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baPWV的差异性分析

2018-09-19 02:07邓家国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造影硬化斑块

邓家国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是脉搏波在踝动脉和肱动脉之间的传导速度,其不仅可以提供外周动脉管壁僵硬程度的信息,也能提供中心大动脉的弹性参数和管壁僵硬程度,对评估人体血管功能状态具有重要意义[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劳累性心绞痛(SAP)患者的动脉僵硬度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是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基础。baPWV作为一种简单、无创的检查,近年来在临床上的使用愈发受到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baPWV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其在ACS、SAP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8例,女性48例,年龄46~84岁,平均年龄(65.31±10.21)岁。所有患者常规签署知情同意书。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s 法常规体位投照,取多部位造影,各投射体位中取最大狭窄程度的血管作为病变狭窄程度。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ACS组、SAP组及狭窄<50%的无明显病变组(对照组)。其中ACS组92例,SAP组46例,对照组28例。

1.2 参数指标 入院后予以采集病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有无吸烟史。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使用日本欧姆龙科林全自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取左右两侧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均值。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包,组间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2 三组间相关参数的比较 三组数据分别行组间的t检验以及χ2检验,三组间性别比、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的年龄小于SAP组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三组间SAP组高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baPW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间相关参数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baPWV值的比较,cm/s)

表2 两组患者baPWV值的比较,cm/s)

项目 n ACS组 SAP组 t P≤60岁 341393.2±227.81542.5±247.6*1.0870.032>60~≤70岁 561542.4±243.41781.2±277.1*2.1120.008>70~≤80岁 461793.7±265.12011.3±267.8*2.0260.009> 80 岁 302000.6±287.92106.5±286.30.0890.135

2.2 两组患者各年龄段baPWV值的比较 年龄是baPWV最有影响的因素,所以我们按患者的年龄将患者分为四个年龄组,比较baPWV在ACS组和SAP组各年龄段间的差异,结果提示在≤80岁的各年龄组中SAP组的baPWV均高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随中国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发展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不典型的CHD患者得以明确诊断。但是CHD的不同临床类型SAP与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区别和关系仍然值得进一步去研究。

本研究中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狭窄<50%的无明显病变组占16.87%,同其他学者的研究相仿[2],ACS组、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病年龄较小,高密度脂蛋白低于SAP组和对照组,baPWV各组间也存在差异。说明CHD患者的类型不同,血管僵硬度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ACS和SAP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同时虽然两者都伴有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但是两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病理表现不同。ACS的斑块为易损的不稳定斑块,其特征是脂质沉积,纤维帽薄和炎性细胞浸润,易损斑块的破裂、溃疡、伴随血栓的形成,导致冠状动脉栓塞,发生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危险性高。SAP的斑块为稳定的钙化斑块,其特征是脂质核心小,纤维帽较厚,炎症反应轻,较稳定不易破裂,相对危险性较低。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有效的评估动脉僵硬度,对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baPWV作为一种简单、有效、无创性的指标,在个体随访中具有可重复性好的优势,近年来被广泛运用于评估主动脉僵硬度和动脉弹性,其能综合地反映各种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研究表明,baPWV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良好预测指标,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具有较高的baPWV[3]。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SAP组、ACS组及对照组的baPWV,三组均高于正常人群,三组间SAP组高于ACS组及对照组,提示SAP患者的全身血管的僵硬度较高。ACS组与对照组间baPWV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是由于本研究中的对照组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健康人群,而是怀疑CHD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因为他们也有一些冠状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所以也伴有baPWV的升高。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AP组的年龄高于ACS组及对照组,由于年龄是影响baPWV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我们分别比较了baPWV在ACS组和SAP组各年龄组间的差异,发现在两组患者中baPWV随年龄组增长而增高。此外,在各年龄组中SAP组的baPWV均高于ACS组,在>80岁的年龄组中SAP组和ACS组的baPW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的baPWV值在≤60岁的患者中接近正常范围,提示在年轻的ACS患者中baPWV对全身动脉损伤的评估价值不大。baPWV受血管内硬化和钙化斑块的影响,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在CHD患者发病中起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血管的僵硬度并不一定成正比。SAP患者的全身动脉的僵硬度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程度呈正比,但是在ACS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的发展和全身动脉硬化的程度并不同步。有研究表明,在SAP患者中当冠状动脉狭窄超过动脉的75%,可以出现胸痛等心脏症状,但ACS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超过动脉的50%即可出现症状[4],提示虽然SAP患者的症状较轻,但是比ACS患者动脉硬化及病变的程度重,SAP组的baPWV高于ACS组同该原因相关。所以baPWV在预测SAP患者的疾病进展中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指标,但是并不适用于ACS患者。ACS突然发生,并且进展迅速,经常导致猝死。目前ACS发病前难以预测和检测,baPWV虽然不能预测ACS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但是baPWV的升高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的僵硬度,有助于ACS的早期发现,并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此外有研究证明治疗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改善全身血管僵硬度的作用,可能更有效地预防CHD患者的疾病进展,监测baPWV数值的降低可以有效评价治疗疗效[5]。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CHD患者可以常规检测baPWV。一方面baPWV可以有效评估全身血管僵硬度,指导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进一步鉴别SAP和ACS患者。同时在预测SAP患者的疾病进展中是一个很好的观察指标,并对监测CHD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造影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责任斑块狭窄度及颅内斑块总数与复发性卒中相关:基于高分辨血管壁成像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