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帘器在寒地水稻秧田调温控水管理上的应用

2018-09-14 06:55梁大勇
新农村 2018年24期

梁大勇

摘要:寒地水稻秧田管理的重点是旱育稀檀,通过调温控水达到培育壮苗促进插后早生快发。本文通过实验对比,来说明卷帘器在实现秧棚调温控水上应用的可行性,解决秧棚标准化管理的难题。

关键词:卷帘器:水稻秧田;调温控水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卷帘器通风介绍。卷帘器为上装到左右棚肩上的可自行组装的钢管,长度可随棚长而定,用塑料卡子将其固定在棚膜上,可实现自由卷起。上装卷帘器,需要在棚架侧肩上上装两道燕尾槽,一般两道燕尾槽之间的距离为70厘米左右,就是通过这70厘米的窗口来实现调温,所以一栋60米长的标准育秧大棚可实现的通风面积为48平方米,通风幅度大小可根据外界气温、光度及秧田管理的需要实现自由调控,操作方面。一栋60米长的标准大棚成本在500元左右,可用多年,耐磨损。

1.2 试验设计。选取两栋60米长标准的育秧棚,编号为1-1、1-2。其中1-1采用卷帘器进行调温控水.1-2采用传统的通过掀开棚头、棚尾及侧膜的方式来进行通风。两栋秧棚均在4月11日播种,播种品种相同,均选用毯式秧盘育苗,做床、摆盘、浇床前期准备作业标准相同,育秧棚外围棚膜质量相同,获光效果相同。每天在上午8:30、10:30及下午1:30进行床面温度对比记录,同时查看秧苗生育进程及壮弱度,查看边苗的生长情况。

2 试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2.1 寒地水稻秧田温度、水分管理标准。寒地水稻秧田管理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离乳期、移栽前准备期。其中种子根发育期经历时间为7—9天,原则上不浇水:第一完全叶伸长期5—7天,少浇水或者不浇水,过湿处散墒、落干处补水、顶盖处敲落、露籽处补土。离乳期12—16天,讲究“三看”浇水。这几个时期秧苗需要的最低温度均在lO℃以上,在苗床水分管理上,在保持秧苗正常生理需水的基础上宁少勿多,增加土壤透气度,保证旱育壮根。

2.2 秧田管理中后期虎林地区气温记录。从4月25日到5月10日的15天中,日白天平均最高温度在12.6℃,夜晚平均最低温度在5.5℃,日平均温差7.1℃。4月25日到4月30日期间日白天最高平均温度在10.3℃,夜晚最低平均温度在3.5℃:从5月1日到5月5日,日白天最高平均温度在15.2℃,夜晚最低平均温度在6.8℃:从5月5日到5月10日,白天最高平均气温下降到12.8℃,夜晚最低平均气温稳定在6.8℃,

2.3 卷帘器调温控水效果分析。1-1、1-2两栋秧棚均在4月11日播种,在4月l8日基本达到苗齐,转入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但边苗发育进程稍慢,照正常晚4天秧龄,甚至有的還没有拱土露尖。I-l号棚从4月21日开始酌情通过卷帘器进行通风,到4月25日,苗龄基本在1.4叶左右,一叶距地面高度2.6厘米左右,边苗在1.1叶龄左右,最高温度控制在25℃,达秧苗控理想温度。由于通风较早,床内水分蒸发快,在4月24日进行第一次浇水。从表中可以看到,卷帘器比传统通风方式平均降低6℃。1-2棚,为了照顾边苗,从4月25日开始通风,只打开了棚头、棚尾,通风幅度小,造成棚内最高温度达31℃。由于通风较晚,棚内高温,超过秧苗第一完全叶伸长期及二叶伸展期最高温度28℃、25℃的控制界限,棚内温度集中位置秧苗出现徒长,大苗达1.9叶龄,二叶基本展开,大苗一叶距地面高度4厘米,不符合壮苗标准。

从4月25日到4月30日之间,白天平均最高温度生至10.3℃,秧棚通风力度要加大。在中午,1-1棚卷帘器打到底,通风窗口面积达48平方米,床内最高温度没有超过26℃,90%苗达2.2叶龄,处于3叶展开期。由于通过卷帘器棚肩通风,边苗处温度较好,边苗长至1.9叶龄,缩小了与大苗的进程差距,在5月1日结合苗期灭草进行浇透水一次。1-2棚通过掀开棚头、棚尾、侧棚肩膜打开落地的通风方式,但由于操作不便通风范围较小,床面温度高至32℃,致使大苗苗高7厘米,但只有2.3叶龄,由于侧棚间棚膜打开落地,出现边苗处通风较大,边苗位置温度低至接近外界气温,生长缓慢,且易出现落干,在4月27日进行第一次浇透水,床面干湿度不均匀,浇水效果差。在这里通过卷帘器通风的秧棚床面温度比传统方式通风秧棚低6.6℃。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1-1比1-2棚在三个时点上平均低5.7℃。通过卷帘器控温的秧棚白天最高温度不超过25℃,符合离乳期苗床控制温度的要求.90%秧苗达3.O叶龄,边苗2.7叶龄,秧苗符合壮苗标准。但1-2号棚,边苗和大苗相差1.2叶龄,边苗偏小,1-2棚大苗较1-1高2厘米左右,一叶距地面高度较1-1棚大苗高1.8厘米,不符合壮苗标准。1-1棚在5月5日进行第三次浇水,1-2棚在5月3日进行第二次浇水,但边苗处要经常补水防干。

3 结论

通过卷帘通风,加大通风幅度,促进床面水分蒸发,吸收床面热温,减少床面水分,比传统通风方式苗期多进行浇水1次,有效促进水分及气体交换,保证了旱育稀植壮根。壮苗移栽后环境适应能力强,早生快发,比传统通风方式培育的苗早缓苗返青3天左右,有效的争取了积温,提高在本田抗逆促早熟能力,增产效果在每亩地30千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