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2018-09-20 05:53杨谨瑜
价值工程 2018年26期
关键词:文化保护旅游资源怒江

杨谨瑜

摘要:旅游资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能推动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怒江大峡谷具有独特的地貌,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民族文化保存完好。云南旅游事业的繁荣,加速了怒江大峡谷的旅游资源开发进程。近年来,随着外界新鲜事物的不断涌入,怒江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服饰及建筑等方面逐渐发生了变迁和融合。对怒江大峡谷的旅游开发,需坚持科学规划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对重点民族区域实施保护,要尊重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建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Abstract: Tourism resourc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inority culture, it can not only promote local economy, but als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e. Nujiang Grand Canyon has its unique landforms and well-preserved ethnic culture of Lisu, Nu and Dulong. Yunnan's prosperity of tourism accelerates to develop Nujiang Grand Canyon's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influx of new things into Nujiang ethnic region, its language, dress and architecture have been gradually changed and integrated. For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Nujiang Grand Canyon, we must adhere to scientific planning, uti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ethnic region, we must respect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ulture so as to establish a healthy development mechanism for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benefits between minority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關键词: 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保护

Key words: Nujiang River;minority culture;tourism resources;cultur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6-0276-02

0 引言

民族文化是怒江大峡谷的重要资源,也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资源,保护民族文化不是目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造福于当地人民和地方经济,并进而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1 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1.1 民族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资源涵盖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包括自然和人文两大类型。民族文化作为人文类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包含了可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很多资源,如民族村落、建筑形式、生活方式、服饰、饮食、婚丧习俗、宗教信仰、音乐歌舞、节庆活动,等等,既包括了物质文明,也涉及了精神文明[1],具有比较高的开发价值。云南是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民族文化是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而怒江大峡谷作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其高山峡谷、江水并流的地貌时,孕育和保存了古老、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为发展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1.2 发展旅游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

民族文化一般习惯是指少数民族文化,怒江大峡谷的民族文化也是如此。由于自然、社会和历史的原因,民族文化保持了自己的特色和内涵,但面对交通发达、信息开放、文化交流、人员流动,民族文化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服饰、语言、生活习俗逐渐淡化、变异甚至消失。世界各国保护民族文化的实践证明,简单的保护措施并非成功之举。要使民族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必须在利用和发展中寻找出路,通过使它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唤醒本民族对民族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和觉悟,自觉地去保护、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2]。

2 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困境

2.1 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怒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它包括了物质文化、习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由于大山阻隔、交通不便,所受外来影咱相对较少,民族文化保持了较好的纯正性、完整性、延续性。

①民族文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95%,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是傈僳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怒族、独龙族唯一集中的区域;此外,兰坪县是全国普米族聚居的地区之一。因此,怒江是全国傈僳族、怒族、独龙族、普米族文化最具典型性的区域,也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

②民族文化保存得比较完整。除城镇和怒江公路沿线的一些村落,在建筑、服饰、语言、生活等方面受到外来文化的明显冲击以外,民俗节庆、宗教信仰、音乐歌舞都较好地保持下来;而在独龙江流域、远离公路的怒江流域,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至今仍保存完好。

③民族文化有一些独具魅力的开发亮点。例如:至今仍处于半封闭状态的独龙江流域,具有浓郁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丙中洛青那桶、扎那桶等地的怒族民居建筑,傈僳族的澡堂会、四声部合唱,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服饰,等等,都对外地旅游者颇具吸引力。

④民族文化有较好的展示性和参与性。怒江的民居建筑、日常生活、宗教活動等,都可对外开放参观;外地旅游者也可参与民俗节庆活动,如阔时节、鲜花节、沙滩埋情人、澡堂会等。

2.2 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困境

①民族文化的外部典型特征正在弱化。民族文化要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其外在的典型特征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旅游环境的营造。目前,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城镇建筑已不具有民族特色,公路沿线民居的石棉瓦化改造,使民族建筑文化遭到空前的破坏;如今交通便捷的地方己难以看到民族服装的穿着,农贸市场、农村集市“赶街”的农民只剩一个民族包包了,只有在偏僻地方、老年人才穿一些民族服装;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正在加速与外界接轨。这是影响民族文化保护与进行旅游开发的大环境问题。

②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客观条件比较困难。一是资源存在同质化的问题,虽然怒江民族文化有其特色,但在云南这样的民族文化大省,就大大抵消于其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二是距离主要客源地较远,怒江州府距昆明600公里,贡山丙中洛旅游区距昆明900多公里,而独龙江连接外界的交通时断时续;三是对外交通不便,公路弯多路窄,运输承载量较小,遭遇泥石流即会中断,空中交通不便开通;四是旅游接待设施不足,档次不高;五是自有的开发资金缺乏,对外招商引资也比较困难。

