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济阴纲目》方剂用药特点研究

2018-09-18 08:40莫竣麟黎敏航陈新昶刘成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中药

莫竣麟 黎敏航 陈新昶 刘成丽

【摘 要】 目的:探讨《济阴纲目》全书的用药组方规律,为传承其中学术思想提供参考。方法:录入《济阴纲目》中所载方剂,并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对书中1130首方剂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频数分析发现频数在50次以上的当归、川芎、人参等36味药为书中常用药物;对常用药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高频药物可分为补益脾肺类、温中补血类、扶正驱邪类、清肝泻胆类共5类。结论:研究结果初步总结《济阴纲目》的用药特点及学术思想,为深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济阴纲目》;中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1-0001-05

Abstract:Objection To study regularity of medication in prescriptions on Ji Yin Gangmu,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inheritance of academic ideas in the book. Methods Frequency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hrough 1130 prescriptions recorded in Ji Yin Gangmu with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ver.18.0). Result Frequency analysis shows 20 Chinese medicines was utilized most oftenly for over 50 times, including Angelica sinensis, Ligusticum wallichii and Panax ginseng. Cluster analysis shows five catogories of Chinese medicines were utilized most in Ji Yin Gangmu, which are 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and tonifying the lung, warming middle-Jiao and enriching blood, strengthening body resistance and eliminating pathogenic factors, clearing liver and draining gallbladder.Conslusion The study primarily summarizes the regularity of medication and academic ideas in Ji Yin Gangmu, providing data for intensive study.

Keywords:Ji Yin Gangmu;Chinese Medicine;Frequency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济阴纲目》为明代著名医学家武之望所著,是一部极度具有临床价值的妇科专著,有人记载称 “原版无存,世人每欲购求遗本,真如丹经仙,可思而不可得”。本书不仅是对《女科证治准绳》内容重加编次,还是对明末以前中医妇产科学文献进行整理、编次、升华而成,具有很高临床实用价值。从古至今,妇科疾病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妇科古籍的研究有很多,而对于《济阴纲目》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系统且全面研究这本书的甚少。笔者试用数据分析方法对《济阴纲目》的方药进行统计分析,并试图探讨其用药特点,为妇科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研究内容 对《济阴纲目》[1]所收录方剂中的用药特点进行研究,由于现代对此书出版的非常多,该研究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济阴纲目》为主,对其中的药物进行研究分析。

1.2 方药的选择(选方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纳入方剂须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和剂量;②内服方剂,不限剂型。

1.2.2 排除标准 (凡符合以下一项的方剂均予以排除)。①有方名而无药物者;②重复出现的方剂,取其第1次;③方剂中含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和《中药学》[3]均不收录的药物。

1.3 研究方法

1.3.1 方剂及药物名称的规范化处理 《济阴纲目》所录方剂中方剂名称相同,药物组成却不相同的方剂,应该对其编号,编号标准根据其在书中出现的顺序。并根据 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为正名,对《济阴纲目》中药物名称进行規范化处理,其中包括对方剂中出现的别名统一为常用名和饮片炮制前后无太大差异的统一用生品,若有较大差异的则生熟分开。

1.3.2 药物性味归经的处理 根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制定。药性8类:寒、热、温、凉、平、微温、微寒、大热;药味9类:酸、苦、甘、辛、咸、涩、淡、微苦、微甘;归12经:心、肺、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三焦、心包。按照文献[4-5]方法对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量化处理:寒、热、温、凉平中有此性者,在其下赋值为1,其余各项赋值为0;性热者在热项下赋值为1,其余各项赋值为2,以此类推。酸苦甘辛咸中有此味者,在其下赋值为1,其余各项为0;淡附于甘,在甘项下赋值为0.5;涩附于酸,在酸项下赋值为0.5。药物归经中,在相应的经络下,标记1,其余均为0。

1.3.3 建立数据库 采用Excel 2010程序由2人2机分别录入,将《济阴纲目》所录方剂中的药物进行录入并建立数据库,包括方剂库和中药库,方剂库收录方剂名和药物组成,中药库收录各味中药的名称、四气、五味、归经,最后审核校对数据的准确性。

1.3.4 《济阴纲目》中方剂的用药频数分析 运用SPSS 18.0 软件和Excel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功能,对数据库的所有药物及其四气、五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得出药物的使用频率,以及四气、五味、归经的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济阴纲目》所录方剂中的药物进行研究分析。

1.3.5 《济阴纲目》中方剂的高频药物的聚类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将使用频次在50以上的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系统聚类的方法选用Q型聚类,以欧氏距离平方(平方Euclidean距离)作为度量方法,离差平方和(ward法)作为聚类方法。采用树形图(dcndro-gram)显示数据结果,并显示所有聚类。通过聚类分析法,可以把数据中一些相似程度较大的数据归为一类,把一些相互疏远的归为不同的类,从中寻找《济阴纲目》所收录医家的临床用药规律。

