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018-09-13 01:33王晓璐刘志强
体育时空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王晓璐 刘志强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040-02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就西安市社区的体育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特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是群众自发组织和集体组织管理;主要的活动类型是跑步、太极拳和舞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均衡以及社区居民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落后。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推动西安市社区体育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为提高社区居民健身意识、完善社区体育组织形式、提高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和管理效益、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社区体育 现状 对策

一、前言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社区体育是体育社会化的产物,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影响下,西安市的社区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晨、晚跑训练点,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等组织形式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社区体育发展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城区内的西安国际社区、紫薇田园都市社区、绿地世纪城社区、唐沣社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利用百度学术网站查阅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scienceDirect”等网络数据库资源,大量阅读国内外有关社区体育发展的论文,并通过图书馆及资料室找到一些宝贵的纸质资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系统而全面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在西安市西安国际社区,紫薇田园都市社区,绿地世纪城社区,唐沣社区中,每个社区随机抽取15人为调查对象。设计《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的调查问卷。

3.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西安市体育局群体处、区文体局及街道社区主管干部进行访谈;对西安市各社区相关领导及与社区体育相关人员的交流谈话,了解西安市社区体育的活动类型,参加的人员构成,场地设施及特点等,为研究提供第一手可靠的资料。

4.数理统计法

本文数据主要运用0ffice软件进行统计,并归纳总结,为研究的定量分析提供有效支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社区体育组织形式及其特征

目前西安市社区体育活动中,群众自发组织的占主要地位,其特点是形式多种多样;其次,这些活动都依靠小集体展开,形式为社区居民自发举办的球类活动,传统节日活动等。相比较而言,以事业单位为依托和政府组织的活动所占比例较小。目前西安市依然存在各社区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现象,全民获得的福利性体育比较少。结果显示,西安市的各社区的体育活动,几乎都由社会委员会组织。社区体育处被忽略,社区体育活动无法开展,这极大程度上阻碍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西安市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活动类型

社区居民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活动的类型分为日常性体育活动,经常性体育竞赛和民间传统体育节目。西安市社区日常性体育活动有太极拳、舞蹈类、球类和跑步等。跑步、太极拳占的比例较大,其他活动所占比例较小,日常性活动多在社区居民的小区内进行,在收费的体育场馆、社区健身房活动很少。民间传统体育节目主要包括耍龙、舞狮等一系列社火活动,此类活动有明显的时间性,常在传统节日期間开展,其特点是活动规模大,居民参与面广。

(三)西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均衡

西安市部分社区里的体育设施较少,社区与社区之间有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西安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社区经济上的不平衡,则会导致社区体育发展不平衡。西安市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分布严重不均,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均衡发展。

(四)西安市社区居民体育意识与健康观念落后

西安市的居民部分是原来城中村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低,体育意识也相对淡薄,不少人认为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与自己无关。虽然有人参加体育锻炼,但总体呈现出参加人员少,年龄段集中的现象,尚未形成全民健身的趋势。

西安市城区内四个社区合计10万余人,然而,主动参加健身活动的人却很少。主要原因有:第一,人们对体育锻炼的有益之处认识不足,多数人认为体育锻炼与自己无关,不进行体育锻炼照样很健康;第二,缺乏时间和空间上的保障,部分有参加锻炼意向的人,由于没有时间或没有合适的场地而放弃;第三,社区缺乏完整的体育组织机构,再加上社区体育锻炼内容的单一乏味,使社区居民缺乏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

(五)中老年群体为西安市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

2016年10月统计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达2.4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7%我国进入人口老年化社会。青少年与老年群体是我国体育人口的主体,西安市也不例外。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主要在学校,老年人的体育活动主要在社区。西安市的社区体育活动的对象主要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年龄大的当地居民,他们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为消除孤独,治病防病,健康长寿等多种需求,成为社区体育的主要参与者。部分中年人参加社区体育锻炼,但在职职工的中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很少,主要原因在于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都很大的状况下,就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坚持锻炼。

四、结论与对策

通过对西安市社区体育的现状调查研究,得出西安市的社区体育在居民意识的主观条件和场地设施的客观条件上都亟待发展提高。针对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社区体育不但要考虑我国的旧有传统条件,也要考虑经济体制下的体育改革、政策对我们的习惯与行为的影响。因此,社区体育工作者应该认真研究这些因素交织下的社区体育现状,开展实际有效的社区体育改革,推动我国社区体育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地开展。

(一)增强体育专业人员指导,创新社区体育组织形式

研究结果:西安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为群众自发组织和集体组织管理。西安市社区指导层面人员少,没有形成全民体育的形势,导致社区居民体育意识差是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或者组织体育赛事,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来提高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步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

在社区内,居民社区体育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也是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具体表现形式为: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组织,社区居民都以个人体育锻炼为主、集体体育活动表现盲目,动力不足。因此,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应共同努力为社区体育提供专业的指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这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形势,又可以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

(二)合理利用西安高校资源,丰富社区居民体育活动

研究结果:西安市社区体育的活动类型主要表现为跑步、太极拳和舞蹈。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相对单一的活动类型,很大程度是由于缺少其他活动场地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而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主要场所,所以也承担着传播社区体育文化的责任。相对于社会而言,学校的体育设施和人力资源投入比较完善。因此,应充分利用西安市各校园里现有的体育教学人员与体育场地设施,以学校为载体,扩展居民活动类型范围,使他们能够充分接触各种体育活动,得到全面锻炼,这将极大促进西安市社区体育发展。

(三)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分配社区体育资源

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社区体育的资源分配情况表现为西安市社区体育基础设施薄弱,且分布严重不均,严重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均衡发展。因此,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在科学、全面评估西安市社区资源分配情况以及借鉴国内外社区体育资源分配经验基础上,制定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发展性的社区体育资源分配规划。其次,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社区体育设施及场地的爱护意识,实现共享、共爱护,尽量避免因人为破坏造成体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