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再热器吹损原因分析及预防方案

2018-09-17 01:33吴小明关祥丰焦裕龙孙正睿
综合智慧能源 2018年8期
关键词:吹灰管子冲刷

吴小明,关祥丰,焦裕龙,孙正睿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潍坊 261204)

0 引言

锅炉四管防磨防爆检查是锅炉检修的重中之重,通过检查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是做好防磨防爆检查的关键[1-3]。

吹损是引起四管减薄的重要因素,锅炉运行期间,烟气携带灰尘对受热面直接冲刷是导致吹损的直接原因。一般情况下,护瓦可以有效避免受热面直接受到烟气冲刷, 但是,受流场不均匀的影响,部分受热面会直接暴露在烟气中,受到烟气的冲刷,因此,找到导致烟气流场不均匀的原因是防磨防爆检查的关键。

运行过程中,受热面积灰会导致锅炉热效率下降,为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需利用吹灰器将受热面积灰去除。目前,大型锅炉常用的吹灰器是蒸汽吹灰器,但蒸汽吹灰器的投用带来了烟气流场的混乱,特别是在吹灰蒸汽含水时,对受热面的危害更为严重[4-7]。

华电潍坊发电有限公司在对某电厂二期锅炉进行检修时,发现该电厂尾部受热面特别是低温再热器(以下简称低再)区域吹损严重。

1 受热面吹损情况

该锅炉是上海锅炉厂生产的SG-2024/26.15-M6002型超超临界参数变压运行螺旋管圈直流炉,单炉膛、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Π形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全钢架悬吊结构。

图 1为该电厂锅炉尾部低再区域详图。如图所示,该锅炉尾部为双烟道布置方式,中间以中间包墙过热器隔开,其中低再受热面布置在前烟道,分4层布置。该区域布置有7只长伸缩式吹灰器,吹灰器型号为PS-LL,吹灰压力设计为1.2~1.5 MPa,实际运行过程中吹灰压力控制在0.8~1.2 MPa。

图1 电厂锅炉尾部低再详图

低再区域每层布置有67根悬吊管,每根悬吊管上布置2排管屏,悬吊管材质为SA-210C,规格为ø 60.0 mm×12 mm,悬吊管间距为100 mm。低再管子规格为ø 63.5 mm×4 mm,管排间距为70 mm,根据位置的不同,材质分别为SA-201C,15CrMo和12Cr1MoV。

防磨防爆检查发现,低再区域第2,3,4层存在比较集中的吹损、减薄现象,而且吹损主要集中在炉前的吹灰器通道侧。如图2所示,按照减薄位置的不同划分为3个区域:吹灰器下部悬吊管与低再管交汇处(位置1)、吹灰器上部悬吊管前低再管(位置2)、吹灰器上部低再管管撑安装处(位置3)。

由图3所示的位置1吹损图可以看出:吹损集中在低再下部的第2,3,4层,而低再下部第1层未见明显的吹损;吹损集中在管子与悬吊管相交的一侧,不与悬吊管相交的一侧未见明显的吹损。

图2 低再区域吹损减薄分布

图3 位置1吹损图

图4为位置2吹损图:在吹灰器通道上部悬吊管处,背对吹灰器一侧存在比较明显的吹损,但相同位置的另一侧受热面管子未观察到类似的吹损;同时,吹损主要集中在上部第1根管子,第2根未见明显吹损痕迹。

图4 位置2吹损图

图5为位置3吹损图:吹损主要发生在管排管卡位置,吹损区域具有面积小、深度深的特点。常规检查并不能发现该缺陷,需在管卡割开、护瓦翘起后才能观察到该缺陷。而相同的缺陷并未在#3锅炉小修中发现。

图5 位置3吹损图

2 吹损原因分析

为分析位置1吹损原因,对该位置受热面管子的厚度进行测量,除了个别极小值外,低再第3层受热面吹损比另外两层严重,壁厚最小值接近3.0 mm。根据合金钢管子防磨防爆要求,厚度小于等于原始厚度25%的管子应进行更换。另外,吹损主要集中在每一层的第5~65排和第70~130排,而靠近两侧包墙和吹灰器通道中间的管子吹损不严重,甚至仍然保持原始管材厚度。

从吹损的位置来看,吹损主要发生在管排和悬吊管的交接处,而其他位置未见吹损痕迹;同时,吹损位置的分布与吹灰器的吹扫行程具有明显一致性,吹扫行程开始和结束阶段没有受到严重的吹损。

由于该处低再管排和悬吊管交接,存在一个较小的间隙,相同情况下该处烟气流速较高,因而受到飞灰的冲刷更严重;另外,烟气冲刷管子是典型的圆柱绕流情况,烟气离开管子后速度明显增加,加剧了飞灰的冲刷[8-11]。

通过分析受热面管子的材质发现,低再第2层管子材质为12Cr1MoV,而另外两层的材质为15CrMo。由于12Cr1MoV材质优良,高温下强度较高,耐吹损能力较强,因而第2层的吹损相对较轻。随着烟气的流动,烟气受到受热面的阻力加大,在流通面积无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流速下降,飞灰冲刷力减弱。

