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尾鲇人工繁育试验研究

2018-09-14 06:21江门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站邓乐平郑杰添
海洋与渔业 2018年7期
关键词:催产亲鱼鱼苗

■ 文|江门市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站 邓乐平 郑杰添

红尾鲇隶属鲇形目,油鲶科,护头鲿属,地方名:狗仔鲸。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后再引进我国广东等地。红尾鲇头及吻部很大,眼睛较小;背鳍与胸鳍均发达,前缘均具一根强壮硬棘;食量大,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投喂粒径大的配合饲料;有明显的集群抢食习性,生长速度快。为了满足红尾鲇养殖需求,发展人工育苗就成为必然趋势。笔者在 2017年多次进行红尾鲇人工繁育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实践,现对试验进行以下总结。

亲鱼

一、育苗场选址

育苗场选择在江门市江海区礼乐街道办事处雄乡村桥侧,具有交通方便、淡水水源好、水质优良等良好条件。

二、育苗设施

育苗需要配备亲鱼培育池、亲鱼暂养池、成鱼培育池、苗种培育池、孵化桶,以及配备增氧机、鼓风机、抽水机等。本批次试验亲鱼培育池塘 1口,约 4亩;成鱼培育池塘 1口,约 3亩;亲鱼孵化池 3个,每个 6立方米;苗种培育池 1个,约 3立方米;鱼苗孵化桶2个,漏斗形状,每个约0.3立方米。

三、亲鱼强化培育

1.亲鱼放养前进行鱼体消毒,用聚维酮碘和泼洒姜浸泡 5分钟,减少应激反应;强化培育期间放养量在 40尾/亩;投喂以冰鲜鱼块为主;投喂量是亲鱼体重的 6%左右,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视鱼吃食情况而适时调整;一般遵循“四定”原则。

2.亲鱼的选择

经强化培育后,挑选年龄 6年,体重约 30~40斤;体形正常,无病无伤,颜色艳丽,体肤完整。雌、雄比例为1∶1。成熟雌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确,生殖孔红润,向外凸出;雄鱼体形略瘦,轻压腹部有白色液体从生殖孔流出。

四、繁殖与孵化

1.产卵前准备

孵化桶需改造,用 PVC管和水泵连接孵化桶下端,用阀门控制进水流量,调节水流适中;孵化桶上安装 150目筛绢网,安装时注意接触面光滑。孵化前用聚维酮碘消毒,水温在 23~25℃,水质清新,溶氧在 6mg/L以上;孵化桶放置避免光线照射。

2.人工催产

选择人工催产的方式。催产剂为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A2(LRH-A2)、地欧酮(DOM);采用胸鳍基部两次注射法,间隔时间为6小时。

3.人工受精与孵化

(1)受精方式采用人工干法受精。受精时将雌鱼腹部水分擦干,用鱼夹包裹雌鱼,头高尾低,挤压腹部将卵挤入清洁的盆中,接着挤出雄鱼精液;混合后加入清水搅拌 1分钟,把受精卵放到孵化桶里孵化,避免阳光照射。(2)试验采用微流水孵化方式。鱼苗孵化桶呈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状,进水口在下面,出水口在上面,上面安装筛绢网以防治鱼卵被冲走。(3)孵化水温控制在 23~25℃,溶解氧在 6mg/L以上,pH值 7.8~8.2。用黑色遮光网遮盖。(4)在水温 23~25℃时,孵化时间为 36~48小时。卵受精后不久吸水膨胀,在卵黄囊上方形成胚盘;细胞分裂,细胞数量逐渐增多,胚胎发育进入原肠阶段;胚层逐渐下包,形成胚体。胚体头部出现眼泡,尾部变宽形成尾芽;尾部逐渐变宽,开始游离。脊索清晰,尾部游离部分逐渐增多,胚体扭动,次数逐渐增多,胚胎开始孵化出膜。

五、鱼苗培育

1.红尾鲇初孵鱼苗体质弱、个体小,集体扎堆。为防止鱼苗集中而导致缺氧,需要及时清除卵膜等其他杂质。

2.随着卵黄的吸收,卵黄囊逐渐变小,体色变深。把鱼苗放到长形的苗种培育池培育。收集轮虫作为天然开口饵料,投喂时间为 8∶00、12∶00、16∶00、20∶00;两天后培养丰年虫投喂,投喂时间为 8∶00、12∶00、16∶00、20∶00;两周后投喂冰鲜鱼浆,鱼苗达到2cm时投喂破碎料,分早、午、晚三次投喂。

3.在育苗过程中,水质易恶化,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日益积累。因此必须每天给苗种培育池吸污两次,更换一部分水,日换水量约为水体的 1/4。如果水质恶化严重,把鱼苗用筛绢网收集后移到一个新池继续培育。转移培育池时要注意水温相差不能过大,避免温差大而造成应激反应。使用维生素 C或者姜膏以减少温差对鱼苗的应激反应。

六、试验结果

2017年 5月 6日至 8月 24日开展红尾鲇人工繁育试验研究,期间共开展 5次试验。从亲鱼强化培育、人工注射催产、人工受精,在良好的管理下,成功孵化培育鱼苗6万多尾。

七、建议和探讨

1.红尾鲇成熟卵圆球形,淡黄色,卵径 0.95~1.15mm,漂浮性卵,遇水后吸水膨胀。未受精的卵不能继续发育,陆续死亡,容易滋生水霉,影响其他受精卵正常发育,因此,要提高孵化率,首先要提高鱼卵的受精率,同时在孵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保持水质清新。

2.鱼花培育阶段因鱼花口径小,投喂轮虫作为鱼苗的开口天然饵料。要选择好饲料的粒径,及时清理残饵,防止水质恶化,提高鱼花在培育阶段的成活率。

3.鱼花在孵化桶转移到培育池时,水温相差 0.5~1℃以内才能保证鱼苗不因应激而造成死亡。在温差一样或相差不大时才能把鱼花从孵化桶里转到培育池中继续培育,而且在转移前后用姜膏泼洒,减少温差对鱼苗的应激,提高鱼苗在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

表1 人工催产注射催产剂和剂量

猜你喜欢
催产亲鱼鱼苗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黄颡鱼亲鱼培育的技术要点
地热水环境条件下促进家鱼亲鱼性腺发育提早成熟的关键技术
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催产药物使用进展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鱼类催产激素对齐口裂腹鱼繁殖的影响
野生与养殖褐牙鲆亲鱼营养学分析与繁殖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