2 结果

2.1 纳入结果 经筛选,入選方剂1130首,涉及病种322种。见表1。

2.2 统计结果

2.2.1 药物种类分析 使用药物397种,药物使用频次7892,其中补益药使用频次多达2240次,清热药、温里药、活血药次之,然后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和理气药。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补益药使用率最高,而剩下的药物,在顾及到妇科以虚为主的特点外,还针对患者感受到不同的邪气特点,选用清热(9%)、利湿(6%)、散寒(9%)、解表(6%)的药物以驱邪,使邪去而正安,让机体的阴阳能够恢复平衡,因此可看出以补虚为主,攻邪为辅,攻补结合的治疗特点。

2.2.2 药物性味分析 如图2所示,温、热类药的运用约占一半,反映明代以前的医家认为妇科疾病多为虚寒证,应当以温热为基本大法。正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所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 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在下……经候不匀。”

然而寒凉药的使用也占1/4,经研究发现,主要在卷二血崩门中多见黄芩、黄连、生地等清热凉血药的使用,用于治疗血热出血的崩漏等证,其余的疾病还是多从温补入手。

由图3药物五味的统计而得的数据可见,使用的药物中,甘辛苦3味的运用占极大部分。甘味药能补、能和、能缓,辛味药能散、能行,苦味药能泄、能燥、能坚。妇科疾病的发生多是冲任受损的结果,可以分为虚、实两个方面。虚的方面,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其脉气充盈全赖脾胃后天之本的滋养,若是脾胃气虚,生化无缘,则冲任受损,发而为病。甘味药的运用正是补脾胃之本,比如人参、黄芪等的运用。待脾胃强健,运化正常,冲脉任脉脉气充盈,气血冲和,妇科疾病自愈。又有妇人素体湿盛,或是饮食情志伤脾,脾脏皆困于湿而不得健运,水谷精微无法化生,冲任缺少气血,妇人正常功能无法维持,故发为病,此时当用苦味药燥湿化痰,再配合甘味药补脾胃之不足,俟其健运,化源充足,则冲任调,疾病止。实的方面,冲任气血运行正常,女性的生理功能才能运行良好,若是有实邪侵袭,或是情志所伤,导致气滞血瘀,经络不通,发为痛证。此时运用甘味药以缓急止痛,如甘草、芍药等的运用;辛味药以行气散结化瘀,达到止痛的效果,同时可以发散,使邪气外出,根除病因,如延胡索、川芎等的运用。由此可见这3种不同性味药物的综合运用,是解决妇科疾病根本病因的体现。

2.2.3 药物归经分析 由图5可见,高频药物的归经情况中,前3位依次是:脾、心、肝。女子以血为用,妇科疾病的发生多数与血的异常有关。在人体中,脾与心是与血液关系密切的两个脏腑。心者属火,主血脉,脾者属土,能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从五行上看,两者属相生关系,相互资助;从功能上看,心主血脉,血脉正常运行,需要心气充足,脉道通利,血液充盈,所以脾化生气血,心气推动气血濡养全身,而血液的正常运行又赖脾气的固摄,两者互帮互助。《素问·阴阳别论》言:“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素问·评热病论》曰:“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今气上迫肺,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也。”可见心脾的正常配合,精血化生,冲任脉气血充盛,下注胞宫,则月事正常,可见心脾两脏都是与女子生理病理密切相关的,故书中用药,多入心脾,体现了女子以冲任精血虚损为主的病理特点。

肝者木也,主藏血,调畅气机,疏泄气血,是人体中与血相关密切的脏腑。脾与心生血主血,若要气血运行顺畅,则需肝来藏血及疏泄。又肝肾同源,肾藏先天之精,与生殖月经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若肾水充足,涵养肝木,则血海不竭,疏泄得当,女性生理功能正常运行。若因情志房劳等损伤肝肾,则气血不荣,疏泄不利,如《素问·腹中论》中所言:“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由此用药规律可以总结,书中认为妇科之要在于血,补血调血之要在于肝、脾、心。

2.2.4 常用药分析 其中常用药36种,使用频率见表2。

从表2可看出,《济阴纲目》中药物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当归,多达535次,占常用药总数的10.68%。其次是川芎和芍药。因书中地黄的使用分熟地与生地,若是这两味药频数相加,即排到第2位,排前4的药恰好是四物汤的组成,所收录的方剂中,原方或是方名中含四物汤的方剂有45首,以四物汤为底方化裁的方剂更多,从高频药物情况即可以看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血虚患者经用四物汤治疗4周后,红细胞膜表面的ATPase活性明显增高(血虚状态时该组酶活性低)[6];并可增加血虚大鼠血液中的有形成分[7] ,说明四物汤的补血效果是十分理想的,是《济阴纲目》方剂的代表。

