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声乐大赛”之旅

2018-09-19 08:07
歌唱艺术 2018年6期
关键词:半决赛咏叹调出场

李 鳌

比赛前——“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学习声乐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也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此次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2018“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声乐大赛”,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在欧洲本土举办的国际顶级声乐大赛。在赴比利时前的那段时间里,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一是因为这个比赛对于选手所演唱的作品风格和数量要求都很高。从第一轮到决赛轮,我一共需要准备十八到二十首作品,而这些作品需要涵盖从巴洛克时期直到“现代派”几乎所有时期和风格的歌曲。这对一个歌者的修养、素质、能力和体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二是因为歌剧起源于欧洲,那里的每一个人至少都会说两种语言,我所演唱的几乎所有作品,听众差不多都知道,甚至都会唱。我唱的歌词,如果他们听不懂,那说明我的发音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当我在演唱时,会感觉除了正式的评委外,在座的每一位观众都是编外的评委,压力很大。三是因为我太太的预产期是五月底,医生告诉我时间还有可能提前,这是我第一次当爸爸,所以特别不想错过这个激动而神圣的时刻。四是很多朋友都提醒我:“你已经比过很多大赛了,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见好就收吧。这个比赛是欧洲最难的比赛之一,高手如云,万一第一轮就被淘汰,多丢人啊!”

上述这些原因让我非常犹豫是否要去参加这次比赛。不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前往比利时,毕竟能从十八个国家的三百六十位选手里被选中前往布鲁塞尔参加决赛,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胜利了。另外,比赛还可以帮助我拓宽曲目量,提高自身的整体实力和音乐素质,同时也能有机会听到全世界同龄人的演唱,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启发,这些经历都将是无价的财富。而且,以我之前比赛的经历来看,不管比赛结果好与坏,都会有很多收获、感悟与启发,加上家人都非常支持我,所以我坚定地踏上了去比利时比赛的征程。

颁奖典礼现场

第一轮——“不明飞行物!”

按照“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声乐大赛”的章程,组委会将每一位选手都安排寄宿在当地的居民家中。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后,我也见到了我的寄宿家庭的房主玛廷(Martine)太太,一个很温和且很善良的比利时人。当天下午,玛廷太太就带着我去大赛组委会报到了。到了报到的大厅,便看到了熙熙攘攘一屋子人,能够比较清楚地辨认出谁是参赛选手,谁不是。报到结束后,是抽签环节,我抽到了一个比较靠前的签号——七号。经常比赛的人都知道,签号靠前是比较吃亏的。而且这个比赛的规则是,这个签号会一直跟随你走到最后。打个比方,第一轮比赛结束后,如果一号到六号选手都被淘汰了,那么我就将成为半决赛里第一个出场的选手,进了决赛也一样是第一个出场。所以我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既然出场顺序不占优势,那就一定要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要一出场就让评委和观众记住我,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绝对不能慢热,否则我将极有可能会在第一轮就被淘汰。

第一轮比赛,于比利时当地时间5月1日下午2点在布鲁塞尔弗拉热(Flagey)音乐厅正式开始。我在第一轮里演唱了两首歌剧咏叹调:第一首是贝多芬的德语歌剧《菲岱里奥》中皮萨罗的咏叹调《哈!终于等到这一刻》;第二首是比才的法语歌剧《珀斯城的美丽姑娘》中拉尔夫的咏叹调《当爱情的火焰已熄灭》。没等多久,就轮到我出场了。在上场前的几分钟准备时间里,我感到既兴奋激动,又有点儿紧张,还有一种特别想唱的冲动。作为一个“比赛专业户”,我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十分钟后,我完成了两首作品的演唱。我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角色当中,就像在演歌剧一样。由于太投入,具体在舞台上怎么唱的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第二首咏叹调唱完后,我哭了,心里很难受。大概过了七八秒,我被观众们雷鸣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bravo”给唤醒了。下场后,我对于自己在第一轮比赛的表现还算满意。第二天,布鲁塞尔当地媒体就对我的演唱做出了第一次评论,意思大致为:“来自中国的李鳌就像一个不明飞行物一样闯进了人们的视野,我们对他能走到最后毫不担心。”

看到这个评论后,我还是蛮开心的。首先这说明我在比赛前部署的战略方针,有了不错的效果;其次我的法语歌、德语歌没有被指出什么大问题。此外,我还是挺喜欢我的这个新绰号——“不明飞行物”,至少比“表情帝”更喜欢一些。

半决赛——华丽转身!

