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公共课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探索

2018-09-17 06:24段丽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小语种公共课

段丽娜

摘 要 近年来,云南省多所高校开设了小语种公共课程,本文通过分析小语种公共课的特点,对小语种公共课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进行了探索,以期能促进小语种公共课的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小语种 公共课 教学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周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日益深入,小语种学习的浪潮持续未退,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优势,云南省高校开设东南亚小语种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目前已有43所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62个东南亚小语种专业,在这些学校中基本都开设了东南亚小语种公共课教学,以满足其他专业学生学习东南亚小语种的兴趣及需求,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于2010年面向本校本科生开设了越南语公共课,2013年开设泰语公共课。随着近几年“专业+语种”培养模式的提出和兴起,越来越多的非语言类学生愿意选择一门东南亚小语种作为第二外语或辅修专业,以期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因此东南亚小语种公共课越来越受到学生追捧,其教學规模及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其教学成果及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成为大学校园里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一类课程。然而,根据笔者的泰语公共课实际教学经历,发现公共课教学有其不同于专业课教学的诸多特点,而不少教师仍然以教授专业课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公共课教学,导致其教学成果不尽理想,究其原因,有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不可忽略的还有教学评价机制因素的影响,因此笔者思考,有必要探讨一套适合小语种公共课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这门课程教学成果的优化,提高教学质量。

1当前高校小语种公共课教学的主要评价机制

所谓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教学信息,对评价客体的价值作出判断的一种活动。它是教学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开展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本文中探讨的教学评价,主要指课堂教学评价,即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它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所开设的高校小语种公共课教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主要以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手段为主,是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即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方式以期末成绩的判定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弊端,就是过分强调对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问题而进行的评价形式,通常采用非正式考试及单元测验的形式来进行,它更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而非在某一教学阶段结束后才集中进行考核,评定学习成果。

2小语种公共课的特点

小语种公共课具有以下不同于语言专业课和其他课程的特点:

(1)学习的客体多样化,参与语言公共课学习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不同的学习思维模式往往对学习成果有影响。理工科学生往往具有更强的逻辑推导能力,在语言的单词记忆、语法学习、语言结构组织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文科背景的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更强,在语言词语运用及交流组织上更加流畅。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因为受其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学习成果往往有一定差异。

(2)语言学习目的多样化,选修语言公共课的学生,一些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分,一些是为了多掌握一门学习技能,为将来就业做准备,还有一些是语言学习兴趣使然,不同的学习目的,会影响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影响其学习效果。

(3)培养目标不同于专业课,由于选修语言公共课的学生往往不会从事语言科研、教育、翻译等专业领域的工作,而是把该门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或是用于辅助、提升自己本专业的学习,拓宽未来职业发展道路,因此应更偏向于培养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因为这两项技能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以后可能用的机会更多,实用性更强,另外,由于公共课学时及学分与专业课相比较少,非专业语言教学客观上存在着课程设置较单一,课程量较少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教学重点因有所侧重,在评价机制上也应当契合培养目标。

3小语种公共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探索

综上所述,有必要结合小语种公共课的教学特点,探索一套适合小语种公共课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好地开展小语种公共课教学。

3.1改变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手段为主的评价方式

终结性评价手段存在不少弊端,一方面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抱着应付式心理来对待学习;另一方面,终结性评价手段也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过程,尽管现在成绩评定采用的期中与期末成绩共评,并加入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刀切”,但是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不多,总体上还是没有脱离终结性评价手段为主的课堂评价方式。因此笔者建议小语种课堂评价应转变为以形成性评价手段为主,增加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的分量,进一步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分量,引入阶段性评价机制,可每周学时完成后教师即时进行评价,将这些成绩进行统计,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

3.2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卷面考试的方式往往难以全面评测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评价手段不应单一,除了采用传统卷面方式测评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外,可以另外增加口语测评、听力测评的内容,或是结合采用报告、分组合作、课堂表演、现场模拟、手工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总之,评价方式应灵活多变,不应该单一,以求能从不同侧重点综合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

3.3创新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培养学习能力

语言的学习并非朝夕,教师应授之以渔,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和激发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将课堂评价和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活动相结合,在课堂活动中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将评价结果归入对学生该门课程的整体评价中,比如可以应用所学内容采取模拟小组会议的形式,请学生模拟发言,进行会议记录并进行会议总结,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还能训练团队合作能力;举办读书交流会活动,要求学生用对象国语言进行读书报告分享并请其他同学提问发言,锻炼学生的阅读、口语能力;组织学生举办语言文化手抄报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小语种对象国相关的展会、博览会、文化交流活动,将活动内容做成新闻稿或是报告的形式反馈给教师,纳入评价部分;在班级活动中增加举办歌曲比赛、舞蹈比赛、手工制作展示等,所有这些活动形式应穿插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带头组织并给予学生指导,同时及时记录活动情况,对学生的活动成果进行评分及评价,将其纳入整个课程的课堂评价体系中。

3.4及时反思,重视学生的学习反馈

教师要及时反思所设置的课程课堂评价体系是否适用于该门课程,通过不同时段收集的数据观测学生的学业进步情况,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地方应及时调整,同时,要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把它作为设置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不断完善课堂评价体系。

4结语

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小语种公共课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科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结合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小语种公共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敏,郑青青,朱海礁,杨士花.云南东盟语种人才社会需求与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2).

[2] 白璐,严瑶,周青,段忠玉.简谈“互联网+”背景下云南省小语种公共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云南科技管理,2015(06).

[3] 冯晋豫.小语种国家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05).

[4] 周永凯,田红艳,王文博.现代大学教学评价理论与实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5] 罗少茜,黄剑,马晓蕾.促进学习:二语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小语种公共课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On Memory Theory i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配器课在师范高校公共课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小语种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普通高校非体育专业体育公共课的教学反思
全球化背景下小语种语言的发展
小语种对大学生(非小语种专业)就业竞争力影响调查
实践应用取向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与应用
高职院校公共课分类分项教学安排的实施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