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最有学问的皇帝

2018-09-21 03:11张国刚
环球人物 2018年17期
关键词:萧衍佛教皇帝

张国刚

他作诗赋、习书法、编《通史》,著《断酒肉文》改变佛教习俗

梁武帝萧衍(464-549)是南朝最传奇的帝王,因为他既是开国皇帝,也是亡国皇帝,更是罕见的长寿皇帝。他执政萧梁近半个世纪,终年86岁,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仅次于88岁的乾隆。

萧衍生于兰陵郡武进县(今江苏镇江丹阳市),自称是汉初开国丞相萧何的25代孙。在他的长期执政下,萧梁达到了鼎盛。可惜,晚年的他怠于理政,导致了“侯景之乱”的爆发,国力迅速由盛转衰。他死后的七八年时间里,萧梁疆域日渐逼仄,名存实亡。

逼迫皇帝“禅让”皇位

479年,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建立南朝的第二个朝代齐国,取代刘宋王朝。萧衍和齐国皇室关系密切,他的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萧衍后来之所以能建立功勋,并最终建立梁朝,他的家族背景起了很大作用。

萧道成只当了不到4年皇帝就宫车晏驾,太子萧赜(音责)(440-493)即位,是为齐武帝。武帝在位11年,提倡节俭,留心治道,可惜太子萧长懋盛年早逝。从德望和才能看,萧赜次子竟陵王萧子良(460-494)是皇嗣的最佳人选。可惜,萧子良优柔寡断,在接班争夺战中,被叔叔萧鸾支持的皇太孙萧昭业抢得了先机。萧昭业即位称帝后,昏庸无能,实际大权掌握在萧鸾手里。

后来萧鸾想要废帝,召集众人商议,遭到萧衍反对。他说:“废立皇帝是大事,不能轻率,现在废立难免会遭到众王的反对。”萧鸾回答:“众王都是庸才,只有随王(萧子隆)文武兼备,且占据荆州,如果把他召回来就万事大吉了。怎么才能让他回来呢?”萧衍就出主意说:“随王其实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干,只有一个稍微可靠的属下武陵太守卞白龙。可这人贪图金钱富贵,只要一封书信许诺高官厚禄,就可以把他轻易地召回。没了左膀右臂,随王自然会跟着回来。”萧鸾听取了萧衍的建议,果然大功告成,继而放心地废杀了萧昭业,拥立萧昭文即位,不久又废萧昭文,自立为帝。萧衍作为大功臣,地位愈加显赫起来。

在萧鸾登基的第二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率领30万军队进攻南齐义阳城,萧衍和平北将军王广之领兵救援。王广之听说北魏军队人强马壮,于是畏缩不前;萧衍则请求充当先锋,主动出战。在距离北魏军只有几里地的贤首山,萧衍命令士兵遍山插旗。天一亮,义阳城中的齐军看到齐国旗帜,以为援军到了,于是士气大增,马上出兵,与萧衍夹攻北魏。北魏在齐军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只好退兵。此战中,萧衍立下汗马功劳,升任太子中庶子。不久,萧鸾让他出任雍州刺史,主持雍州防务。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成为他日后争夺齐政权的资本。

萧鸾驾崩后,15岁的太子萧宝卷(483-501)即位,冥顽无道。他不仅诛杀了父亲留下的辅佐大臣,还杀害了萧衍的长兄、益州刺史萧懿,这就给萧衍起兵提供了口实。其实,萧鸾以疏属之资篡取皇位,已经动摇了朝野上下对于皇室的忠诚;他即位后,对萧齐宗室近亲大肆杀戮,更降低了萧衍谋篡的难度。因此,萧衍的起兵,基本没有碰到什么大的阻力。不过,萧衍还是立了萧鸾第八子、萧宝卷的同母弟萧宝融(488-502)为傀儡皇帝,即齐和帝,作为讨伐萧宝卷的旗号。

掌控了朝廷大权之后,萧衍培植自己的势力,诛灭异己,于502年4月,在沈约、范云等旧僚的支持下,通过萧宝融的禅让登基,建立了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502-557)。

“文物之盛,獨美于兹”

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几百个帝王中,萧衍是最有学问者之一。他博通文史,钦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写赞序;他才思敏捷,文笔华丽,所作的千赋百诗,不乏名作。

南朝的文化事业,本就以齐梁为首。萧子良是著名的附庸风雅的王子,因他而集结了一大批文士,形成了一个文学群体,史称“竟陵八友”。这是一群当时最著名的文人,包括《宋书》作者沈约、诗坛领袖谢朓、范云等,萧衍也在其中。从这些同侪中,可以看出萧衍的文学才能必定不同凡响。他们于诗文唱和之外,还讨论经史、佛道。

