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实证研究*

2018-09-17 11:19张利波王腾飞唐文哲尤日淳张焱
项目管理技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项目风险承包商业主

张利波 王腾飞 唐文哲 尤日淳 张焱

(1.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1;2.清华大学项目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84;3.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

0 引言

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实现了海外业务的快速拓展,2016年对外承包工程总营业额超1500亿美元[1]。与此同时,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模式(以下简称EPC模式)以其合同结构单一、责任划分清晰、业主管理简单、交付速度快等优点,逐渐成为国际承包市场的重要实施模式[2-3]。EPC承包商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风险,需要对设计、采购、施工,以及工程的成本、工期、质量和HSE等绩效目标全面负责[4]。然而,我国承包商长期实施设计-招标-建设模式,EPC模式的高风险性以及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对我国承包商在海外市场拓展和项目履约提出了巨大挑战[5]。

已有研究指出我国承包商在EPC项目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缺乏准确的估计和整体把握;对项目当地的市场情况、法律法规、实施惯例、运行机制、文化习俗研究不足;对设计、采购、施工之间的协调不充分,协同化风险管理能力不强等[6-8],不过上述这些尚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支持。据此,本研究拟通过对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实践的调研,揭示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来源、应对措施以及管理障碍,以利于从深层次理解项目风险成因并提出管理策略,为我国承包商的海外发展提供指导。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研为主,采用半结构化访谈、实地考察等相结合的调研方法,全面分析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调研对象来自于我国知名国际承包企业,共回收有效问卷74份。每位被调研者均具备丰富的国际工程EPC项目实施经验,近50%被调研者在EPC项目中担任中层以上职务,调研数据的代表性和可信度较强。

2 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

问卷中共列举了48项国际工程EPC项目潜在风险,受访者按要求对严重风险程度进行打分,其中,1=可忽略风险,5=极度风险。对各项风险进行均值分析,中等以上的风险(3=中等风险)的清单见表1。

表1 风险清单

表1显示,共有28项风险为中等以上风险,超过风险清单的50%,证实了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大,来源广,做好风险管理对项目实施十分关键。调研结果表明,国际工程EPC项目实施的主要风险集中在经济、业主、设计、施工、采购、政治和不可抗力等方面,承包商需要从外部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项目自身等各方面加强风险管理。

2.1 经济风险

“汇率/通货膨胀风险”“项目融资困难”“项目成本控制不力”“当地经济下行压力”分别排在第1位、第4位、第7位以及第18位,均是与经济、金融和财务相关的风险,对项目实施产生重大影响。“汇率/通货膨胀风险”会造成项目实施所需材料设备价格的上涨以及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结算损失。“项目融资困难”不仅关系承包商能否顺利中标,而且会影响项目实施阶段业主的支付能力。“项目成本控制不力”排名靠前,体现了承包商在EPC项目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2.2 业主风险

“业主不付款或拖延付款”“业主要求停工耽误工期”“业主审批延误”“没收保函”分别排名第2位、第6位、第9位和第14位,表明与业主行为有关的风险对国际工程EPC承包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承包企业国际工程EPC总承包业务多位于非洲、东南亚等经济水平发展不高的地区,受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业主融资易遭遇困难,导致难以按照合同里程碑规定支付工程款。在事务性审批等方面,业主经常办事效率低下,进而影响承包商的项目实施成本和进度。另外,由于承包商对国际工程的不适应,还应注意避免“业主要求停工耽误工期”和“没收保函”的情况发生。

