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2018-09-15 08:56李金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高校

李金美

摘 要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要求建立精准学生资助工作机制,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而后开展针对性资助。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还没有建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构建和形成,本文从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基本概述、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意义、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高校 精准资助育人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有效的可量化资助认定标准

首先,从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中资助对象的精准认定方面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家庭困难认定的方式主要是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低保户证明、残疾证明、由家庭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街道办事处或者是父母所在单位所出具的关于家庭困难、家庭年收入的相关证明,将这些证件提供给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后,再采用班级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两种方式相结合,然后将其评定结果公示出来,最后进行学生资助认定。

1.2学生资助的额度分配标准过于单一

从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资助额度方面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学生资助的资助额度分配标准还很单一,主要包括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和特别家庭经济困难两种。其中,一般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是支付学生的教育费用很困难;而特别家庭经济困难指的是根本没有能力支付教育费用,但这两种认定标准明显非常的空泛,并且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清晰的界限。

1.3用于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资金有限

据有关调查显示,进行高校学生资助时,采用的资金分配方式是平均分配的。实际上,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非常复杂,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际的资助效果中,这种平均分配的方式使得一些经济较为发达、贫困学生较少的城市和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学生较多的地区之间出现严重的、巨大的差距。

1.4缺乏健全完善的精准认证资助程序

据了解,在实际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当中,每一学年进行一次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资助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在这样的机制下,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这个学生第一学期的时候还不是贫困生,可是到第二学期的时候,家里发生了某些变故成为贫困生,但是由于学年初没有提出贫困资助申请,因此,学年期间无法得到资助。

2建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的方法

2.1完善贫困生认定制度,建立资助工作的责任追究机制

首先,学校需要在广泛征求各学院(系部)意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贫困生认定条件、程序和方法等,建立科学合理的贫困生认定工作制度。另一方面,为了提高资助工作的严肃性和精准性,需要建立资助工作的责任追究機制。对于民政部门提供的贫困证明必须逐级签字核实,加强联合督察,核实相关证明文件,建立举报电话、信箱等监督手段,对于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必须要严肃追究责任。学校也要相应建立流畅、公开的监督平台,接受师生监督和举报。只有建立严肃的工作纪律,各方面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才能真正实现精准资助。

2.2科学谋划并持续推进贫困生精神扶志计划

学校需要根据贫困生特点和成长规律,科学谋划贫困生精神扶志计划,有计划地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个人多方联动机制,合理分工,分年级分阶段地开展贫困生精神扶志计划。以励志教育为例,集美大学每年开展“自强之星”的评选活动,挖掘贫困生中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励志故事,给予全校范围的宣传和浓重的表彰,将自立自强的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学院层面,通过开展“你们身边的感人故事”征文比赛和“我们身边的励志故事”图文展,动员学生发现自己身边的励志故事。班级层面,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通过主题班会、个别谈话等形式,针对贫困生定期开展励志教育。

2.3建立信息化平台管理的长效机制

第一,从制度上确定一个由高校认可,且在该单位具有强制性的统一的制度,使得信息化建设管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第二,关注资助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涉及的“两个团队”,即高校资助管理部门的业务人员团队和负责信息化建设的技术人员团队。将两者统筹安排,或在资助管理中心设立专职信息管理岗位,以便实时更新信息化平台,优化平台运行等;第三,信息化平台的管理工作需要全局考虑,制定数据共享规范与接口标准,使数据能够共享,资源得到有效整合。

2.4提高精准资助的精准度

(1)在资助对象认定上提高精准度。高校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搜集、分析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数据,结合学生家庭基本信息,通过合理的算法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为准确地筛选资助对象。对于突发性的事故、疾病导致的贫困,应及时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更新,以便更准确地找到受助对象。

(2)资助项目安排精准。精准资助最终依靠合适的资助项目来体现。因此,高校要根据资助对象的不同状况安排合适的资助项目。不同受助对象的受助原因、受助类型各有不同,信息化平台建设中资助项目板块自然成为关注的重点。运用信息技术快速对相应的学生进行分类不但提高了学生资助工作效率,而且便于资助工作人员精细化、个性化地为资助对象选择资助项目。

总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从最基本的目的出发,就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在这个过程当中,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能够有效解决大量的因家庭贫困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好地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发展。通过建立完善健全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长效机制,对需要资助的大学生进行精准识别,然后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有针对性的资助,显著提高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实现教育资助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促进高校教育的公平。

参考文献

[1] 万洪莲.“以基金形式建立高校学生资助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资金管理研究[J].求知导刊,2016(10):82-83.

[2] 胡素娟,吴寅飞.公平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机制探讨[J].神州旬刊,2016(14):116.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高校
构建长效机制推进扫黑除恶治理常态化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建立三大长效机制 保障矿井长治久安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治理校园欺凌需要长效机制
为资源下沉建长效机制
以“三好一满意”为抓手 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