吹灰过程中,飞灰冲刷的同时吹灰蒸汽会对烟气流动产生扰动,特别是在管子分布复杂的区域,易产生紊流,加剧管子的吹损减薄,而当吹灰蒸汽含水时又会进一步加剧管子的减薄,在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造成了该处的减薄。

为分析位置2吹损原因,对该位置受热面管子的厚度进行测量。由测量结果可知,位置2处管子吹损减薄情况要比位置1更为严重,存在较多的超标管子,第3层低再管的吹损最为严重,第2层的吹损情况最轻。另外,同位置1相似的是,在靠近包墙和吹灰器通道的中间位置吹损比较轻微,部分管子保持原始厚度。而对比同一层前后管子的厚度发现,前67根的吹损情况要较后67根严重,减薄超标的管子也主要集中在前67根。

管子厚度的测量结果显示,管子的吹损减薄分布情况与吹灰器的吹灰行程具有一致性,即受到吹灰器的影响较大;而通过分析图纸发现,吹灰器距离位置2垂直间距为360 mm,吹灰器距离悬吊管中心线的水平间距为301 mm,吹灰器距离位置2较近。吹灰过程中实际压力为0.8~1.2 MPa,高于烟气压力,吹灰蒸汽可以较容易地吹到位置2,而悬吊管的存在又使该处成为一个圆柱绕流区,悬吊管后部蒸汽速度增加,加剧了管子的吹损。

由锅炉吹灰系统图可知,左、右墙吹灰疏水分别通过疏水站1,4汇入疏水母管中,疏水温度测量热电偶布置在疏水电动门前。按照设计要求,当所有疏水温度达到210 ℃时,疏水门关闭并开始吹灰。但就地检查疏水管路发现,至疏水站1的疏水管道存在7个弯头,而至疏水站4的疏水管道弯头数量为5个,导致相同条件下疏水站4先达到设定温度。由于疏水管路是相通的,疏水站4温度达到设定值后会有部分疏水沿管道流至疏水站1,引起疏水站1热电偶温度升高,但此时管道内的温度还没完全达到设定值,因而管道内会存在部分疏水,吹灰过程中会导致左侧(即前67根)低再管吹损减薄严重。

位置3的吹损情况仅发生在#4锅炉,在#3锅炉的相同位置并没有发现类似情况,通过分析发现,#4锅炉低再吹灰器通道上层安装有护瓦,护瓦焊接在悬吊管上的管撑上,但护瓦安装时,护瓦与管撑间的部分间隙未焊满(如图6所示),而其他位置均有护瓦或管撑保护,烟气沿着该缝隙直接吹到管子上,引起管子吹损减薄,最终形成与缝隙接近的吹损区域。

图6 位置3检查情况

3 整改及预防方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运行过程中吹灰器的投用是导致管子减薄的重要原因,吹损主要发生在烟气容易产生紊流的区域,吹灰蒸汽的投入引起了烟气的扰动,两者的相互作用更是加剧了这种吹损。同时,吹灰蒸汽中含水是引起受热面吹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疏水不畅的管路中,蒸汽中含有较大量的水,直接吹到受热面管上,引起管子减薄。

护瓦安装时应特别注意安装工艺,尽量避免在新安装区域出现较小的缝隙。

为减轻上述3个位置的吹损减薄情况,通过对现场的分析、诊断,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针对位置1,为避免吹损进一步加剧,在吹灰器通道安装“L”形护板,如图7所示。护板焊接在原管子护瓦上,为避免烟气沿护板间缝隙吹损受热面,采用搭接的形式进行连接,搭接长度为30 mm。

图7 “L”形护板的安装

将位置2,3的原有护瓦部分割除,安装新护瓦,并与旧护瓦搭接,搭接长度为30 mm,避免护瓦直接焊到管卡上而产生缝隙。

为减少吹灰蒸汽对烟气流场的扰动,降低吹灰压力,将吹灰压力由0.8~1.2 MPa降至0.8~1.0 MPa;同时,降低尾部的吹灰次数,由原本的1 d吹1次改为3 d吹1次;为尽可能减少吹灰管道内的疏水,提高吹灰开始温度,由原来的210 ℃提高至220 ℃。

4 结论

(1)受热面管道处的差异性流场变化是引起管子吹损减薄的重要原因,这些差异性包括受热面管子的布置情况、吹灰蒸汽的扰动。

(2)吹灰蒸汽吹扫是影响受热面吹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当吹灰器与受热面间距较小时,应适当降低吹灰频次、提高疏水温度。

(3)在受热面进行整改时应特别注意新改进项对原始流场的影响,特别要避免在局部留存缝隙。

猜你喜欢
吹灰管子冲刷
电站锅炉长程吹灰器故障报警逻辑优化
基于吹灰器敏感性分析的电站锅炉吹灰策略优化
透射槽波探测技术对煤层冲刷带的研究与应用
600 MW机组吹灰系统控制优化与改进
气泡对点蚀状态管道冲刷腐蚀的数值模拟
水库坝区冲刷漏斗的形成机理
滚球游戏
搞不定的水管子
锅炉吹灰器PLC控制系统改DCS控制系统
堤防工程冲刷深度的计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