2.3 设计风险

“设计失误、缺陷”“设计审批延误”“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优化不足”“设计变更”分别排名第5位、第12位、第19位、第20位和第26位,表明设计风险是承包商重点关注的风险类别。设计工作在EPC项目实施过程中起龙头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续采购、施工等环节的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等绩效目标。在EPC项目招投标阶段,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停留在概念设计,缺乏地质勘探等必要的基础性材料,设计不确定因素多,要设计出符合业主需求和成本要求的成果难度大。此外,我国设计方对在国际工程EPC项目中通常采用的国际标准还不够熟悉,获得咨询工程师一次性审批通过率较低,设计审批周期较长。再加上我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EPC项目设计管理方面经验欠缺,设计、采购和施工各环节间的协同工作效率有待提高。例如,赞比亚卡里巴项目在机械设计方面,由于不熟悉国内外标准差异,难以按时向业主提供满足要求的计算书,导致设计审批周期变长,影响了相应设备的采购进度和成本。

2.4 施工风险

“承包商技术能力薄弱”“工程质量不达标”“分包商不力”“验收标准不明确”“HSE风险”“工程量变更”“保险不充分”分别排在第3位、第8位、第17位、第21位、第22位、第27位和第28位。技术是承包商的核心竞争力,工程质量是企业信誉的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技术和质量相关风险。“分包商不力”作为一项重要风险主要涉及当地劳工的培训和管理。对于“验收标准不明确”风险,承包商应加深对国际工程技术标准的理解。

2.5 采购风险

“所需材料设备缺失”“所需材料设备的价格上涨”“材料、设备的质量问题”“采购方案不合理(如性价比不高)”分别排在第11位、第13位、第16位和第24位,表明采购相关问题是国际工程EPC承包商的重要风险。采购是EPC模式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项目的投资控制起到关键影响。我国承包企业海外EPC业务多处于市场不成熟的地区或国家,物资供应存在困难且价格偏高。为保证工程实施所需材料设备的充足供应,并尽可能减少相应的成本开销,承包商常常需要在国内大量采购。国际工程,特别是水电工程,多位于交通通信不便的偏远山区,导致与供应商的接口管理困难,采购周期长,给采购带来较大的困难和风险。承包商需要适应国际采购标准和要求,拓展全球化采购渠道,使采购与设计、施工之间高效衔接,实时动态管理物流与仓储,加强采购风险管理能力。

2.6 政治风险

“项目所在国政局不稳定”“政府机构存在腐败”“存在资产征收或国有化情况”分别排名第15位、第23位和第25位。项目审批机构、海关、财政、公安和质检等政府部门对项目立项、物资清关、证件办理、征地移民、劳资纠纷处理、工程款支付与工程验收等有重要影响,总承包商应加强与各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以提升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效率[9]。另外,部分国际工程EPC项目所在地政局不稳,增加了项目各环节实施的难度,甚至影响项目的存废和威胁项目人员的生命安全。

2.7 不可抗力风险

“不可抗力”风险排在第10位,表明承包商应重视各种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战争、恐怖主义、骚乱和罢工等。承包商不仅应做好对各种不可抗力事件的应急预案,而且还应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向业主索赔(尤其是工期),同时处理好与保险公司的理赔事项。

3 风险管理措施

选取20项国际工程EPC项目常用的风险管理方法,受访者按要求进行打分,其中,1=不使用,5=一直使用。各项风险管理方法的使用情况见表2。

表2 风险管理方法

表2显示,在国际工程EPC承包商风险管理过程中,绝大多数风险管理方法的使用程度都低于4分,表明我国承包商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

(1)风险辨识阶段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为“主要相关人员集体讨论”,其次为“咨询专家”“对照问题清单”“个人判断”。其中,“主要相关人员集体讨论”得分为4.05,表明总承包商意识到将风险相关人员的集体认识纳入风险辨识过程的必要性,并且主要依靠的是相关人员集体智慧和共同决策。

