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图书封皮和书名页印前审查的“六性”

2018-09-18 10:03于玲玲
出版参考 2018年4期

于玲玲

摘 要:图书的封皮和书名页是图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是图书的主要信息源,本文立足于图书封皮和书名页印前审查的要点,结合工作实际及国家各项管理要求,论述指出了图书封皮和书名页应体现的“六性”——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规范性、思想性和合法性,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高效、系统、全面地审查图书封皮和书名页的方法和重点。

关键词:图书封皮 书名页 审查要点 印前审查

图书的封皮亦称封衣,包括封面(封一)、前封里(封二)、后封里(封三)、封底(封四)、书脊,以及某些平装书的勒口。书名页指图书正文之前载有完整书名信息的书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图书的封皮和书名页好似一本书的“脸面”,载有图书的重要信息,是区别于其他图书的主要信息源。有差错的封皮和书名页不仅会误导读者,更会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质量的第一印象,对出版社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进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图书封皮和书名页的印前审查工作十分重要,关乎出版社的形象和口碑,不容出错。针对如何高效、系统、全面地做好图书封皮和书名页印前审查工作,工作中的方法、技巧及审查重点等细节,笔者拟结合个人的质检工作经验,浅谈在审查过程中应关注的六个重要方面,即完整性、正确性、一致性、规范性、思想性和合法性。

一、完整性

根据国家标准的具体要求,图书的封皮应载有丛书名、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出版地、出版者名、书号、条码、定价等信息;主书名页的正面又称扉页,主要载有丛书名、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出版者名等信息;主书名页的背面为版本记录页,通常载有版权说明、内容提要、在版编目数据(CIP数据)、书名、作者名、出版责任人、出版发行者全称、出版发行者地址和电话、印刷者全称、开本、纸张规格、印张、字数、印数、定价等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数据参考和服务支持,还是专业人士的统计数据源,图书数据要素的缺失会带来众多不便。因此在对图书封皮和书名页审查时,首先应关注各种信息要素的完整性,杜绝缺项漏项的现象。

二、正确性

根据《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的具体规定,封一、扉页上的文字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高于正文文字每处计1个差错的要求。这体现了封面文字的重要性。这也要求质检人员在做审查工作时,要特别注意封皮文字的内容编校质量,要确保封皮文字零差错。另外,在审查过程中,除了要审查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等相关文字的正确性,还要对列载的各项数据、拼音、图片等进行审查把关,如开本、尺寸、印张、千字数、印数等信息是否与实际相符,印刷发行记录是否正确列载,电话、邮箱、地址等通信方式是否准确无误。

三、一致性

封皮和书名页信息不一致的现象经常发生,一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封皮中的书名、作者名、著作方式、定价与书名页记录的信息不一致。如某书封面作者名为“杨轶”与扉页、版本记录页中的作者名“杨铁”不一致,封底定价“39元”与版本记录页中的“29元”不一致等;在有多位作者时,还要特别关注作者顺序是否一致。

二是版本记录信息与CIP内容不一致。如版本记录页中的著作方式为“著”,CIP内容中的著作方式为“编”。因此,在印前审查工作中,质检人员对此两类问题要格外重视。此外,为顺应时代发展,目前很多出版社在出版流程中都运用了线上ERP管理系统,继而也引发了新的不一致问题,即线下图书数据与线上系统数据不一致,如图书版本记录信息中印数为3000册,而线上信息为2000册,类似不一致问题会给后续的统计工作或信息收集工作带来很大干扰,造成工作失误。这也就要求我们除了对图书各部件信息审查外,还应兼顾线上系统中的相关信息,保证图书线上线下信息一致。

四、规范性

图书出版应具有规范性,应符合国家及出版社制定的各项标准,在封皮和书名页的印前审查工作中应有意识地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拼音的加注及拼写原则的规范问题。在GB 3259-9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中规定:“国内出版的中文书刊应按照本标准的规定,在封面,或扉页,或封底,或版权页上加注汉语拼音书名、刊名。中文书刊名称拼写基本上以词为书写单位。每个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因设计需要,也可以全用大写。”因此,图书书名的拼音是图书封皮或书名页必不可少的信息元素,出版社可根据自身情况不同选择加注在不同部件上,拼音的拼写及连写划分也要依据国家技術规范执行。

