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红古区奶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8-09-21 05:46尚利明宋玉婷武凡琳冯保华张军成
中国牛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原奶奶牛养殖场

尚利明,宋玉婷,武凡琳,冯保华,梁 斌,张军成

(1.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农牧局,兰州 730084;2.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

奶牛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奶牛产业担负起了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增强人民体质的责任,已成为现代化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核心行业[1]。我国奶牛产业起步较晚,不管从养殖数量,还是饲养管理、技术服务、后加工等方面都远落后于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和优化畜牧业发展结构,制定了重点奶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良种补贴、动物防疫补贴、奶牛保险等政策[2],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奶牛产业成为我国畜牧业中高效、独立的核心产业。

兰州市红古区位于兰州市西南部,地处兰州、西宁两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兰青铁路贯穿全境,土地资源辽阔,地势平坦,大通河、湟水河交汇纵贯全区向东流入黄河,水力资源充沛,形成了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近年来,红古区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农业,特别是奶牛产业,逐步由个体散养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转变,已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示范基地3个,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1个,截止2017年底奶牛存栏5 550头。但是,红古区奶牛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快红古区奶牛产业发展的速度,成为行业人员和相关部门关注的一个课题。

1 红古区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1.1 奶牛存栏数量少,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如表1所示,2011年红古区奶牛规模养殖场2家,奶牛存栏4 395头,截止2017年,奶牛规模养殖场增加至4家,存栏5 550头。从数据上看,红古区奶牛养殖逐步由个体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转变,规模化程度从2011年的76.11%上升至2017年的97.30%。个体散养伴随国家养殖政策的出台,红古区饲料资源不足,养殖成本上升,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出现逐步被淘汰。但是,2011年~2017年红古区规模场数仅仅增加了2个,而养殖数量只增加了1 155头,同我国奶牛产业的整体发展相比,红古区奶牛产业发展的速度仍然较为缓慢。

1.2 单产水平不高,原奶价格偏低

红古区牛源来源复杂,缺乏统一选种选配计划,牛群个体体格参差不齐,泌乳牛平均单产约6.7吨。大部分养殖场(户)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此外,由于红古区面积较小,地处狭长地带,农业发展主要依靠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养殖所需的玉米、豆类等粮食作物种植量小,导致养殖成本偏高,利润微薄。如表2所示,2017年我国原料奶收购价平均为 3.48元/kg,而红古区2017年原奶收购平均价格为3.44元/kg,2017年全国原奶平均成本为3.26元,红古区为3.37元/kg,比全国平均水高出3.37%,2017年红古区原奶毛利率仅为2.08%,而全国原奶平均毛利率达到6.75%。

表1 2011-2017年红古区奶牛养殖情况表

表2 2017年红古区与全国原奶价格、成本及毛利率比较

注:部分数据来源于国际奶业经济学会和中国奶业协会网

1.3 奶牛科学饲养技术落后

红古区奶牛科学饲养技术落后,在养殖技术创新方面几乎为空白。造成红古区饲养技术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养殖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的意识低,散养户主要以家庭养殖为主,养殖方法都是靠上一辈传下来的经验,或者任由奶牛自由生长,遇到产奶量下降、原奶质量下降等问题不去主动解决。二是奶牛养殖相对周期较长、风险大、效益低,导致养殖人员由青壮年劳动力向老人转变,这对于新技术的更新和推广造成了一定难度。三是奶牛养殖投入低,红古区散养户饲养量一般都在1~5头之间,尽管区兽医主管部门和乡镇兽医站一直致力于推广奶牛的科学养殖技术,但是由于多数养殖户总体收入较低,在奶牛饲养上投入很少。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都希望做到优良品种、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但是由于这几年原奶市场持续低迷,对规模养殖场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部分场主没有多余的资金引进优良品种和新技术,导致奶牛质量下降和饲养技术的落后。

1.4 养殖人员素质偏低

奶牛产业中效益溢出的执行者—养殖人员,对于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红古区奶牛养殖人员素质整体偏低,部分养殖场为节省成本都会聘请有养殖经验的散户主作为场长,负责饲养管理、疫病预防等各个方面。但是,这些人员只会运用老思维、老方法解决问题,不善于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严重阻碍了新方法、新技术的更新和推广,造成红古区奶牛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

2 提质增效的建议

2.1 转变思想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奶牛饲养体系

科学养殖已经成为发展养殖业的主旋律。奶牛养殖业已由个体化、粗放化、人工化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转变。旧的养殖模式和观念逐步被先进的技术所淘汰。红古区奶业养殖企业要想提高生产能力,首要任务是转变思想模式,相信科学、崇尚技术、重视人才。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主动参加和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的培训交流,虚心借鉴、学习先进的养殖知识;积极引进和推广优良的繁殖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加大良种覆盖率;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尽可能的减少疫病的发生。通过改变思想模式,实现奶牛养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从而生产出绿色、无污染、高质量牛奶,为红古区奶牛产业的发展扫除思想束缚的障碍。