对《济阴纲目》使用频数超过50味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可分为7类,第一类主要为补气健脾药:甘草、炙甘草、茯苓、白术、大枣、人参、黄芪,上述药物可健脾益胃,补气生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充足可令女子每月信事正常,妊娠中又需津血下注胞宫以育胎,分娩时赖津血助胎儿娩出,哺乳时的乳汁亦由血所化生 [8],血对于女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书中所录妇科疾病常常会用补益脾胃的方法,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第二类为温里散寒药:附子、肉桂与干姜,上述药物通过温里散寒来解决妇科疾病中因虚而受寒的主要矛盾,体虚的患者往往体质较弱,易受寒邪入侵,所以书中会用温里散寒药,以补火来驱寒。

第三类为止痛调经药:柴胡、延胡索、艾叶、当归、防风、川芎。妇科病中,月经不调是后人总结出的四大类之一,在书中可见专门的章节记载。当归、川芎可活血调经,用以治疗因瘀血阻滞导致的月经不调。柴胡和延胡索理气止痛,广泛运用于气滞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艾叶、防风为温经祛风,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月经不调,《本草新编》有云:“艾叶祛寒气而温湿痹,安疼痛而暖胎元。……月经可调……。”

第四类为化痰和中药:生姜、半夏、陈皮、白芷、木香。妇科疾病中因中气不和,痰湿致病的情况十分广泛,半夏、陈皮和生姜均为二陈汤中的药物,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效。白芷燥湿止带排脓,木香行气调中导滞。

第五类为补血化瘀药:阿胶、蒲黄、牛膝、熟地黄、香附、桃仁。由于女子以血为本,因此诸多疾病皆与血有关,妇人多因经产而失血,易血虚,血为气之母,血虚则气虚,气无法推动血行,血行缓慢从而出现血瘀。阿胶、熟地黄滋阴补血;蒲黄、牛膝、香附、桃仁活血逐瘀,此类药物主要针对血虚导致的血瘀,通补结合。

第六类为滋阴凉血药:生地黄、牡丹皮、麦冬。主要治疗妇科病中阴虚或血虚发热的病症。

第七类为清热泄浊药:白芍、赤芍、大黄、黄芩、枳壳。黄芩、白芍,能清泻肝火,为小柴胡汤中经典的药对。赤芍凉血散瘀,适用于肝经火热而致瘀的情况;大黄、枳壳降气导滞。上述药物主要针对火热病机,女子以肝为先天,易七情过极化火,出现肝火过旺的实证。

3 结论

3.1 重补脾胃,诸病以劳伤血气为主 《济阴纲目》中,使用药物多归脾经,而大部分药物都有甘味,脾在味为甘,甘味最能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书中补虚药的使用频数最高,多为当归、人参,皆归脾经,当归主补血,人参主补气,以二药为代表,聚类分析的结果中,第一大类也被划分为补气健脾药。书中认为妇科病多与劳伤有关,故治疗妇科疾病首重补益脾胃,生化气血。

3.2 重调气血,以行气为先,以热药为佐 书中四物汤的广泛使用,说明作者重视活血调经。用药中,辛味药使用次数排在第2位,辛者,能行能散,主行气开郁。又女子先天易气滞血瘀,因而致病,辛味多为行气药,行气可助调畅气血,解决妇科病一大核心病机,以达到气血冲和的目的。书中还佐以温药,温补可助阳气升发,阳气可以推动机体功能,驱除寒邪,帮助气血生化,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

将计算机技术与中医理论相结合,基于数据挖掘对《济阴纲目》全书的用药进行分析,并从理论角度阐释书中药物使用的内在规律,深入探究医家的学术思想,从临床角度指导合理遣方用药,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李泾渭,武之望.济阴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2015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3]陈蔚文,周祯祥,于虹,等.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4]叶亮,范欣生,王崇骏,等.方剂数据挖掘研究常用方法探讨[J].医学信息,2008,21(10):1734.

[5]刘培,叶亮,段金廒,等.香附四物汤的组方结构与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138-140.

[6]何东初,刘玉茂,陈如泉.血虚证患者红细胞膜ATPase及四物汤对其影响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6,23(11):483-484.

[7]何永亮,王紅星,霍祥富,等.四物汤对小鼠急性失血性贫血的治疗作用[J].四川省生理科学杂志,1998,20(2):40-42.

[8]李洁旋,潘锐焕.论脾胃学说与妇科的关系[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87

(收稿日期:2017-11-18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中药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的“人事档案”
中药贴敷治疗足跟痛
中药也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