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眼中的AI如何改变世界

2018-09-21 07:24李司坤
环球时报 2018-09-21
关键词:泰格马克机器

本报记者 李司坤

9月20日,由新智元主办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学术界、企业界的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把脉当下的人工智能发展前景。

在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是被其控制呢?这个问题也正是《生命3.0》作者、麻省理工学院泰格马克教授的演讲主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包括埃隆·马斯克在内的2000多名AI界大咖、专家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学术会议IJCAI上签署宣言,呼吁世界不要将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自主杀人机器的研发。而这次签名行动的发起人,正是泰格马克教授。

在当天的论坛上,泰格马克指出,人类要想创造一个更鼓舞人心的未来,就必须赢下“智慧竞赛”。所谓智慧竞赛,指的就是威力不断变大的技术与控制住技术的智慧之间的竞赛。

“首先我们发明了火,在引起多次火灾后,我们接着发明了灭火器;首先我们发明了汽车,在经历多次车祸后,我们接着发明了红绿灯,有了一系列繁琐的交通规则……”泰格马克指出,在过去,由于技术的威力还没有那么大,人类还可以从技术失控中吸取教训。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越来越承受不起这样的教训,“我们都不希望从美俄之间的核大战中吸取教训,因为这会摧毁整个地球”。

泰格马克认为,人工智能如果失去控制,也会带来同样的灾难性后果。因此,人类要想赢得智慧竞赛,就必须做到禁止使用致命的自动化武器,增加对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投资,并且让世界上每个人都能从人工智能所生产的财富中获益。

值得一提的是,泰格马克认为,中国在指引人工智能发展方面能起到独特的领导作用。泰格马克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是世界领先的科技大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幸存者”,有着成功的做长期规划的传统。“中国的长期愿景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像某些西方国家,只会嚷嚷着‘本国第一。”

而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胡国平也在人工智能的一大应用领域——认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上提出理论层面的看法。胡国平首先对人工智能在当下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各自的发展水平进行了介绍。

他指出,在计算智能阶段,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人类,而感知智能在深度学习和大数据的支撑下,机器现在在能听会说、能看会认方面已经能跟人类媲美。但在认知智能领域,强调是知识、理解、推理的相关更高的智能,“能理解会思考”,“这方面,机器和人应该还有点差距。”

对于认知智能的发展方向,胡国平认为,必须跳出纯文字符号的层面来看问题。他说,人类的智能其实是基于多模态的,不是纯粹从文字层面就能够闭环自洽,语言只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和表层。“如果我们纯粹在文字层面去做认知智能,可能会面临有着极矮的天花板的问题。”

那应该如何去开发机器的认知智能呢?胡国平认为,语言之下的智慧的本质有一个通式,“我们把这个通式叫作对物体在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坐标下的序列的感知、记忆和预测功能。”换句话说,就是对事物在空间和时间中规律的掌握。“我们认为最复杂的人类大脑智慧本身,也存在大道至简的通式,就是我刚才说的多模态的序列的记忆、建模和预测。”▲

猜你喜欢
泰格马克机器
机器狗
连通器及其应用
机器狗
改变,不断努力向前
TAG Heuer品牌大使李易峰迎来29岁生日Carrera传承系列计时码表见证难忘瞬间
神奇的独眼机器
Asian Insights in Davson Art
藏头露脚
看画
高尔夫球界的“森林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