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症伴高血压病患者疗效观察

2018-09-19 02:07刘晓燕王玉梅郑德琴
安徽医专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入院出院住院

张 娟 刘晓燕 王玉梅 郑德琴 方 丽 高 文 刘 涛

抑郁作为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因素,一直为人们所共识,近年来不少的研究仍然肯定抑郁与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国内学者戴伦认为抑郁加重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使血压更难控制,而高血压又常常加重抑郁症症状[2]。笔者在精神科工作实践中,观察到在我科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中,抑郁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病例屡见不鲜。我院老年精神科对住院患者中的老年抑郁症伴有高血压病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采用精神科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其住院期间的血压变化,并对入、出院期间分别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两种量表评分及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6年患有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病住院患者1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选择2017年我科患有抑郁障碍合并高血压住院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在采取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入选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9.94±8.90)岁,住院时间为15~66天,平均(32.75±15.98)天。观察组28例,男7例,女21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68±8.96)岁,住院时间为6~50天,平均(28.0±10.26)天。两组年龄和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符合抑郁障碍和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具有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过HAMA和HAMD两种量表测评得分资料;患者及其家属知情;患者意识清醒,能较好的配合护理干预,并能正确回答量表评分时回答问题。②排除标准:在患有抑郁障碍和高血压病的同时,还伴有其他影响血压的严重疾病的患者;住院期间缺少完整的测量血压资料;住院期未完成入院、出院两种量表测评或测评资料不全的患者;不愿配合或不能配合护理干预或量表测评的患者,均予以排除。

1.3 方法

1.3.1 出入院测评 44例纳入对象,入院时都经明确诊断为抑郁障碍、高血压病。同时均应做HAMA和HAMD两种量表测评分,测量血压记录;对44例患者出院时也必须做HAMA和HAMD两种量表测评分,测量血压。

1.3.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对症处理及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疗程同治疗组。

1.3.3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对症处理及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的措施有:①营造一个良好的诊疗个环境,保障受试抑郁症患者所在的病房整齐、安静、通风且空气清新自然,让患者所在病房充满温馨和舒适感。②耐心的倾听并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使患者有充分的宣泄机会,疏导不良情绪。③对患者进行抑郁症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宣讲和教育,帮助其消除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治疗,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④教会患者适度的放松方法,教会患者头部放松和四肢放松法,尽量缓解患者消极不良情绪。心理干预措施在患者入院即进行,为期7天,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干预时间为20分钟左右,干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住院天数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住院天数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住院天数的比较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 平均住院天数(天)观察组 28 68.60±8.96 28.0±10.26对照组 16 69.94±8.90 32.7±15.98 t 0.88 1.01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压值比较 ①组间比较入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观察组出院时其收缩压的降压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②组内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P<0.01),显示其降压效果明显,并且其血压值均达到正常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压值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压值比较

注:Δ与入院时组内比较P<0.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

组别 n 入院 出院收缩压 舒张压 收缩压 舒张压观察组 28137.5±11.8287.5±7.37122.0±11.06※ 79.89±7.14※对照组 16138.7±8.8587.8±9.48 127.8±9.66Δ 81.63±7.63Δ t 0.35 0.12 1.96 0.75 P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压、脉压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院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脉压差与入院时都有所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压脉压差的比较,mmHg)

表3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压脉压差的比较,mmHg)

注:※组内比较。

组别 n 入院时血压脉压差出院时血压脉压差 t P观察组 28 49.64±7.56 41.04±8.99 3.89※ <0.01对照组 16 50.93±5.2346.19±6.89 2.19※ <0.05 t 0.60 1.99 P>0.05 <0.05

2.4 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HAMA和HAMD两种量表得分比较 ①HAMA入院时测评,对照组得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出院时对照组仍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P<0.05)。但出院时两组得分却比入院时减少,焦虑症状均好转,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入院、出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6,P<0.01),对照组入院、出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P<0.01)。见表4。②HAMD入院时两组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4.75,P<0.01),出院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但出院时两组得分均比入院时间少,抑郁症状好转,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入院出院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30,P<0.01),对照组入院出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66,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HAMA、HAMD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和组O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出、入院时HAMA、HAMD量表得分的组间比较和组O比较,分)

组别 n HAMA量表得分 t P HAMD量表得分 t P入院 出院 入院 出院观察组 28 15.79±5.93 3.87±3.16 9.16 <0.01 37.35±7.44 5.54±6.26 17.38 <0.01对照组 16 19.43±3.42 5.56±3.44 16.13 <0.01 24.93±9.73 6.44±4.72 15.66 <0.01 t 2.25 1.98 4.75 0.50 P<0.05 <0.05 <0.01 >0.05

3 讨 论

抑郁障碍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比正常人高1.6倍[3]。抗抑郁的治疗、心理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不仅有效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还可增强降压的效果,而且明显地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愈后[4]。

本文笔者对44例焦虑抑郁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患者进行了精神科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后,发现两组患者出院时的HAMA和HAMD两种量表评分都显著低于入院时,患者的抑郁症状都得到明显改善(P<0.01),而与此同时,出院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都呈显著地下降,接近正常水平,即验证了抑郁的症状改善导致了血压下降的论点。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文中观察组出院时的收缩压比对照组低,也显示了观察组是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与精神科常规护理相结合,对降低患者的收缩压的效果更好。同时,还显示观察组对患者血压值的脉压差降低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在对精神科常见的抑郁与高血压同时存在的患者,除了有效的治疗抑郁症和治疗高血压的措施外,还应当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普及抑郁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等有关知识,从而减轻缓解患者抑郁症状,控制和降低血压水平,进一步提高抑郁和高血压并存患者的综合临床治疗的疗效[5]。

猜你喜欢
入院出院住院
妈妈住院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