(2)风险分析阶段最常使用的方法为“主要相关方共同评估”,国际工程EPC项目工作地点通常离国内较远,主要项目管理人员依靠自身经验共同讨论分析风险较为常见。接下来所用风险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咨询专家”“定量分析”“个人分析”。“用计算机或其他方法模拟”的方法在风险分析过程中使用较少,与计算机模拟对数据要求较高、难度较大有关。更主要的原因在于风险定量分析所需的大量项目风险历史数据较为缺乏,一方面,与工程项目具有独一性、不可复制性有关;另一方面,也归因于我国承包商进行国际工程EPC项目总承包的经验有限,对风险管理数据的积累总结不足,导致难以进行可靠、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定量风险分析。

(3)风险应对阶段最常使用的方法为“减少风险后果/可能性”,其次为“风险规避”“转移风险”“风险分担”,而“风险自留”方法使用频率较低。“减少风险后果/可能性”这一措施的使用意味着EPC承包商风险管理的重点在于主动预防或积极减少风险事件的后果,而非尽量把风险转移给其他项目参与方,这也与承包商在EPC项目合同中承担主要风险有关。

(4)风险监控阶段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为“定期进行文件﹑报表以及现场检查”“定期风险状态报告”,接下来是“风险预警机制”和“定期风险趋势分析报告”,表明风险监控采用的是常规检查方法,缺少对风险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预测。

4 风险管理制约因素

对风险管理制约因素进行评分,结果见表3。其中,1=不是主要制约因素,5=是主要制约因素。

表3显示,在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过程中,最主要的障碍是“缺乏正式的风险管理系统”。目前EPC项目风险管理偏于粗放,总承包商未能建立起规范化的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风险辨识、分析、应对和监控流程,不利于系统管理风险。

表3 风险管理制约因素

缺少协同管理风险的机制、意识、知识与技能是国际工程EPC项目管理过程中排名第2位、第3位、第4位的障碍,表明与项目参与方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协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EPC项目管理模式中设计、采购、施工高度一体化的特点,导致EPC项目的风险往往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可以帮助各项目参与方建立互信机制和交流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消除对风险管理的分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监控不力”“参与方对风险控制策略执行不力”“用于风险分析的历史数据不够”“工程参与方的风险分配不合理”“工程参加各方对风险的认识不同”“用于对目前工程决策的信息不足”得分都在3.6分以上,表明这些制约因素也需要EPC承包商关注并加以解决。

5 结语

EPC模式以其设计、采购和施工一体化的高效优势成为我国工程承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模式,但EPC模式在带来更大利润空间的同时,也给承包商带来巨大风险。为提升国际工程EPC承包商的风险管理能力,本研究系统调研了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来源、应对措施以及管理障碍,为我国承包商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升和海外发展提供实证支撑。主要结论如下:

(1)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因素多,来源广,主要风险集中在经济、业主、设计、施工、采购、政治和不可抗力等方面,承包商需要从外部环境、利益相关者和项目自身等各个方面注重对风险的管理。

(2)风险辨识阶段最常使用的方法为主要相关人员集体讨论,风险分析阶段最常使用的方法为主要相关人员共同评估,风险应对阶段最常使用的方法为减少风险后果/可能性,表明EPC承包商已经意识到合作管理风险的必要性,但我国承包商的国际工程EPC项目风险管理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现阶段存在较多风险管理障碍,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正式的风险管理系统。此外,缺乏协同管理风险机制、协同管理风险意识,以及协同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等障碍,证实了协同管理风险的重要性。

国际工程EPC承包商未来需加强同各利益相关者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合作,建立起规范化的风险管理流程,以便尽可能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资源,有效管理经济、业主、设计、施工、采购、政治和不可抗力等方面的风险。

猜你喜欢
项目风险承包商业主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2018中国承包商80强和工程设计企业60强揭晓
探究业主在工程建设各阶段的造价控制
PBC模式 养护管理机构与承包商的“双赢”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浅谈业主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Evaluation of chitosan-anionic polymers based tablets for extended-release of highly watersoluble drugs
联锁项目风险应对措施制定与实施
承包商如何做好FIDIC建造合同条件下的工程变更
业主社区的兴起及其自主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