③民族文化开发缺乏很好的“引爆点”。例如,傈僳族的四声部合唱,内容虽然独特,但全国有23个民族有这种演唱方式;在歌舞方面,群众性的普及程度较高,但为全国人广为熟悉的、经典性的节目极少;在节庆方面,虽然在当地举行得比较隆重,但在全国和云南境内影响力远不如白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

因此,对于怒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既需要对资源品位进行客观评价,也要对开发利用的条件作实事求是的研究分析。

3 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可开发的旅游资源

民族文化作为怒江州重要的旅游资源,不仅可开发出专项的旅游产品,还应作为普遍性的一种资源,用于其它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精神和品味的提升。从一定程度上讲,旅游开发的成败、产品档次的高低、市场竞争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民族文化的利用水平。

①对“亮点”区域实施集中开发。例如,贡山的丙中洛、福贡的老母登、兰坪的罗古篝。这些地方在地域上连片集中,民族文化积淀深厚,建筑形式保存完整,民俗民风原汁原昧,自然风光引人人胜,交通可进入性好。

②对独特区域实施独特的开发思路。例如,独龙江流域,作为原生态的人类、民族、文化、生态的独特地域,应将其开发成为科考、探险、民族和生态研究的特种旅游基地,通过高收费、先预约的方法,严格控制人流、严格保护环境。

③适度开发建设民族文化村寨。选择交通便捷、民族文化浓厚、建筑特色突出的村寨,开发、提炼、充实、包装成为民族文化村寨,对外展示民族文化、民俗民风、生活方式等,并传授民族歌舞、传承民族工艺、延续民俗礼仪。

④办好少数民族民俗节庆活动。例如,阔时节、澡堂会、情人节、仙女节等。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坚持严格保护与科学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开发第二;要尊重民族文化发展的规律,以科学规划和充分论证为前提,建立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互促共赢的良性发展机制。

4 怒江大峡谷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民族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必然要受经济基础发展变化的影响 ,并随着交通、人员、信息、文化、观念等交流的增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冲击与变化。因此,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不仅是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其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①要树立重视民族文化的思想观念。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人类的重要贡献,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各民族对于本民族文化及特色应感到自豪。要通过政府倡导、舆论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保存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

②要保持建筑、服饰、语言的民族特色。这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要重点防范因经济发展、扶贫工程、观念更新对民族建筑的冲击,尤其要保护公路沿线的村庄、城镇;要保持旅游区内建筑的民族化、地方特色,禁止建设与民族文化不协调的“现代化”、“洋化气”、“简单化”建筑;要大力推进民族服装服饰的穿着,对一般公众要提倡和鼓励,对特定从业人群要规定和规范穿着(如商业零售业、旅游服务业等),在民族节日和重要活动时更要推动民众全体穿戴民族服饰,并加强对民族服装服饰的改良和创新,使之美观大方、方便实用、经济实惠。

③要保护与弘扬民俗、节庆和歌舞。

民族文化所受的影响大多来自外部,但直接构成的威胁主要来自内部。这两者之间是一种外因与内因的辩证关系。因此,保护民族文化关键是从自身做起、从当地做起。首先,要尽量保持它们的原生态。既不宜搞成封闭的文化保护区,把民族文化禁锢起来(也是起不到保护作用的),也不宜简单的添加、组合或丰富其内容,而导致民俗、节庆的变异和破坏,如澡堂会、鲜花节和原始宗教活动等,主体性内容、活动氛围要尽量原生态;其次,要鼓励民族歌舞的发展和普及,培育和开拓民族文化发展的土壤,也要提炼、培育、打造民族文化的经典之作,扩大对外宣传、弘扬外在影响[3]; 第三,要合理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避免因经济发展、过度开发对民族生活、民族生态的影响 ,例如:石棉瓦房屋对以火塘为中心的民俗生活影响、参与经营旅游而对民族传统心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第四,要加强与国内外民族文化、生态保护组织、科研院所的协作,争取得到资金上的扶持,保护与发展思路上的指导。

5 结语

怒江地区丰富而完整的民族文化与当地旅游经济是密切关联的,互为依托、互相促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能提高和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更能增强本民族内部的凝聚力,更好的保存原生态民族文化、民俗、民风等。以科学规划的方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推动怒江的经济发展、民族进步、文化繁荣,为怒江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敏,崔榕.湘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2):31-34.

[2]薛瑾.旅游中的民歌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3]严庆.世纪新阶段中国民族教育功能的强化与政策应对[G]//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兰州: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8.

猜你喜欢
文化保护旅游资源怒江
一图看懂怒江特大桥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求学记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