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提升建议

2018-09-17 20:08计鑫淼
市场周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碳交易盈利能力

摘 要:2017年12月19日,我国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正式启动。碳交易,是以市场机制的方式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途径,即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在碳市场上进行买卖交易。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国际碳交易的三大机制之一,自2005年在我国迅速发展开始,但盈利不高的现象在我国的CDM项目中普遍存在。通过分析CDM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给出盈利能力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碳交易;CDM;盈利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5-25-02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碳交易

碳交易,全称是“碳排放权交易”,它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看作是一种商品,像普通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碳交易产生的原因在于各行各业减排成本的不同,部分行业或企业可以通过较低的减排成本来完成本年政府下发的减排额度,而有的企业的减排成本则相对高昂,但是无论每单位减排成本的高低,减少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一样的。因此,单位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可以多进行减排,在完成了本企业的减排额度后,可以将其他额度卖出以获得额外收益,这就是碳交易的卖方。而单位减排成本高的企业可以选择技术改进、能源替代的方式完成减排,或者是通过在碳市场上购买一定的减排额度用以补充本年度未完成的减排额度,这就是碳交易的买方。

(二)国际碳交易的三大机制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约定了温室气体的三种灵活减排机制:联合履行机制(JI)、排放交易机制(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1. 联合履行机制

“联合履行”机制(JI)下碳交易的买卖方是《京都议定书》附件一所列示的国家,这些国家以具体减排项目为基础,自愿地进行碳配额的转让或获得。2006 年 10 月 26 日,JI机制正式启动,但由于其必须以具体的投资项目为基础,且交易的卖方(发达国家)的减排成本较高,因此在该机制下碳交易的价格也较为昂贵,所以进展始终比较缓慢,目前仅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家使用较多。

2. 排放交易机制

“排放交易”机制(ET)是指在自愿的原则下,一个发达国家超额完成的碳排放配额,就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样转让给另外一个发达国家,在转让方允许排放的额度上扣减相应的额度即可。它主要是基于配额型交易,不用依据具体的项目。

3. 清洁发展机制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减排的一种机制,也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为基础。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对于该减排项目实行技术改造、能源替换,由此产生的“碳排放权证”可作为商品,出售给发达国家,该权证对应的减排量可作为发达国家的减排额度。相对于JI机制来说,CDM机制由于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发展中国家的减排成本低,因此交易的价格会相对低廉。

(三)碳交易的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可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收入减去对应的投资额表示。在碳交易的卖方视角中,我们所说的盈利能力通常是用碳交易的收入(即碳交易的卖出价格乘以卖出数量)减去碳交易的成本(即投入的减排成本、信息成本等)。

1. 碳交易的定价

碳交易的定价就是碳排放权的卖出价,同一般商品一样,理想的碳交易价格应该是由市场的供需关系来决定。即,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碳市场碳减排权的需求增加,那么价格也随之上升;如果碳减排权的供给增加,由于稀缺性的减少,价格也随之下降。而如果想要市场机制成为碳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就需要作为商品的碳排放权的界定清晰、碳交易的规则公平公正。

2. 碳交易的成本

碳交易成本,是指在碳交易的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货币成本和时间成本。在碳市场交易中,站在卖方市场的角度,我们通常认为碳交易成本主要分为搜寻成本、市场准入成本、监测报告核查成本、交易费用、减排成本和其他成本等。

二、 CDM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文章将碳交易项目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因素,二是非财务因素。

(一)财务因素

从财务方面讲,CDM项目盈利能力主要受碳交易价格和碳交易成本影响。

1. 碳交易价格。在CDM机制下,碳交易价格通常都是由发达国家(碳交易的买方)单方面制订,发展中国家(碳交易的卖方)没有丝毫的话语权。虽然JI机制和CDM机制都是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但JI机制的定价远高于CDM项目的定價,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失公允。

2. 减排设备投资额。企业在进行温室气体减排时,通常会购置或建设新的设备,以保证温室气体可以分解成为污染力度小的气体。该设备通常算作企业的固定资产,每年需计提折旧。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时,其折旧费用会算作成本费用,减少收益;在计算现金流量时,将项目的投资额当做流出量,项目结束时设备的估价作为现金的流入量,折旧仅在计算所得税时使用。

3. CDM项目注册费等前期成本。在CDM项目中,存在项目文件设计、申报、审批等开发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支付一定的金额。无论企业在交易所是否交易、无论该CDM项目是否申报成功,都需要支付这些费用,且无法退回,因此这部分成本可看做是沉没成本。

4. 国家收取比例。同普通商品一样,国家通常会让企业上缴一定程度的碳排放权收入,如表1所示。

5. MRV成本。CDM项目的监测、报告、核查成本通常受政府监测力度和第三方机构的收费标准影响。一般来说,第三方机构的收费标准都是固定的,且在一定的排放量区间内,其价格是相同的,因此这部分成本可以看做是固定成本,虽然会使企业盈利性降低,但是无法通过降低MRV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盈利性。