2.2 引进奶制品加工企业,促进产业链发展

红古区原奶价格不稳定,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固定的消费终端。而这个“终端”除了固定的辖区居民消费外,下游加工企业的数量尤为重要。目前,红古区大型的奶制品加工企业只有伊利一家,除去辖区居民和伊利的需求量,仍有很大一部分原奶需要寻求新的销路。部分养殖场无路可销,为防治鲜奶变质,将鲜奶制成奶粉,看似降低了养殖场的损失,但是长期这样恶性循环,无疑造成奶粉的大量积压,严重阻碍了奶牛养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红古区建设或引进奶制品加工企业对于促进红古区奶牛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选择2~3家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奶牛规模养殖场,政府在技术改良、资金投入、设备引进、原材料供应、产品外销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面延伸奶牛产业链,扩大原奶销路,提高红古区奶牛产业的开发效益。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的方式,引进具有一定实力和资金的企业集团,兴建乳制品加工企业,由政府部门充当养殖场和奶企之间的链接桥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促进养殖场与奶企的共同发展。

2.3 优化畜牧业—种植业混合生产体系

红古区2017年畜禽总存栏量达21.65万头只,其中奶牛存栏5 550头,羊存栏5.47万只。而2017年玉米种植面积只有0.12万hm2,可产玉米秸秆约2.6万t,秸秆产量相对畜禽饲养量严重不足。红古区北部为黄土山梁、台地区,共有47个坪台,面积达0.65万hm2,可开发利用面积0.41万hm2[3]。红古区应该充分利用闲置的坪台土地资源,大力推广优质牧草的种植,相关部门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最大限度的鼓励开发饲料资源,建成以作物发展养殖,用养殖培育作物的混合生产体系,从而促进红古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加强人才培养

先进的管理方式、科学的饲养技术和有效的防疫技能是一个养殖企业做强做大的必要条件,而人作为这些条件的唯一载体,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红古区养殖业存在一个共性问题,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习惯用老方法、老思路、老经验闭门造车,导致养殖成本上升、原奶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奶企效益,长期以往终将被市场所淘汰。因此,要提高养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2.4.1 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 养殖企业中的管理人才不仅要有过强的管理能力,还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这样的人才除了自身的努力,同时需要养殖企业主动的去挖掘和培养。作为养殖企业,如何才能建立一支无坚不摧的养殖管理人才队伍。首先,通过不断提升养殖场硬件和软件设施,让人才能够看到发展的希望,心甘情愿、死心塌地的为养殖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要强化人员的培训力度,可以通过内部实践和外部知识培训的方式,将知识与实践,管理与专业有机结合,使管理人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4]。此外,养殖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员晋升制度,从优秀的专业人才中挑选出后备管理人才,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养殖企业必须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由于养殖场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和生活方式较为单一、枯燥,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养殖企业必须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提供基本的文娱设施,定期组织职工出外旅游,设置合理的轮休制度,让职工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暖,从而调动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养殖场服务。

2.4.2 加强养殖场防疫队伍的建设 动物防疫是养殖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养殖场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目前,红古区养殖场防疫员素质普遍偏低,动物防疫知识较为缺乏,部分防疫人员完全依靠老经验解决问题,缺乏科学性。面对该问题,养殖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养殖场防疫队伍的建设,提高养殖场的整体防疫能力。一是招聘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已经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的大学生,保障足够的动物防疫人员。二是通过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动物防疫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可以聘请有一定资质的动物防疫科技人员担任技术顾问,定期培训、指导养殖场疫病防控工作。通过以上举措正真实现养殖场防疫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降低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的概率。

3 展 望

目前,红古区奶牛产业虽然逐步向集约型、规模型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为目的发展模式,整体转型速度缓慢,不管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饲养管理等软件设施的建设上都较为滞后。但红古区有自身优势,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土地和水力资源、便利的交通等条件为奶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在红古区奶牛产业未来发展中,应当立足于多角度,从人才、管理、技术、产业链、销售、品牌等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推进奶牛产业的发展由粗放化、单一化向集约化、多元化转变,促进奶牛产业真正成为红古区畜牧业中高效、独立的核心产业。

猜你喜欢
原奶奶牛养殖场
规模养殖场防疫现状及对策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奶牛吃草
原奶分级之后,怎么喝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四川省出台畜禽养殖场(小区)规模标准
“现挤牛奶”不安全
我国原奶及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