第一轮比赛结束后,五十五位参赛选手中仅有二十四位进入半决赛,另外三十一位选手被淘汰出局。虽然我成功晋级,可还是有些为没有晋级的选手感到难过。但是,比赛就是这么残酷,有人留下,就有人离开,这或许也正是比赛的魅力所在吧。

半决赛的规则是,每位选手准备两组曲目,曲目总时长在二十分钟左右。比赛前,由评委会决定选手具体演唱哪一组曲目。我的第一组曲目是自己比较擅长且身经百战的一套曲目,包括莫扎特的歌剧《唐璜》中仆人莱波雷洛的咏叹调《我的夫人,请看这张名单》,舒伯特的艺术歌曲《魔王》,亨德尔的歌剧《奥兰多》中佐罗阿斯特罗的咏叹调《暴风骤雨中出现一颗明星》和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的谣唱曲《你是假装入梦乡》。第二组曲目是我平时不怎么在比赛和演出中使用的一套曲目,包括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婚礼》中医生巴托洛的咏叹调《复仇》,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七首《在河上》,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容忍》和威尔第的歌剧《唐·卡洛》中老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咏叹调《我只愿睡在我的龙床上》。应该说,这两组曲目的难度和分量旗鼓相当,只是第一组更熟,第二组略生。其实在我的心中,我更希望评委能抽到我准备的第二组曲目。一是因为老曲目唱的次数太多,没有任何新鲜感和创造力了,只是平稳完成,不会再有什么惊喜。二是因为我在第一轮比赛里已经向评委和观众展示了我的激情和奔放,半决赛很想静静地站在舞台上,干干净净地唱一唱感觉和音乐线条。结果不出我所料,评委选择了我的第二组曲目。我对自己在半决赛的演唱还是基本满意的,尤其是我在弱音的控制上有了较大进步,以前在比赛或演出中,我轻易不敢弱唱,一是怕出“事故”,二是怕台下听不见。这次半决赛的演唱,在这个技术难点上有了新突破,我的心里有种很兴奋的感觉。再来看一看半决赛后,当地媒体对我的演唱的评论,意思大致为:“气场强大、令人肃然起敬的中国男低音李鳌专注于他的戏剧性演唱和表演,并结合了两首著名的歌剧咏叹调——莫扎特和威尔第的作品呈现出来,另外两首舒伯特和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歌曲也同样具有极强戏剧性。”

说个题外话,布鲁塞尔整个城市对于古典音乐的审美品位相当高。不管是媒体在报道中的评论和观点,还是普通民众在赛后的品评,都颇为专业。甚至,他们预测的每一轮晋级的选手都与评委会宣布的结果几乎相同,命中率很高。不得不赞叹这座城市极高的文化修养和欣赏品位!

决赛——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共有十二位选手进入决赛。在抽签时所做的假设终究还是成为现实,前六位选手都相继惨遭淘汰,我将在决赛中第一个出场演唱。在决赛中,我要演唱的作品包括罗西尼的喜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医生巴托洛的咏叹调《作为一个大夫》,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哲学家科林的“大衣歌”和拉赫玛尼诺夫的歌剧《阿列科》中阿列科的咏叹调《人们已入睡》和第一轮演唱过的比才的法语歌剧《珀斯城的美丽姑娘》中拉尔夫的咏叹调《当爱情的火焰已熄灭》。一共四首咏叹调,需要一口气唱下来,而且是交响乐队伴奏,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以前从未这样唱过,心里很没底。

