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蟹死因及防治对策

2018-09-17 06:15戴袁结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3期
关键词:死因防治对策

戴袁结

摘 要:幼蟹培育是指把大眼幼体培育到幼蟹的养殖过程,在这个阶段,养蟹池的水温、含氧量、酸碱度、敌害生物等外界环境因素和投饵、大眼幼体老化淡化的人工管理因素,是导致幼蟹死亡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幼蟹培育成活率,该文在分析幼蟹死亡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幼蟹;死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3-00107-02

第Ⅴ期蚤状幼体蜕皮即变态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有较强的趋光性,常在水表面活动,自然条件下往往群集于江河、湖泊的岸边浅水区活动;有较强的溯水性,其5对胸肢中的第1~4对为强大的桨状游泳肢,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对淡水水流较敏感,往往在河口溯水而上;有较强的趋淡性,它已具备很强的调节体内渗透压能力,适合于河口咸淡水中生活,经人工暂养调节,也能适应于淡水生活。大眼幼体经1次蜕皮即变态为Ⅰ期幼蟹。

1 幼蟹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大眼幼体苗质差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幅增加,而由于净化处理设施建设的滞后,未能很好净化的污水被大量排入到江河和近海,致使我国各主要江河入海口和近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天然蟹苗数量衰减现象严重,且劣苗增多,苗质下降。亲蟹种质的退化,导致其质量的先天性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1.2 蟹苗的淡化 河蟹从繁殖到蜕皮生长至大眼幼体,是生活在一定盐度的水体中,因而刚完成蜕皮变态的大眼幼体在进入纯淡水水体之前,须在暂养池内有一个老化淡化过程,才能适应淡水环境。在此过程中,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老化淡化时间和暂养水体的盐度,将会使大眼幼体因体内渗透压的失调而死亡。

1.3 水体环境因子和营养 大眼幼体娇小,适应环境能力弱。在所有的环境因子中,适宜的水温极为重要。在潜山县的4月上中旬,時有北方冷空气南下而遭寒流袭击,若没有采取保温措施而提前人繁和过早投放,会因温差过大而死亡。另外,大眼幼体摄食能力弱,在培育期间若不能提供营养全面的饵料,致使某种营养物质的缺乏而不能顺利蜕壳死亡。

1.4 病敌害和逃逸 幼蟹纤弱,抗病抗敌害能力弱,又喜集群,一是遇敌害或患病,会造成大批死亡。另外,幼蟹喜攀爬,在出现异常闷热天气而水中溶氧较低时,幼蟹最易逃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死亡”。

2 防治对策

2.1 把好大眼幼体质量关 不论是天然苗还是人繁苗,放养的大眼幼体都要求纯度高,规格齐,体质健,活力强。其目测的标准是:用手轻轻抓起一把已沥去水分的大眼幼体,轻轻一捏,当手松开时,立即散开逃逸。这样的大眼幼体适应力强,经得住长途运输,放养的成活率高。具体要求是:人繁苗要从有资质的蟹苗场选购,大小、规格均匀,无病无伤,体色呈淡黄色,有光泽和透明感,放养规格为16万只/kg左右的大眼幼体18.75~22.5kg。天然苗,可放养规格为15万只/kg的大眼幼体18~21kg。

2.2 淡化盐度适宜,放养适时 刚刚完成蜕皮变态的大眼幼体,在进入纯淡水环境之前,自身有一体内渗透压的调节过程,该过程一般为10d左右时间,在育苗池内进行淡化时,每天的换水量为育苗池水量的1/10左右,一般需7~8d,使育苗水体的盐度逐步淡化到3‰以内。育苗水体经合理淡化后,大眼幼体的适时放养也极为重要。5月下旬至6月中旬,当水温较稳定地达到17~18℃时就可放养。若用塑料大棚育苗,可适当提前。放养时温差不得超过3℃,并沿池塘周边均匀摊开投放水中或水草处。