2.条码字体及印刷位置的规范使用。根据GB/T 12906-2008《中国标准书号条码》要求:“条码符号上以OCR-B字体印刷中国标准书号。图书上的条码印刷位置优选封底的右下角,非纸封面的精装书的条码可印刷在图书封二的左上角或图书的其他显著位置。条码符号的方向与边线平行,条码距离边线均不小于15毫米。”

3.书脊规则的规范应用。GB 11668-89《图书和其他出版物的书脊规则》要求:“书脊厚度大于或等于5mm的图书及其他出版物,应设计书脊。一般图书书脊上应设计主书名和出版者名称(或图案标志),如果版面允许,还应加上著者或译者姓名,也可加上副书名和其他内容。”

4.重点图书项目标识的规范使用。对于入选国家出版规划的重点图书以及入选国家财政支持项目的重点项目,通常要求在图书封皮上对入选规划或资助进行标注,未按其要求规范使用标识的图书,会影响项目的顺利结项验收,如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必须规范使用其标识,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关于印发〈国家出版基金标识使用规范〉的通知》(基金办[2017]14号)要求:“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出版物应在显著位置标注国家出版基金标识。图书封面左上方资助项目须放置标识,上端距上切口与左端距订口等距。出版物为16开及大于16开的:标识距上切口和订口不小于20mm,标识宽度不小于20mm,标识的长宽比例不可改变。出版物为32开及小于32开的:标识距上切口和订口不小于15mm,标识宽度不小于15mm,标识的长宽比例不可改变。扉页左上方须放置标识(标识尺寸可比封面标识缩小10%)。”

5.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的印刷格式。为了确保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质量,确保规范统一,出版单位在印刷CIP数据时要严格按照版本图书出版部标识部(CIP中心)提供的样式制版,出版单位在印制过程中不得更改数据的格式、字体、字号等。

6.社标及出版者的规范使用。图书封皮上的出版者标识应为出版单位专门设计的固定版式图片,必须规范应用,不可随意更改设计元素。

7.版权说明和地图审图号的规范标注。在审查中应注意版权说明是否符合规范及标准要求,版权说明应与著作权合同号一样,放置在版权记录页的上部。另外,根据《地图管理条例》的明确规定:“经审核批准的地图,应当在地图或者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适当位置显著标注审图号。其中,属于出版物的,应当在版权页标注审图号。”对于有地图的图书,在审查版权记录页时要特别留意审图号标注是否规范。

五、思想性

图书的思想性通常指文艺作品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和社会意义,图书的思想性不仅表现在图书的正文内容上,图书的封皮也会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首先图书封皮内容应遵守《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和第二十七条的具体规定。其次,应注意审查图书封皮的政治性问题。对出版物而言,政治性差错是最严重的问题,如果封面出现政治性差错,对出版单位产生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印前审查人员必须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站位。政治性问题审查一般应注意四方面:涉及历史问题和重大提法的用语,要严格审查重大提法的年代和出处;涉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的用语,如穆斯林饮食习俗的用语;涉及我国领土、主权的用语,如封皮可能印有不规范的地图,在内容简介或宣传语里存在将台湾与其他主权国家并列的语句等问题;封皮圖片中是否存在敏感人物的照片或图像。

六、合法性

要做好图书封皮和书名页的审查工作还需要具有版权意识,除要审查封皮和书名页自身载有的各种信息外,还要核对出版合同里的相关信息,一般表现在对出版合同里作品名称、作者署名顺序及著作方式的审核上。在出版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出现更改作品名、署名方式和著作方式的情况,但若遗忘更改出版合同,会导致图书出版后封皮和书名页的关键信息和出版合同不一致,可能会为日后的作品版权留下隐患。另外,在审查封皮图片时,要考虑图片版权的来源是否合法,规避版权风险,避免发生侵权事件。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图书封皮和书名页质量的审查,印前审查人员应保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图书质量把好最后一道关口,希望本文能对图书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汪继祥.科学出版社作者编辑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9-178.

2.中国标准出版社.编辑常用法规及标准选编[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傅祚华.图书书名页标准解说[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