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39例临床观察

2018-09-18 09:41杨永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氯米芬二甲双胍

杨永俊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方法: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78例,将其平均分成对照、观察两组。两组治疗前均进行前期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选择氯米芬作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促排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12%)低于对照组(25.62%);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率(64.1%)高于对照组(30.7%);观察组排卵日(前3d、2d、1d、当日)的卵泡直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除FSH指标外,观察组LH、E2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其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中药促排汤;氯米芬;炔雌醇环丙孕酮;二甲双胍

【中图分类号】R 711.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2-0128-0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PCOS)为临床内分泌代谢功能异常疾病,患者临床多以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及持续性无排卵等生理变化为主要表现,是影响其月经紊乱的主要影响因素[1]。若不及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易导致患者诱发不孕,对其家庭生活均会构成不利影响。临床针对PCOS所致不孕患者主张选择促排卵类药物进行治疗,虽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若药物使用剂量控制不合理,易诱发卵巢过度刺激征等反应[2]。近年来,中医药以整体调节为方法,通过改善患者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症状治疗PCOS,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措施,已成为临床治疗PCOS的优势疗法[3]。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78例进行临床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78例,将其平均分成觀察、对照组。对照组年龄26~38岁,平均年龄(29.44±1.72)岁;不孕年限1~9年,平均年限(4.26±1.23)年;病症类型:26例原发性不孕症、13例继发性不孕症。观察组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28.11±0.79)岁;不孕年限1~8年,平均年限4.39±1.48年;病症类型:23例原发性不孕症、16例继发性不孕症。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本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符合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诊断标准,且男方的精液、女方输卵管等多个生殖器官检测均处于正常水平,并符合以下选项中的其中两项[4]:①排卵稀疏、无排卵;②存在多毛、痤疮等雄激素指标高的临床表现;③患者于其月经周期3~5 d行超声检查时,其结果显示卵巢一侧或双侧存在12个以上直径2~9 mm的小卵泡;④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有生殖系统手术史的患者;合并心、肺、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障碍的患者;遗传因素等所致不孕的患者;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治疗前患者行前期干预,具体方法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国药准字J20140114 ),每日1次,1片/次,患者月经周期第5 d后以温水送服,持续服用21 d为一周期;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2370)每日1次,1片/次,治疗1周后调整药物剂量至每天3次,每次2片,且月经期间正常服药。上述治疗方案均持续治疗3个月。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氯米芬(MEDOCHEMIE LTD(塞浦路斯),国药准字H20140688)进行治疗,50 mg/次,于月经周期第5 d温水送服,持续服用5 d为一周期。共服用4个月经周期。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促排汤:熟地黄15 g,生地黄10 g,仙灵脾10 g,菟丝子15 g,黄精15 g,茯苓15 g,怀牛膝15 g,路路通15 g,女贞子15 g,公丁香5 g,炮甲珠6 g,肉苁蓉12 g,巴戟天12 g,生甘草6 g。患者于月经周期第5 d开始,每日1剂,早晚分温服,5 d为1个疗程。共服用4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卵巢肿大、面色潮红、盆腔不适及尿量增加等不良反应症状。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FSH、LH及E2等激素指标水平及排卵前 3、2、1d及排卵当日的卵泡直径大小。

采取B超监测4个月经周期两组的临床妊娠情况,计算和比较妊娠率。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2%,高于观察组的5.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激素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激素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数据比较,观察组LH及E2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治疗后卵泡直径 观察组治疗后排卵前 3 d、2 d、1 d及排卵当日的卵泡直径大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后妊娠结果比较 两组在治疗的4个月经周期内,观察组的妊娠率为42.86%,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育龄阶段女性引发无排卵性不孕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PCOS则是其中常见的因素之一,且症状类型属于高度异质性的临床征候群,患者临床多以内分泌失调及代谢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4]。因此,临床治疗前应有效解决其内分泌、代谢功能异常等临床问题,为后续治疗及受孕奠定基础。炔雌醇环丙孕酮能有效抑制LH分泌、降低卵巢源性雄激素的分泌,针对性改善患者体内雄激素指标过高问题[5];二甲双胍作为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能对患者体内过高的肝糖原异生指标、葡萄糖易生酶活性起到降低和抑制作用,有效改善其胰岛素抵抗问题,增加卵泡对FSH反应的灵敏度,进而提升其排卵、妊娠概率[6]。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卵泡直径、妊娠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清激素指标水平(LH及E2)均优于对照组(氯米芬),表明中西医结合方法具有较高可行性。氯米芬能有效提高不孕症患者排卵速率,但其长期使用易对患者输卵管及子宫内膜造成不利影响,且易导致其宫颈黏液出现过度粘稠问题,不利于精子穿透形成妊娠胚胎,且药物剂量后期的加大使用会促使患者诱发卵巢肿大、盆腔不适及尿量增加等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反应,安全性较低[7]。中医指出PCOS所致不孕以肾精不足、瘀血凝结阻滞及宫寒不育为主,故治疗应以补肾气、理气血、散寒瘀为宜。中药促排汤中,熟地黄、生地黄、怀牛膝及女贞子是滋阴养血的良药,具有补肾养阴、益气活血的功效,能通畅患者胞脉、充盈阴血;黄精、茯苓具有补脾益气, 化湿利水的作用;菟丝子、巴戟天、仙灵脾、公丁香及肉苁蓉有温肾补阳、暖宫驱寒之效;怀牛膝、路路通、炮甲珠能起到通经活络和活血散瘀的作用。研究表明[8],补肾活血类中药能促进女性卵巢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其卵泡发育及成熟进度;可调节女性月经周期,促进卵子正常排出,并提高促性腺激素的合成、释放速率。将上述药物联合用于PCOS不孕患者治疗中,是改善其激素指标、提高胚胎着床率的有效方案,且中药不良反应少,是增加患者受孕成功概率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采用中药促排汤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可改善患者血清激素水平,提高卵泡直径及妊娠成功率,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昱,刘超.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多囊卵巢综合征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2):89-92.

[2]程周霞,柳顺玉,阮祥燕.9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多阶段促排卵治疗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4):468-470.

[3]吴惠文,潘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4,43(25):3349-3350.

[4]谷偉军.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国内外指南解读[J].药品评价,2016,13(3):5-8.

[5]刘宝,孙文洁,林奕,等.不同剂量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对内分泌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20):3176-3178.

[6]向大清,陈玲,曾林.氯米芬与他莫昔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2):284-287.

[7]刘岚,朱昊平.氯米芬与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中促排卵作用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4):343-346.

[8]梅全喜.简明实用中药药理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114.

(收稿日期:2018-05-11 编辑:陶希睿)

猜你喜欢
氯米芬二甲双胍
探讨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
二甲双胍+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效果研究
二甲双胍治疗喹硫平致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氯米芬联合绒促性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
氯米芬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氯米芬结合热敏点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2例
达因-35及二甲双胍预处理后联合来曲唑治疗氯米芬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