6. 利息支出。在建设或购买新的减排设备时,通常会向银行进行贷款购买,其贷款利息也构成碳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企业通常会预先估计设备的建设或分期付款价格,根据该价格进行贷款,如果贷款的金额大于预估的金额,会使得企业多付出利息成本,造成资金的浪费。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不同,企业贷款的利息率也会不同,利息支出随之改变。

7. 收入的回现速度。在碳交易中,无论是进场交易还是和国外买家签订CDM项目,其款项的收回通常都是有滞后性的。在CDM项目来说,有的买方公司会在本年度支付核证后的所有碳配额的价款;而有的买方公司会在第一年的碳配额核证后支付一定比例的款项,下一个年度的碳配额核证后支付上一年度的剩余款项和本年度价款的该比例的款项,以此类推,直到项目结束的后一年,才支付完所有款項。虽然该因素在计算时不会影响到项目的利润,但是却会影响到企业现金流量的收回,影响企业用这笔资金再投资的能力。

(二)非财务因素

1. 政策因素。影响碳交易项目盈利能力的政策因素主要体现在碳配额数量的分配上,它会影响碳交易项目的价格,但无法量化。如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成立的初期,分配机制并不成熟,导致初期配额的供给数量220000万吨高于各国当年的实际排放量近1亿吨,二级碳交易市场也因此交易量低迷,交易价格急剧下降;在第二阶段,欧盟调整了之前过于宽松的配额分配方案,将各成员国申请的排放配额削减10%发放,使得交易量明显增加,交易价格也逐步提升,收益也随之上升。

2. 其他减排机制的供给情况。通常我们认为三种机制JI、ET、CDM属于替代机制的关系。如果选择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碳配额的方式进行减排(ET机制),那么就无需在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依靠项目为基础进行减排(JI机制或CDM机制),这会导致以项目为基础的减排机制下的碳交易价格降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

3. 其他影响因素。除了上述影响因素之外,能源价格、气温变化、国外市场的中间交易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碳交易市场的价格。

我国碳市场起步较晚,而由于减排成本的低廉,对于《京都议定书》的附件一国家来说,一直是购买碳排放配额的首选。但由于国际碳交易市场的透明性较差,目前的碳市场存在外国企业低价收购我国碳排放权,再以高价出售给其他企业赚取高额中间价差的情况。此类企业在购买我国碳排放配额时,为了赚取高额的差价,极力压低我国碳交易的价格,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 我国碳交易项目盈利能力提升的建议

(一)政府投入资金支持,提升碳交易议价能力

根据敏感程度法可知,交易单价对净现值的敏感系数是最高的,单价提升一小部分就可以使企业的盈利有很大的提升,因此提高碳交易项目的定价也是提升整个碳交易项目盈利能力的首选。目前虽然我国已成为碳排放权出售大国,但定价权始终还是掌握在碳交易项目的买方发达国家手中,这十分不利于卖方收益的取得。同时由于碳排放权的不可累积性和碳市场的透明性差,在核证期临近时,不少买方企业低价大量收购碳排放权再以高价卖给急需排放配额的企业,赚取巨额差价,而卖方由于CERS的贱卖,也使得该项目的营利水平微乎其微。在此基础上,政府可投入更多资金及技术的支持,加大碳市场的透明力度,使买卖双方可以迅速掌握对方的信息进行交易,避免“错配”和“被宰”的风险。

(二)减少贷款利息支出,提高资金利用率

投入新的清洁设备是企业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公司减排设备的建造过程中,通常是预期估算其需要投入的金额,因此存在向商业银行借款的资金过早或利率过高的情况,导致利息支出过高,损害项目的盈利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企业仔细估算当年设备所需投入资金的额度,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三)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美元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储备货币,因此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进行的CDM项目中,通常都是使用美元结算。但是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处于波动中的,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美元的贬值,虽然以美元计价的碳交易单价没有发生变动,但实际上以人民币计价的碳交易单价也正在下降!我国是全球 CDM 市场中最大的卖方,必须抓紧全球碳交易这个机遇,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争夺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

参考文献:

[1]侯初君.碳排放权交易会计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翟青,刘星,杨玉峰.CDM项目温室气体减排成本的不确定性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4):649-654.

作者简介:

计鑫淼,女,黑龙江望奎人,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猜你喜欢
碳交易盈利能力
基于ISO14064标准下的碳交易审计初探
探讨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外部治理环境、公司特征与财务信息质量的实证分析
浦发银行盈利能力分析
湖北省CCER的发展机制
浅议宁夏碳金融发展
电力行业碳交易和企业策略的实验研究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