但萧衍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很有政治韬略。当初萧赜弥留之际,萧子良竞争皇帝宝座的时候,萧衍就不看好他,没有站在他一边,而是站在了篡位者萧鸾一边。

萧衍还善于团结和笼络人才。在萧宝融禅位之时,当年的“竟陵八友”中,除了已死的王融,其余6人多受到萧衍的重用。尤其是沈约和范云,是推动萧宝融禅让的功臣。

作为学术型皇帝,萧衍的治国成就,除了建国初期的澄清吏治、选拔人才、减轻赋税徭役等措施之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发展文化学术方面。505年正月初一,萧衍置《五经》馆,每馆招收数百生员,由官方提供生活费用,考试通过后即任为官吏。而且他还特别提出,对寒门子弟敞开读书做官的大门,鼓励他们努力向学。这些经学教育、考试取士的做法,不仅是对汉代经学的恢复,也为隋唐科举取士制度的产生,提供了一定基础。

萧衍的书法造诣也颇深,大约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他常与擅长行草书的陶弘景探讨书法,还师法钟繇、王羲之,其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萧衍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此前王羲之的声名被其子王献之所掩。因为他的推崇,梁朝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萧衍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等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这个时期,出现的《昭明文选》《玉台新咏》《诗品》《文心雕龙》等重要文学著作,都是对萧衍文学改良的最好肯定。在他的影响和提倡下,梁朝文化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东晋以来最繁荣的阶段,故而《南史》作者李延寿评价说:“自江左以来,年逾二百,文物之盛,独美于兹。”

四度出家当和尚

萧衍晚年笃信佛教,广建寺庙,并扩大僧众员额,弘扬法事,还亲自主持了四部无遮大会。唐朝诗人李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讲的就是萧衍在位期间的景象。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巨大,佛寺常被称作萧寺,就和他有关。萧梁朝云骑将军郭祖深形容:“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现代国学大师汤用彤也评价说:“南朝佛教至梁武帝而全盛”。

萧衍与佛教的趣闻颇多,最有名的还是他出家的经历。普通八年(527年),63岁的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当了4天和尚。国家大事无人定夺,臣僚好说歹说才把他劝回宫。但萧衍的和尚瘾没过够,当时和尚还俗需付给寺院一笔赎身钱,他没付,所以没过多久又跑到同泰寺出家了。臣僚再跑来请他回去的时候,凑了一亿钱才把他赎了回来。萧衍第三次出家的时候想出了新花样,他跑到同泰寺舍身的时候,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不光把自己给舍了,还把宫里的人和土地都舍给了寺院。结果这次为了赎他,臣僚花了比上次多一倍的钱。最后一次出家,萧衍在同泰寺住了37天,随后朝廷又出资一亿钱将其赎回。

此外,萧衍曾任命释法超(456-526)为都邑僧正(南朝主管佛教僧侣事务的僧官),编订《出律要仪》十四卷。这是一部简明实用的通用戒律汇编。他还亲自撰写了著名的《断酒肉文》,从佛教本义出发,结合中国文化特点,提出僧尼素食的要求,不仅以身作则,并用政治手段强力推行。至今汉地僧众普遍素食,成为中国佛教的一大特色。

蕭衍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佛学,他把儒释道糅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是三教合流的早期提倡者之一,在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中庸讲疏》《私记中庸制旨义》,比宋儒早了五六百年,很有可能开启了用中庸来解读佛家的“中道”思想的先河。

在萧衍统治的中后期,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西魏由宇文泰(507-556)执政,东魏由高欢(496-547)及其儿子高澄(521-549)执政。统治河南广大地区的侯景(503-552)服从高欢,却蔑视后生高澄。547年,高欢去世,侯景十分不安。于是,执政超过45年的梁武帝萧衍,竟然幻想通过接纳东魏叛将侯景的方式统一北方,不料却中了高澄的反间计,导致一场侯景乱梁的悲剧。萧衍在这场悲剧中被囚于台城,最终饿死。梁朝也因此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丢失了淮南的大片领土。梁朝高要太守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数年之后,即557年,废掉了自己拥立的梁敬帝萧方智,建立陈朝,自立为王。至此,梁朝灭亡。

猜你喜欢
萧衍佛教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佛教艺术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山中宰相
梁武帝出家
梁武帝 不恋龙袍恋袈裟
看中国·在浙江
梁武帝为何四十年不近女色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