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技巧

2018-09-17 06:42薛利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技巧思维能力小学

薛利辉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语文能力。语文学科既应该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学科,又应该是培养学生丰富情感的学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与世隔绝,不要让学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沸腾的现实生活隔绝,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潜能,要努力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为他们创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积极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体验环境。从而积极挖掘、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个性思维,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综合能力。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技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培养 学生 思维能力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方向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个别教师过于注意形式,表面上学生快快乐乐、热热闹闹,但实质上是由于教师挤占了大量的非语文活动时间而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结果将导致学生表面上快乐有余,而掌握知识的收效却甚微,这与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当避免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盲目追求新异的现象。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关系。改革并不是想法说法越新越好,或者误认为越与众不同越好。关键是要让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让学生清晰严谨的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重要的是课文要能够让学生在掌握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及能力过程中会举一反三,让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课外知识以及对其它文章的学习中提供有力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课程改革的和谐发展。

2教师要明确小学語文课程改革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想建立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环境,就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去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大力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不应仅限于让学生读书、写字、回答问题,而应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拓宽语文教学的途径和学习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改革,要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途径等等朝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现实生活等方面去开发,真正实现语文教学能走出课堂的效果。同时,要重视课外阅读和课外习作指导,让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迁移到课外学习中。课内的阅读教学能让学生学习到语文课文中经典性、基础性和示范性的知识。因为入选课文都是精品,文体精美,在思想内容上都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在用词、布局、谋篇、文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范性,因而课文也就成了掌握知识、能力、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的载体。但阅读教学离不开进行课外阅读的补充,二者必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课文阅读教学是基础,对课外阅读起着指导作用;课外阅读是课内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反过来能丰富并深化阅读课文的学习。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较强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等能力,以及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如: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文章想画面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应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个人见解;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并要求学生适当增加具有想象力的作文练习。

3教师应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

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于是,教师在课堂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引导式教学去优化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就像是一把火,能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教师在课堂上紧扣教学目标筛选有价值的又容易被忽视的词句、重点语段进行引导。因为这些词句不仅有显隐题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约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弄懂了这些词句,对理解文章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师应在每一篇课文中选择一个重点段进行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多方训练、综合分析。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抓住了重点段落,从而抓住了主题,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终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式教学关键是教师能明察学生思维的火花,及时加一把火。适时的引导,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时,采用艺术式的引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是在学生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得以继续进行的效果。适时引导还包括在学生思维误入歧途时,教师迅速捕捉情况,机智地引导学生把思维引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引导,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而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情感,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从中得到发展,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标。

4教师应为发挥学生的主体情感积极创设情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人的心理处于兴奋状态时,工作效率会特别高。而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在有兴趣的条件下课堂上才会兴奋起来,才会乐学,学习才会有成效。教师积极创设情境便是创设氛围,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联想法、比较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在接触到新课文时,他们面对的知识信息都是陌生的,教师只有将那些陌生的信息与学生熟悉的相关信息加以联想、比较,学生的心理才会在相容中达到欣然接受的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而且要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推动学生在体验人生中能关注和了解社会。曾有一位名人说过: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而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为了激励学生,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师只有积极挖掘和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正确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发展个性思维,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最终实现逐步提高学生个性化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技巧思维能力小学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指正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