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欣赏课教学更动情

2018-09-17 06:42吴芙蓉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欣赏课乐曲音乐

吴芙蓉

摘 要 本文从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如何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让课堂“动”起来入手,通过创设“情”境 、激活“思” 辩 、深化“行”动三方面的阐述,从而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焕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 “情”境 “思”辩 “行”动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教学是决不能容忍说教和灌输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让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碰撞,让音乐欣赏教学在真正意义上动起来。

1创设“情”境,让自主在情境中滋生

音乐欣赏课堂的活动设计必须突出音乐性、情感性,以情为先,引导学生在音乐听觉的时空中进入人类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自主的参与多姿多彩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使其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在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根据我课前设计,这节课主要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意境,让孩子们在优美、宁静的旋律中去体验和表现歌曲的诗情画意。开始上课了,首先我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夜空图,配上声情并茂的语言:“同学们请看,多么美丽的夜晚,蓝蓝的天空,星星在闪烁,月亮像一只小船在星空中漂游,看着这美丽的夜空,你想到些什么了?”孩子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纷纷要求发言,有的说想到了一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上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有的说联想到自己登上宇宙飞船去探索宇宙的奥秘……这样一来,使学生更容易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加深了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

(2)激发兴趣,体验情感。好的音乐欣赏课以其独具魅力的音乐性,大容量的文化储备和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形式,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如,在欣赏《音的高低》这一课时,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声音,感受音的高低。我先出示一对碰铃和一付三角铁,让学生分别聆听和模仿它们的声音,接着让一名学生敲击钢琴上的某个琴键来模仿碰铃和三角铁,让学生思考分别用哪一边的键敲击更形象;最后进行游戏:教师弹琴,学生根据音乐的高低,进行拍手和跺脚。通过这一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声音造成的不同的心理体验,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走进音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领悟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知识。

(3)示范导入,深化情感。欣赏《秋天好》这首歌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剪辑了一段与歌曲內容相一致的影像让学生视听,同时,我轻轻地用语言启发导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高梁红了,棉花白了,沉甸甸的谷穗、黄橙橙的橘子,还有蓝天、白云、金风送爽,祖国的万里河山分外妖娆……通过老师优美的导语与视屏相结合,使学生顿时产生了美感,随后我声情并茂地演唱了这首歌。学生个个翘首凝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这种视、听于一体的情境中获得美的陶冶,将学生引导到渴求新知的境地。这样的欣赏课怎不叫学生喜爱、拍手叫好呢!

2激活“思”辩,让思维在课堂中闪亮

(1)设计问题情境。在欣赏《阳关三叠》时,我们考虑的不是同学们听不听得懂,而是考虑他们会不会有思考地去欣赏。因为古琴的乐器很少见,很少有同学能马上正确地回答以上的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我做了必要地、有效地铺垫。

设计欣赏思考:你听过这首乐曲吗?乐曲的曲名是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

接下来,介绍作品前,首先告诉同学在神舟六号飞上太空的宇宙飞船所携带的唱片中就录制了《阳关三叠》这首乐曲。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在全世界众多的乐曲中就选中了我国的《阳关三叠》?现在我们来欣赏《阳关三叠》这乐曲,你能找到答案吗?通过这样的介绍引导,同学们的欣赏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通过这样一步步的问题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兴趣中更好的欣赏音乐,达到了教学目标。

(2)创设思维空间。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音乐的抽象性、形象性、模糊性和创造性为想象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我根据这一特点,在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第三部分快板的一连串下行模进音型,当听完这段音乐时,有的学生会不加思考地发问:“非常好听,但我不懂音乐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这时候我将“正确”答案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就终止了。而我采取让学生听音乐与看图相结合的方法,配上一幅秀丽的山水画。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展开联想,其结果大不一样。有的说:“好象鱼儿潜水,寻找魅力的水底世界。”有的说:“描写夕阳西下,湖面上的夕阳和群山的倒影在微风中轻轻波动。”是的,同样一首乐曲,学生根据自己所具有的联想,对乐曲所描绘的音乐想象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即使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肤浅,表达欠佳,但却活跃了想象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鼓励求异思维。个性是创新的必由之路。既然要创新,就要打破一般规律,更要破除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因此求异思维的培养就成了教学中时时刻刻都要注意的问题。而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就必须注重学生的个性,打破一般化、统一化、齐步走、千人一说的格局,倡导学生想自己所想,思自己所思,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采取不同方式思考问题,激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比如,在学生欣赏《天鹅》这部作品时,我要求学生们听完这部作品后,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结果绝大部分同学都觉得很优美好听,也有同学说很忧伤,甚至很痛苦。如果按一般解释,“很痛苦”似乎(下转第85页)(上接第83页)不正确。但我没有给这些同学一个肯定答案,而是表扬全班同学都敢想敢说,并且能说。进而更表扬了那些少数感觉不同的同学,我不是要表扬不同的答案,而是想让学生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和鼓励学生们有不同的答案。学生们在追求标新立异的答案的同时,他们已经开始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了!也就开始学会求异思维了。

3深化“行”动,让主体在活动中彰显

音乐欣赏课应该强调学生行为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动”起来,在民主开放、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活动氛围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

(1)师生互动,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我在教欣赏曲《龟兔赛跑》时,通过激发兴趣、感受音乐和感受形象、理解音乐两个环节后,学生已经完全进入了音乐情境中,仿佛已置身于树林中参与了这次紧张而又愉快的比赛。并对音乐基本形象也有了一定感知。于是我引导学生进行激发创造,表现音乐。我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起伏, 以体态律动来表现乐曲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自由的选择扮演角色,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乐曲的情感。音乐一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有的扮演小兔、乌龟、裁判小猴,有的扮演观众为乌龟助威呐喊,还有的竟然吹起了单簧管、大管,拉起了小提琴,课堂里充满着紧张的比赛气氛。这样的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也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和体验过程紧密结合、水乳交融,加深了他们对美的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2)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欣赏古筝曲《渔舟唱晚》时,我先利用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乐曲产生的背景以及各乐段分别描写的情景,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边欣赏边画。绘画时分三个段落来画,每欣赏完一段,就给学生2到3分钟的时间,按他们的想法怎么画都行,没有答案也没有标准,只有个性的发挥和创造。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一个个竖起耳朵聚精会神地听,然后互相激烈地探讨自己的想法,经过协商后,他们就饶有兴趣的分头合作画,你瞧:他负责画船,她负责画湖面和夕阳,她负责图颜色,忙的不亦乐乎。到乐曲终止时,他们的“作品”也跟着出了炉,个个都很神气,非常有成就感。学生在展示自己成果的同时,也展示了自身表达、理解、创造和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让课堂“动”起来,在音乐课程改革的新要求下,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当更加明确,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和研究教學中的新课题新方法,才能让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堂更加精彩,更加美丽!

参考文献

[1] 高勤晴.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J].北方音乐,2017(02).

[2] 李慧丹.中学音乐欣赏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导刊,2000(06).

[3] 石猛.音乐欣赏课教学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1(11).

[4] 井华.用“激情”教学音乐欣赏课[J].教学与管理,2002(33).

猜你喜欢
欣赏课乐曲音乐
始乱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