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理论视域下地勘类毕业生就业方向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研究

2018-09-18 10:01许加贞贺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毕业生单位高职

许加贞 贺雯

摘 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特殊时期,地勘行业在政策调整下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就业市场对毕业生的能力诉求产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本研究在考虑上述因素的情况下,以河北地质职工大学为例进行调研,摸清目前地勘类高职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探索学校的应对改革措施。

关键词 地勘类 就业 人才培养

1地勘类专业的发展与现状

地勘类专业,乃至地勘学科大类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与人类历史同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地学发展的历史,从青铜器、铁器时代开始,国家军事、民生发展就与地质矿藏有着密切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地勘行业历经三期三落,广大地勘工作者不断利用所知所学开拓地勘行业工作的新篇章,为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同时长时间探索与积累为地勘学科的更新提供了丰富参考。2002-2006年,由于汽车、建筑、煤炭、电力等行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对于矿产资源需求猛增,政府加大了对地勘行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整个地勘行业进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同年7月,建立中央地质勘查基金,之后省、区、市各级地质勘查基金随之建立。2007年国土资源部部署三项矿产资源国情调查。2011年国务院发布《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仅6年时间,全国固体矿产勘查投入从2006年的74亿元猛增至2012年501亿元,地质矿产勘查队伍最高达到34.9万人。国有地勘单位工作项目大幅增多,单位与地勘工作者经济状况均呈现明显好转趋势,国家资源储量增加,供应能力明显提升。此阶段是高职地勘类專业发展的最好时期,各地勘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量猛增,地勘类专业就业率也创下新高。然而2013年至今,全球矿产品价格下跌,国内部分重要矿产产能过剩,矿业市场企业对矿产勘查投资较快下降,受中央地勘基金2014年停止运行以及中央财政对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削减等因素影响,国内找矿工作力度明显下滑,国有地勘队伍找矿工作项目减少,影响了经济收入,地勘行业进入了困境。

伴随地质工作大环境的影响,高职高专院校地勘类专业的就业情况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本课题组的调查统计研究,2015年至今地勘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从接近100%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预计2018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复杂。

2高职地勘类专业前景分析

首先,地勘类专业有利于推动社会持续均衡发展。地勘类专业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了全球变化与区域变化,尽管目前整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发展仍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在全球经济增速换挡的新形势下,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需要地勘行业的支持,基础地勘工作服务于城市建设、工程建设、农业开发与海洋资源开发等,环境地勘工作,包括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一直为环境地质调查、评测、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了支持。

其次,在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地勘工作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标准、新要求都需要专业人才来贯彻,各类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需求,地勘类专业的学科任务、知识体系和方法手段都需要随之变革,创新体制机制、培养地勘专业创新人才是地勘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地勘类专业人才队伍是地勘单位改革的关键。在地勘类事业单位寻求转型的关键时期,更多的专业性质工作需要地勘专业人才去引导,如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修改,以保障地勘工作的合理进行,包括恢复初始探矿权申请登记制;建立矿产资源风险勘查基金;确定地质工作知识产权,特别是找矿工作的知识产权;实行环保与找矿、采矿双赢政策与措施。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并且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需要更多的地勘类专业人才,需要更多野外实地勘察人员,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地勘类专业的人才培养。

最后,在党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机遇下,地勘类行业的整体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国计民生离不开地勘行业,同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也高度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工作,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包括大规模展开地质环境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土壤污染治理、地下水资源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工作,都亟待年轻的地勘类专业人才承担。而且随着国家体制改革的逐步开展、简政放权工作的层层推进,地勘类工作的定位逐渐清晰,资源配置更趋近于合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缓慢转型的过程中地勘行业在不断积累经验、开拓创新,作为地勘类高职院校,我们应当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为行业健康发展壮大提供稳定的人才保障。

3高职地勘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目前问题

首先是人才层次需求定位落后。由于国家矿产资源勘察类项目紧缩,地勘单位对高层次人才储备加大重视,高职毕业生竞争力较弱。本课题组走访的就业单位基本上属于地勘行业的基层单位。由于行业特殊工作性质,人员组成可以笼统分为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两个大类。通过走访我们得知专业技术人员的的学历层次逐渐从2000年前后的大中专毕业生为主过渡到2017年以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为主,甚至包括博士研究生。高职院校地勘类毕业生只能转向技术工人岗位,鉴于目前地勘单位承担的许多国家基础性地质研究任务工作性质和质量要求,技术工人的比重也在缓慢持续下降中。