可能是因为第一个出场,备感压力;也可能是对于一口气唱四首咏叹调没有十足把握;抑或是比赛战线拉得太长,精力、体力都有些吃不消……在决赛开始的前两天,我的嗓子开始有些不受控制了。以前能轻松唱到的音高,现在唱得费力不说,还很容易出现破音。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开始疯狂地、反复地练习那个唱不好的音。结果,不但没有唱好,反而更糟。根据我的经验,像这样一直练下去,只会越练越差,必须立刻停止练习,于是我强迫自己噤声一天。但是,这种糟糕的状态依然没有好转,并且一直持续到决赛当天晚上。离出场还剩十分钟的时候,我依然唱得很吃力,甚至产生了要弃赛的想法。我非常沮丧,自己坐在休息室里,静静地想着这段时间我的几位老师对我歌唱技术方面的建议。他们大致的观点都是觉得我唱得过于戏剧化,建议我唱得简单些、轻一些。我想,今晚如果想把这四首作品唱下来,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了。

决赛的钟声如约敲响,我站在舞台上,心中反复告诉自己,今晚肯定不能用以前的歌唱感觉了,我必须要用不一样的状态,才能完成今晚的表演。我开始了自己的演唱。我唱得很轻,轻到根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完全没有了半决赛中那种雄浑的男低音的声音。二十分钟后,我完成了自己的表演,布鲁塞尔的观众依然对我的演唱报以热烈的掌声和不间断的“bravo”喝彩声;可我已没有心情去享受这美妙的时刻,礼节性的鞠躬致谢后,沮丧地回到了休息室。我感觉自己唱“砸”了。打开微信后,映入眼帘的信息却让我有点儿懵,我收到的称赞和祝福信息比半决赛时的还多。尤其是我的恩师魏凡俭教授的信息,老师说,他太喜欢我今晚的演唱了,我把他唱哭了,从未听到我状态这么好过,比半决赛又上了一个台阶。魏老师和我已有十三年的师生情了,我了解老师的性格,他对我的要求很严格,几乎很少夸我,总是提醒我演唱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可是今天我唱“砸”了,老师反而把我夸成这样,我想老师是怕我受不了打击,才用心良苦地这样安慰我。还有我的家人、朋友、学生,他们都很兴奋地说我今天的演唱十分精彩,我觉得全世界都在安慰我……

本文作者与魏凡俭教授(左)

直到第二天,大赛官网发布前一晚比赛的视频,我听到了自己的演唱后,惊讶地发现,我确实唱得还不错,有些地方又有进步。我顿时明白了一句自己经常听到也经常跟学生们讲的话:“当你听着自己声音很大的时候,说明你的声音没传出去;当你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时,说明你把声音送出去了,这才是好的声音。”我的种种声音上的不舒适,原来是冥冥之中,我的身体和声带在与我的不适当发声方法做对抗,想让我在决赛中唱出更好的感觉。那一刻,真的有一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快感!或许也只有在比赛这种非常时刻,才会出现这样神奇的灵感吧!

赛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终,我获得了2018“伊丽莎白女王国际声乐大赛”的第三名,创造了中国选手在此项大赛的历史最好成绩。此后两个月的时间里,大赛组委会还会给获得前六名的选手安排将近三十场音乐会。我也在比赛结束后的第一天就接到了波兰波兹南歌剧院的邀请,将于2019年1月在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饰演魔鬼梅菲斯托。

是比赛就会有输赢,对于年轻歌者来说,通过比赛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有了新的感悟;结识了新的同行朋友,相互切磋技艺;听到评委和前辈给出的中肯建议;接到新的音乐会、歌剧院演出合同等;这些远比输赢重要得多。英国诗人雪莱说:“流星在选择中下沉,太阳在选择中上升。你选择放任,结果一定是失败;你选择勤奋,明天一定会更好。”学习声乐没有速成法,万万不可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一定要脚踏实地不断钻研、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会不断进步。衷心地祝福每一位学习声乐的朋友能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声乐艺术的殿堂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猜你喜欢
半决赛咏叹调出场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还没出场,就已出局
咏叹调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老李的咏叹调
比德尔曼200自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