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8-09-19 02:07韩秀秀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头晕发作

韩秀秀

慢性脑供血不足也被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具有短暂性和突发性的临床特征,并且反复发作,给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因此而引发一系列的不良情绪,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信心[1]。慢性脑供血不足病程漫长,短期内无法完全治愈,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发生程度不一的头痛、头晕症状,给患者的身心均造成巨大痛苦[2]。临床实践发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增加其治疗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效果。我科对42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旨在能更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加速其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3.8±7.7)岁;病程4个月~3年,平均(1.8±0.9)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6±7.5)岁;病程3个月~4年,平均(1.9±0.7)年。①入选标准:均符合1990年日本提出的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3];经CT检查未见管性器质性脑病变;同意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②剔除标准:合并肝肾、心肺疾病者;合并精神异常、交流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两组患者普通资料比较(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如入院接待、环境护理、病情评估、用药指导以及病情监测和预防不良反应发生等。

1.2.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患者由于长期受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折磨,极易出现消极情绪,感到焦虑、恐惧和烦燥。护理人员应亲切地与患者进行交谈,引导其诉说内心想法,对其遭遇表示理解,给予充分的关心和鼓励。例举成功的治疗案例,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指导其通过看报、看电视、听喜欢的轻音乐和对亲人、医护人员诉说来释放内心的不良情绪,保提乐观、开朗的愉悦心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②健康宣教:给予患者发放健康知识、疾病知识手册,以便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查阅。并且给予患者一对一的相关知识讲解,详细的告知其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目的,以及相关防治知识和注意事项。告诉患者不能擅自更换药物,增减用药剂量或停药。嘱咐患者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确保充足的睡眠,禁食煎炸、油腻、辛辣和刺激性大的食物,戒烟戒酒等。③运动指导:按照患者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户外运动计划,如慢走、打太极拳和散步等有氧运动,运动需循序渐进,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每天可保持最少30 min。④饮食指导:按照患者自身的营养状况和病情需要给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让患者多进食富含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控制高胆固醇、动物性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确保充足的营养供给,增加机体免疫力。⑤按摩护理:指导患者轻轻按柔四神聪穴、太阳穴和百合穴等穴,以加速头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头部血氧含量;同时有利于镇静和缓解患者血管疼痛。每日按摩3次,每次10 min。⑥出院指导:教会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血糖的变化,嘱其按时用药,坚持运动,按时复诊。防止并发高血压、冠心病以及糖尿病等疾病,随时保持良好的心态。组建QQ、微信等网络交流平台,让患者在院外遇到问题时可通过交流平台进行咨询,并安排医护人员按时进行解答和分享相关疾病知识。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及时了解患者院外的康复情况,给予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4],此量表共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等4个维度,共20个因子,74个条目每个项目按Likert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头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头晕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参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头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表1 两组头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比较

组别 n 头晕发作频率(次/月) 持续时间(min)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2 5.5±1.2 1.2±0.4 8.9±1.7 3.9±1.3参照组 42 5.4±1.1 3.3±0.7 8.7±1.5 6.4±1.5 t 0.398 16.881 0.572 8.162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41.41±4.7655.54±8.12 44.28±7.7456.79±4.57 41.75±19.2452.71±16.87 42.15±19.4253.29±15.54参照组 41.38±4.8846.16±7.85 44.33±3.7247.12±4.43 41.71±19.2744.21±17.33 42.06±19.6345.16±15.39 t 0.028 5.382 0.038 9.846 0.009 2.278 0.021 2.40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脑供血不足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而致的脑功能障碍,此疾病的发生同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5]。慢性脑供血不足会使患者发生头晕和头痛情况,每次发作时通常持续数分钟,并在1小时内恢复正常,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此症状会愈加严重,可导致患者知觉障碍以及瘫痪等[6],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患者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焦虑、抑郁和烦躁等不良情绪,丧失治疗信心。因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的护理干预只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还不具全面性和系统性,无法顾及到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出院后的护理干预等[7]。综合护理通过心理指导让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改善或消除,帮助其建立的治疗的信心;通过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的避免了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养成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通过运动指导和饮食指导增强了患者抵抗力和免疫力;通过穴位按摩改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最后通过出院指导,及时了解患者的院外康复情况,随时给予帮助和解答其所遇到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头晕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参照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充分的说明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采用有效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控制其头晕发作频率,缩短持续时间,消除和缓解患者痛苦,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头晕发作
防跌倒,当心直立性头晕或眩晕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头晕和眩晕有何区别
半胱氨或能逆转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过程
单眼发作的原发性急性房角关闭双眼生物学参数差异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老头晕
头晕晕的,好像中暑了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