其次,是人才专业方向需求更加细分。受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地勘单位开始积极寻求转型,课题组通过走访得知,许多基层单位甚至有一半工作任务已经转向市场化运作,如承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灾害防护、生态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专业项目,部分单位也涉足页岩气、煤层气石油勘探等领域。目前就业市场需求多样,但某些岗位细分出现时间较短,并且不同区域不同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一定差别,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每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是人才质量需求进一步提高。通过走访实习单位与负责人面对面对谈,本课题组发现高职地勘类毕业生在就业中主要体现了以下特征:

(1)相比更高层次的应届毕业生,高职学生更加吃苦耐劳。地勘单位的工作性质和专业性质决定其主要的工作现场和基地多在人烟稀少、海拔较高、通讯和交通不便利的山区或者偏远地区。高学历层次的毕业生通常对自身定位偏高,不愿意在基层扎实工作,或者以各种借口和单位讲条件来避免从事野外工作。而高职学生通常能够在艰苦环境下坚持工作,相比之下,更能得到老一代地质工作者的肯定和青睐。

(2)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强。许多单位反映,许多高学历层次地勘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成为了他们就业竞争中的短板,有些本科生、硕士研究生野外基本功几乎乏善可陈:常见矿物不认识,基本的岩石不会定名,地质体产状不会测量,地形图不会判读,不能熟练使用常规的测绘仪器,新的地质填图理念和手段不了解,没有专业前沿发展方向的概念。相对而言,高职类地勘类专业人才培养通常对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视,我校设置了地勘类专业学生工学交替实习制度,每年春夏两季组织学生到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全方位的实践学习。

(3)高职学生的专业基础较弱。此处主要指学生对学科理解停留在较浅层面上,所学专业基础知识不能有机结合成互联互关的有机整体,很多学生只能在前辈的指导下做一些具体工作,难以独立承担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工作,用人单位只能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其成长与提高。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一提升过程需要持续很长时间。就业单位认为这些专业基础教育原本应该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拖延到单位实际工作环节,不仅对地勘单位造成了很重的工作负担,也偏离了高職院校的办学宗旨。

(4)学生文字功底亟待提高。通过课题组前期调研,我们发现老一代地质工作者对目前大学生评价总体上偏向于高分低能,很多学生在文字考试部分表现优异,具备提炼掌握考核知识点的能力,但是到系统总结成果,编写生产报告,或是把工作量化为文字成果,毕业生的薄弱文字功底就无所遁形,高职毕业生在文字方面的捉襟见肘尤其突出,例如非专业表述专业问题,语句语法不通,频繁出现错别字,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诸如此类的基础性问题,同样制约着毕业生的专业成长。本次调研过程中,每个单位都谈到了类似的问题。

4提升高职地勘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首先,加强就业指导力度,不断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如何让毕业生走向符合自身需求和特性的就业岗位,需要学校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分类指导,包括第一、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在目前地勘类就业大环境下提前规划职业发展,积极拓展就业面;第二、开展核心价值教育,正确认识自我,从基层做起,进一步弘扬地质人“三光荣”精神,实现职业价值体现。高校对于大学生正确规划职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同时,保持高职院校实践优势,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了解地勘行业的社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无视行业发展,一成不变的办学模式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实用型人才。地勘类专业是是应用型专业学科,高职类院校应当保持优势,合理地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尽可能加强整合理论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重视专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针对目前地勘行业严峻的就业形势,本课题组建议,广泛征求地勘单位专业要求及用人信息,保持与就业市场的长效沟通机制,评估就业市场容量以及就业趋势导向,形成指导性意见,在夯实专业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寻找边缘学科有利生长点。

其次,沉淀专业特色应对行业变化。地质学科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研究地球的形成、发展和演化,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给地球造成的各种影响,因此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都是经久不衰的社会发展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调整时期,产业结构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的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保障,新形势为地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生机。前期工业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损害问题,也要求毕业生具有更厚重的专业基础知识,胜任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发展需要。学校可以通过灵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市场细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如环境、生态、土壤等,来与就业市场接轨。

最后,重视综合素质教育与专业能力的结合培养。行业特性决定地勘类毕业生需要具备在不同条件下从事调研和生产的专业思想,以及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探索未知的能力,但当代学生大多无法脱离中学填鸭式教育带来的学习惯性,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高职院校应当在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侧重于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5结语

在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明确地勘类专业的发展目标,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推动高职地勘类专业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新时期的地勘类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是一种上至思想观念的理论层面,下至实践运行的操作层面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涉及教育思想与观念、选拔机制、培养模式与评价方式等诸方面,复杂、动态发展的综合体系。在地勘单位改革的深水期,高职教育如何发挥作用推动地勘单位转型发展,需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恒心,只要高职院校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相信高职地勘类专业的就业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L芑鹣钅浚?017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就业创业专项)经济新常态理论视域下地勘类毕业生就业方向同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研究Jycy201708。

猜你喜欢
毕业生单位高职
9岁的高中毕业生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看错单位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协办单位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