2.3 营造自然的水体生态环境 幼蟹培育池的水源水质必须良好。进水口要用40目的筛娟过滤。池内水体清新,透明度为30~50㎝,溶氧丰富,含氧量应保持在5mg/L以上,pH值为7.5~8.5,若池水呈酸性,可用适量的生石灰调节成微碱性。适时适量换水是动态保持良好水质的必要措施。前期水温低,10d换水1次,量宜小,先排后注。6月份后,水温升高,随着剩饵的污染和幼蟹代谢物的增多,4~5d换水1次,量宜大,但在幼蟹蜕壳时严禁换水。换水的同时可补充一些含钙、磷、钾离子的无机盐类,可促进幼蟹蜕壳生长。大眼幼体放养前15d,在池内可投放浮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既可改善水质,又可供大眼幼体摄食、隐身和作为脱壳时的附着物,使幼蟹生活在有水草的接近自然的水体环境里,但面积应控制在水面的1/3以内。

2.4 培养饵料和合理投饵

2.4.1 培养开口饵料 在大眼幼体下池前,需培养大眼幼体适口的轮虫、小型枝角类等水生动物,为大眼幼体下池做开口饵料。放眼前10d施肥,接入藻种,温度控制在20~23℃,当藻类达到一定密度的3~4d后,再接种轮虫和小型枝角类,接种密度一般为55~110个/L,通过7d的培育达到一定数量即可投放大眼幼体。

2.4.2 投饵要“适时适量适口” 在大眼幼体的培育期,要按照“中间粗、两头精”的要求进行投饵。具体为6月前的早期和9月后的后期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占70%以上),6—9月的中期要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占90%以上)。即6月前的早期,大眼幼体刚从第五期蚤状幼体蜕皮变态而来,投喂要以新鲜的粉末状熟蛋黄和鱼糜(1:2)混合物为主,9月后的后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如小鱼之类。6月至9月的中期,可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小麦、糠麸等,以防幼蟹摄食过量的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而导致性早熟。每天投饵量按幼蟹体重的4%估算,并根据水温、天气、水质等情况灵活调整饵量,以吃完为宜。前期每日可投喂5次,后期每日早晚各投喂1次,以傍晚为主。幼蟹在池边浅水区活动居多,投饵时要把糊状饵料投放在池周边的浅水区,并尽可能多点均匀投喂,以减少集群争食。

2.5 病害预防 由于幼蟹抗病能力弱,且体小,生病一般极难发现,即使发现了用药物治疗也极为困难。为此,平时的防病工作就显得极为重要。

2.5.1 放养前消毒防病 (1)蟹池消毒:在大眼幼体放养前15d,用生石灰1125kg/hm2化浆全池泼洒,对蟹池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2)池中水生生物的消毒:放养前投放到蟹池中的浮萍和水花生等水生植物一定要洗干净,并用5~10mg/L高锰酸钾浸泡30~40min,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入池。(3)蟹体消毒:放养前对蟹体进行消毒,可用3%~5%食盐溶液浸泡5~10min,或用20~2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min。

2.5.2 日常管理中防病控害 (1)体外预防:可用生石灰化浆泼洒。前期水浅,温度低,生石灰用量为150kg/hm2;后期水深,温度高,生石灰用量为300kg/hm2。(2)体内预防:结合投饵,每隔7d用1kg饵料含1g土霉素进行体内预防。(3)加强巡塘,驱赶杀灭侵入蟹池中的天敌,如老鼠、青蛙、龙虾、水蛇、水蜈蚣、水老鼠、水鸟等。

参考文献

[1]许步劭,何林岗.河蟹养殖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

[2]王树林.反季节培育幼蟹新技术[J].安徽农业,2002,2:30.

[3]张桂芝.河蟹大眼幼体培育扣蟹的技术[J].科学种养,201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死因防治对策
《闹科场传奇》述介——兼及张懋畿死因
道光帝皇长子奕纬死因辨析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我国死因认定程序的反思与重构
死因
某肿瘤医院2010-2014年恶性肿瘤患者死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