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避难所在日本受欢迎

2018-09-13 11:18黄文炜
环球时报 2018-09-13
关键词:熊本灾民北海道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黄文炜

在日本,每当发生灾难时,“避难所”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9月6日凌晨,日本北海道胆振中东部发生里氏6.7级地震。地震当天,北海道各地区都开设了避难所,向灾民发放毯子、水、面包、压缩饼干和小收音机。余震不断加上土崩、停电、下雨,当天札幌市6400多人在避难所度过了漆黑的夜晚,疲劳而恐惧。日本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避难所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出现,日本一直在不断完善,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开设外国人临时避难所

近年来,北海道成为外国游客的人气旅游景区。2017年度到北海道旅游的外国游客达279万人次。札幌市在此次大地震后首次为外国游客设置了避难所。一些外国游客9月6日从酒店退房后,无处可去。札幌政府部门在中央区的中岛体育中心、札幌车站前地下步行空间等地设置了6个面向外国游客的避难所。当天下午4时左右,工作人员开始在避难所摆放座椅,并设置充电场所。避难所很快就挤满外国游客。工作人员为游客发饮用水,晚上还为他们准备毛毯,并尽力筹集小食品发放给他们。6日共有1500名外国游客在此过夜。

法律对避难所的规定

日本1959年就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对避难所有具体规定,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于2013年6月对上述法律进行了修正,对避难所有更加具体的细分和规定。把危急情况下的指定紧急避难所和特定时间供灾民居住的指定避难所区分开来。

紧急避难所指的是发生洪水、海啸等自然灾害时,地方政府指定的避难场所,比如把山上的建筑物指定为紧急避难所,让人们在海啸发生时可以紧急躲避。

指定避难所指的是灾民在回到正常生活之前可以较长时期居住、维持一定日常生活水准的避难场所。一般是学校、公民馆、寺庙、神社、公园等公共设施,建筑物必须抗震、耐火、钢筋构造,收容人数的标准是3.3平方米安置两人。所有避难所都有明确标识,民众在平时的防灾演练中也会被告知避难所的具体地点。

遇到灾害时,每个区长、市长、町长、村长是负责开设、管理、运营避难设施的首长,负有行政责任。避难所有责任保护灾民的生命安全,提供临时生活物资,包括向灾民提供食物、饮用水、毛毯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提供保健、医疗支援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厕所、洗浴、垃圾处理、防疫等服务,提供有关灾害的信息。

厚生劳动省在网页上公布避难所生活的注意事项:一是注意水分、盐分的补充;二是手保持清洁;三是注意避免食物中毒;四是要适当运动;五是要漱口、刷牙;六是保持充分的睡眠休息;七是戴口罩;八是使用药物有疑问要咨询专业人员。

避难所的负面事件

避难所为灾民提供庇护,但近年来这里也发生一些负面事件,如为争场所而吵架、偷盗事件、女性受到性侵犯等,这对灾民来说是双重灾难,人为的灾难更让人伤心。此外,由于避难所卫生间清扫得不够干净恶臭难忍,加上大家在停电后不得不在黑暗中如厕,许多女性和老年人因不愿上厕所而尽量少喝水。长时间保持同样的姿势待在同一个空间里,让许多灾民患上“经济舱综合征”。一些避难所也由于供水不足出现卫生问题和病毒感染。有些高龄灾民在避难所染病去世。熊本地震中出现“灾害关联死”的211人中,有95人是因为在避难所或者是车中避难,因环境恶劣去世。

登山家野口健去年出版了一本名为《为了地震后不死——选择帐篷村避难所》的书,书中写道:“日本避难所,比起索马里难民营还糟。”

野口健2015年4月在尼泊尔地震时,曾经给当地灾民送帐篷,很受欢迎。在2016年熊本地震后,他看到许 多灾民无处可去,不得不在车中避难。于是买了100顶帐篷,倡议设立帐篷避难所,并且在网上呼吁赞助帐篷。他的倡议得到冈山县总社市片冈聪一市长及医疗支援机构的支持,他们一起在灾区的运动公园设立了帐篷村避难所。有156顶帐篷,可供571人入住。总社市派职员去管理,并且设医疗帐篷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

帐篷避难所这一举措的社会效益是有目共睹的,在熊本地震后住进帐篷的灾民没有出现急病、遭遇犯罪等情况,小孩们每天笑声不断。帐篷避难所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一个家庭使用,有利于灾民的身心健康,个人隐私得以保护,小孩子对于帐篷感到新鲜。而且帐篷可以反复使用。但是帐篷也有个缺点,就是遇到天气变化,特别是大雨、高温的情况下,帐篷避难所难以承受。

尽管这样,帐篷避难所还是得到日本社会舆论的高度赞扬,比起拥挤不堪、气氛压抑的大空间群体避难,帐篷这样的独立空间给了灾民心灵上的慰藉和自由。▲

猜你喜欢
熊本灾民北海道
北海道 雪国丰盈
“熊出没,注意”的由来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我是快乐的熊本熊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熊本熊为什么这么火?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
北海道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