生。有句话这样讲“医生站在病人面前就是一种治疗”,那么大牌教授站在学生面前就是一种教学。我希望大牌教授们都能愿意上并积极参加通识课、本科生课。

人文教育先要感动学生

在医学生甚至在医生的培养过程中,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方式、模式如何划定,如何能贯穿始终,如何得到不断强化,都需要深入探讨和实践。

高新强:

医学人文覆盖了整个医疗行业,包括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等各级医疗机构,也包括医疗系统内的挂号、门诊、治疗、护理、收费等各个环节。医学人文和临床医学必须相辅相成。

因此,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来指导改善教学、改进教育。要切实把医学人文教育和临床联系起来,建立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首先,一定要具有中国特色,既传承优秀的文化,又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国外的东西本地化。其次,要覆盖医疗服务的全过程、全要素,甚至包括医院标识、引导制度的设定等。此外,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以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改进。

张大庆:

医学人文教育要注重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平衡。一方面,医学人文是通识教育。刚刚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学生,需要有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这就是所谓的通识教育。

另一方面,医学人文也是专业教育,表现在临床上最重要的就是和病人相处的能力。临床医生要提升和病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感受病人痛苦的能力。而这些都可以通过最初的医学人文教育得到改善。

关于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去设计,大致范围是文史哲之类,和生命、死亡、痛苦相关的。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大学都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文课程,包括医学人文,但大致方向都是生命、死亡、痛苦等问题的讨论,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

张金钟:

医学人文教育不仅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还应重视实际训练教学。

医学人文实训的内涵就是通过设定具体、生动、感人的情境,使学生感悟、理解医学人文精神,养成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比如,通过建立生命意义展室、模拟法庭、模拟病房,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实践,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尊重人、关怀人的意识,自觉恪守职业道德;理解科学思维在医学活动中的作用,自觉运用科学思维思考、分析问题;理解沟通在医疗实践中的作用,牢固树立沟通理念,掌握并运用科学沟通方法;理解健康的心理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自觉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正确应用心理分析、心理治疗方法;理解医务工作者必须具有文化素养,自觉提升文化修养;理解医务人员遵守法律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法律。

人文实训一定要真实、具体、感人,只有感动得了自己才能感动得了学生。

孙向晨:

随着技术越来越高端,更多的时候医生的眼睛变成了“显微镜”,只看到病,看不到人;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只看到生理上的一些问题,看不到整个环境。科学主义化、技术至上化、医疗市场化影响着人们对于医学的理解。事实上,医学应该是一门人学。更多的时候医生应该把病人看成是一个人,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应该是人和人的关系。通识教育在解决这样的问题中有着积极的意义。

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面向所有的学生,当然也包括复旦医学院,目的就是要培养有着人文情怀、科学精神、国际视野、专业素养的人才。复旦通识课程里面有位物理系教授非常有名,他开设了一门人文物理,不是说用物理原理去解释人文,而是把物理放在整个人文世界里面去理解。其实医学人文也同样如此,关于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命题都应该在一个大的世界观里面来加以理解。

厉岩:

关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该从整体的教育理念着手。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关于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较强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较好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并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潜能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当中特别突出能力培养,因为教学当中老师往往更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不大注重对学生能力和思维的训练。

关于教师的培养也很关键。如果说教师理念跟不上的话,所有的改革都很难达到。因此,我们同步开展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专门针对教师成长和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建立了一些模块化课程。

猜你喜欢
通识医学生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