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真的需要运营吗?

2018-09-21 04:59
世界汽车 2018年9期
关键词:造车势力单车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交通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造车新势力在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于互联时代人车生活的认知维度。前不久,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先生在品牌日的演讲中提出:“智能汽车的核心在于运营,而不在制造”这样的论点。在行业及媒体高度敏感的现阶段,这句话可谓是语惊四座,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炒作、忽悠,还有的媒体直接借此将小鹏汽车定义为一个靠PPT造车融资的金融骗子。

这些以智能汽车为依托的初创公司,其背后都有着庞大的金融支持,在热钱不缺的大环境下,投资和布局与融资和概念一一对应起来,投资公司看中的是这些新势力的发展和模式,而这些刚刚破壳的雏鹰更是需要大把大把的钞票来丰满自己的羽翼。在这些新势力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传统车企的蛋糕无疑将被或已经被分食了,所以我们看到当这些拥有无限构想空间的互联网金融家以跨界身份迈向一个传统行業时受到的排挤是多么猛烈。可以肯定的是,当“智能汽车的核心在于运营,而不在制造”这句话说出口的一瞬间,某些人立即将其缩句为“汽车的核心不在制造”。断章取义的背后是思维的固化和对新生事物的排斥。至于部分媒体借题发挥,其实更是头脑无法跟上时下快速发展的互联经济的一种表现,是对智能汽车概念的模糊和对运营理解的狭隘。

交通生活的重心如今已经从驾驭者快速向乘坐者倾斜,这就要求主机厂必须将出发点由驾驶员向乘员转移,更加注重乘坐者的体验,进而将拥有车和使用车的功能属性完全区分开来。反观我们的交通服务行业,无论是公共交通还是私家车,用户体验的概念都尚处于石器时代,城市道路以及交通设施也无法满足智能出行的需求,这也是导致很多前瞻性科技只能停留在展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智能出行除了依靠自身产品实力提升之外,更需要一个智能的大环境以供其生存。要完成这样的环境建设,既需要行业内部的不断努力,更需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单车的成本和制造并不是难题,难的就是如何能够吸引足够多的用户来使用,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生存空间,我们看到很多小区和公司不让单车进入,这些难道是“制造”能够解决的问题吗?

诚然,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过现今的科技制造水平让我们有信心相信这些新势力能够拿得出值得信赖的产品。说到底,技术上的问题都是个体的问题,但是个体的生存却不能离开以城市为依托的健康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的智能水平将决定智能应用在这个城市的发展,缺乏智能的土壤,这些以智能为根基的个体都无法生存。因此,运营的概念在这里就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针对客户,针对城市管理,都需要运营,正所谓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制造条件也要上,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智能汽车营造出一个适合其生存的智能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造车势力单车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UP!00后新势力
飞吧,单车
造车新势力进入量产期
迎接升级版开门造车时代
当资本无处可去时,可以造车啊!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