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法治化路径

2018-09-20 00:40彭可慧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法治化精准扶贫

摘 要:精准扶贫是我国扶贫计划的重要战略,改善贫穷地区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直是党不断追求和努力的目标。随着扶贫项目的不断增多,精准扶贫工作也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精准扶贫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要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扶贫法治化建设刻不容缓。为了把精准扶贫落实到实处,就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才能保障扶贫的可操作性、长远性。

关键词:精准扶贫;法治化;路径选择

精准扶贫是我国转变扶贫方式的必要途径,也是践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内在要求。只有通過法治化的途径,才能有效地做到精准扶贫,做到精准扶贫有法有据,内容充实完善,应对生活实践里各类疑难问题。

一、精准扶贫法治化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打开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局面,标志着我国法治进程得到了很大的突破。法治可以保持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路线,执政方针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精准扶贫项目进行到现在,成效并不显著,对于精准扶贫进展中的疑难复杂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加快形成法治扶贫的新形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精准扶贫法治化的现实问题

目前,制约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不相称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精准扶贫没有专门立法

我国精准扶贫的开展依据是《中共重要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决定》和中央国务院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等等,没有一部具有上位规范性的条例,工作落实下来确实很难。地方上纷纷颁布的重要文件,但是地方上的文件都是一些原则性的文件,并没有实质性的要求。

(二)精准扶贫实际运作的不规范性

单单靠法治化的基础上,也是无法在现实操作中流畅顺利。“精准”这个词如何定义也是一个难题。我国从实施到现在,一直在细化扶贫的对象,将对象都固定在个人身上。但是在贫困户的识别上,由于没有法律的规范性的范围,很多不符合要求的变成了扶贫重点,或是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没有列入名单。

三、我国精准扶贫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为了让精准扶贫达到它应该发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群体的基本权益,就必然要将精准扶贫纳入法治化的轨道里,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精准扶贫立法工作,完善法规规章,因地制宜推进地方立法。

(一)善于利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够规范规则,遵守法律的底线,凡事要在已有的程序和法定权限内行使。要坚持科学地、规范地、合理地运用法律规范,善于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在扶贫规划编制、项目安排等具体方面,逐步提高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水平。在扶贫进行时,要做到程序合法、公平、公正、高效,关注扶贫对象,切实解决问题。

(二)建立权利救济保障机制

在政府进行精准扶贫时,缺乏监管机制,在政府有不当作为时,贫困对象的权益就很有很能遭到侵害。建议模仿劳动法中保护弱势群体的方法,建立和工会职能相似的机构,扶贫协会等,来弥补单个贫困者势单力薄,增强贫困群体和政府的谈判协商的话语权。

诉讼是公民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线,所以在扶贫过程中,对保护扶贫对象的权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当把扶贫群体纳入行政公益诉讼当中,并鼓励贫困群体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推动精准扶贫的开展。

(三)建立政府扶贫权力规范机制

在前面的论述里,精准扶贫在进行时,很容易被政府干涉或者暗箱操作,大大地降低了精准扶贫的效率。具体而言,就要具体明确政府各个部门的分工,要求各司其职,不得越权,相互合作。在犯错误时,建立政府扶贫责任追究机制来维护扶贫活动顺利进行。

(四)完善扶贫立法体系

推进扶贫立法,在实践里和法律法规有效衔接,才能实现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首先在立法中,将使用范围明确规定在农村贫困地区,包括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县、片区县和贫困村。其次,在立法上,调整的对象需要具体的明确下来。扶贫对象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认定,根据法律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最后要规范法律责任,不只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等,其他相关主体责任和相应的法律救济途径也要有所涵盖。

四、结语

哈耶克说过:“良好的制度、利益共享的规则和原则,可以有效地引导人们最佳地晕运用其智识从而有效地引导有益于社会的目标的实现”,精准扶贫同样需要良好的制度和规则支持,也就是将精准扶贫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用法治化来保障精准扶贫的进行,也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解龙.经济新常态中的精准扶贫理论与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5年出版.

[2]刘秋朵.以法治思维推进扶贫开发工作[N],西藏日报,2016-10-15.

作者简介:

彭可慧(1995~ ),女,法律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法律硕士(法学)。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法治化精准扶贫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