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腹腔镜及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2018-09-15 02:31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根治术宫颈癌淋巴结

王 珊

(达川区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000)

伴随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应用,如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等,使早期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得到显著提高。宫颈癌的发病率得到一定控制。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引发女性死亡的关键因素[1]。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的方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可将肿瘤病灶及早清除,使患者的预后充分改善,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具有积极影响。伴随微创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宫颈癌根治术提供了新的选择,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相比,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可将手术创伤明显减少,使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极易被患者接受[2]。为了探究宫颈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宫颈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一组予以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另一组予以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宫颈癌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宫颈活检检查确诊。并根据双盲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患者中,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5.56±3.48)岁;最少孕次1次,最多孕次4次,平均孕次(3.54±1.06)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3次,平均产次(3.54±0.46)次。观察组55例患者中,年龄47~62岁,平均年龄(56.58±3.52)岁;最少孕次1次,最多孕次3次,平均孕次(3.45±1.00)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4次,平均产次(3.63±0.52)次。两组患者平均孕次以及平均产次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全部患者都接受静脉复合麻醉,予以心电监护,术前冲洗阴道与肠道准备1~3d。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选择膀胱截石位,臀高头低,在脐孔位置用气腹针将二氧化碳注入建立气腹,将腹腔镜置入,在右侧麦氏点与左侧髂前上棘及左侧腹直肌外缘分别做切口,选择穿刺器进到腹腔。从浅到深将双侧圆韧带以及阔韧带等逐步切断或分离,对输尿管进行游离,使子宫周围手术野充分暴露。将阴道壁环形切开,经阴道将子宫取出,检查没有出血与内脏损伤后,停止冲入二氧化碳气体,对阴道进行冲洗,缝合切口。盆腔淋巴结清扫顺着髂外动脉走向将侧腹膜打开,在髂总动脉中段开始向两侧分离,超声刀从下到上,从外至内,切除髂总动脉外侧方、髂总动静脉间前方以及内侧方淋巴组织。一同切除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与淋巴结,沿髂外动脉,将其周围淋巴结清除,在其下端将腹股沟深淋巴结切除,顺着髂内动脉将周围淋巴结有效清除,沿髂内动脉外侧分离,将闭孔内淋巴结组织、神经以及血管充分暴露,将其内淋巴结充分切除;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患者选择平卧位,顺着外动脉走向使侧腹膜打开,由髂总动脉中段分别向两侧分离,并将相关淋巴结切除,顺着髂外动脉走向将侧腹膜打开,在髂总动脉中段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顺序将髂总动脉外侧方、内侧方以及髂总动脉间的前方淋巴脂肪组织切除,把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与淋巴组织一同切除,沿髂外动脉,将其周围淋巴结清除,在其下端将腹股沟深淋巴结切除,顺着髂内动脉将周围淋巴结有效清除,沿髂内动脉外侧分离,将闭孔内淋巴结组织、神经以及血管充分暴露,将其内淋巴结充分切除;同时把淋巴结分次取出。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出血量、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焦虑评分(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评分(根据抑郁自评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大,表明抑郁程度越重)、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根据FACT-G量表予以评定,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膀胱损伤、尿潴留、输尿管梗阻以及静脉栓塞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7.48±62.90)min、(24.38±2.95)枚,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142.48±24.96)min、(18.78±2.57)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313.96±38.45)mL、(47.96±6.65)d、(6.98±1.56)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373.95±32.07)mL、(60.18±8.20)d、(10.18±1.9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 ±s)

表1 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 ±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目(枚) 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5 237.48±62.90 313.96±38.45 24.38±2.95 47.96±6.65 6.98±1.56对照组 55 142.48±24.96 373.95±32.07 18.78±2.57 60.18±8.20 10.18±1.90 t-10.4112 8.8857 10.6150 8.5840 9.6535 P-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

如表2: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分别为(35.40±4.54)分、(40.21±5.73)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53.19±4.87)分、(48.54±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67.00±12.0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9.23±1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 ±s,分)

表2 分析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 ±s,分)

分组 例数 抑郁评分 焦虑评分 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 55 35.40±4.54 40.21±5.73 67.00±12.08对照组 55 53.19±4.87 48.54±6.52 49.23±10.95 t-19.8160 7.1171 8.0829 P-0.0000 0.0000 0.0000

2.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出现3例并发症,分别为1例膀胱损伤,2例尿潴留,发生率5.45%;对照组患者出现14例并发症,分别为4例膀胱损伤,4例尿潴留,2例输尿管梗阻,4例静脉栓塞,发生率25.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n(%)]

3 讨 论

宫颈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和性行为紊乱以及早婚早孕等因素具有相关性。分子流行病学表示,部分特定的HPV感染是浸润性宫颈癌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重要影响因素。多数研究显示: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出现具有时序关系,满足生物学显像。HPV和宫颈癌关系密切,其他因素会具有协同效果。多数研究已经促使人们探寻的新的检测方法对HPV感染进行检测,进而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与HPV疫苗进行研制,此种疫苗可对HPV感染有效预防,最终在宫颈癌的预防中有效利用。宫颈癌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阴道排液以及阴道出血等。阴道流血主要对于年轻女性来说的,是一种接触性出血,患有宫颈癌者在性行为、妇科检查以及排便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症状[3]。阴道排液属于宫颈癌一种常见临床症状,表现为阴道排液量增加,排液次数提高,白带异常,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宫颈癌并非不能治愈的疾病,此种疾病如果及早发现与治疗就可以治愈,且可以防止癌细胞扩散。对宫颈癌的治疗途径主要为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切除术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类。伴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较广泛。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对内脏器官影响小、操作简便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短等优势。腹腔镜手术主要以腹腔镜为基础,借助腹腔镜显示患者的盆腔结构,有助于及时进行手术。在对膀胱宫颈韧带与阴道旁间隙组织处理的过程中,可使操作的准确性进一步提升,使患者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视野较清晰,可防止开腹手术器械等操作时对患者组织与膀胱造成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淋巴结清扫数目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抑郁评分与焦虑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并发症发生率5.45%,对照组的25.45%,对比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猜你喜欢
根治术宫颈癌淋巴结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宫颈癌护理及心理护理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