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释读

2018-09-24 05:49李亚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神思文心雕龙

李亚

【摘 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篇是一篇专论艺术构思与想象的著名论文。其开创了形象思维理论的先声;而形象思维的结晶便是“意象”,即“人心营造之象”。而意象的酝酿与定型,其必不可少的前提又“贵在虚静”。“虚静”是创作之前的作者所需之境静与心静的双重要求。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虚静

刘勰《文心雕龙》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和作家论等部分组成。从《神思》到《总术》的十九篇是创作论部分,各篇为一相对独立的专论。《文心雕龙》用了相当的篇幅谈论了作家的创作问题,其中《神思》《体性》《风骨》《通变》《定势》是其创作论中的重要部分,而《神思》又是这五篇的总括,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刘勰对神思进行了专论,全面深刻论述了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的诸多方面的问题。

“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也远矣。”“神思”和“思”,就是指思维,心思。人的思维不受时空限制,会有“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倏忽变化,飘忽不定的现象,所以称“神”。“文之思也,其神远矣”,这里的“神”同样指“神思”,即心思想得很远,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想象产生或灵感袭来时,思想的翅膀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纵横驰骋,足不出户,眼前就呈现风云变幻的景象,人的思想处于一种自由无碍的超越境界。刘勰認识到神思的产生是多功能多因素的综合体,也符合灵感的获得需要作者多方面的积累这一根本条件。其中包含了写作思维活动第一个特点:作者思考的内容在时间上、空间上具有无限的广阔性。

“神与物游”,就是心思同外物接触;“神用象通”,是“神与物游”的结果,于是产生了文意。此处体现了写作思维活动的第二个特点:写作思维活动伴随着外物的形象。所谓“物”,指外物,主要指自然风景和其他自然界的种种事物,如飞禽走兽草木之类;也指某些人工制造之物,如宫殿园池等。总之“物”是指有形色、有声容可以目睹耳闻的外界事物,不包含人们活动所构成的种种事情。人的活动所构成的事情,并非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故不称之为“物”。

《神思》乃“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本篇里,刘勰谈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即创作过程中,思维活动伴随着作家的情感活动。这也是写作思维的特点。

而后,刘勰认为作家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要“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语言在构思中的重要,在于思路能否通畅与作家运用语言文辞的能力大有关系,其思维活动本身很大程度上要凭借语言才能进行,因此说“辞令管其枢机”。文意的构思成熟,语言文辞的表达,文思的快慢,写成后的修改,涉及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面。

关于“思、意、言”的关系。刘勰认为,思指神思,即精神活动;意指意象,即文思;言指语言,即文辞。这三者有一致和不一致的地方。“意受于思,言受于意”,跟陆机《文赋》的“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用意相似。意指文思,文思是由内心和外境构成的,就内心说称神思,就外境说称物。把文思写成文辞,称文或言。从神思到文思,开始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意极为饱满。不过这些情意还不成为文思。“神思方运,万涂竞萌”,从情意到文思,再从文思到文辞,在规矩刻镂中要打不少折扣,所以“暨乎篇成,半折心始”。要使情意和文思相一致,文思和文辞相一致,关键在于“博而能一”。从博而能一所构成的文思,有内容有条理,可以要求文辞和文思的一致。反之,“理郁者苦贫”,情意不明,不能构成文思;“辞溺者伤乱”,文辞杂乱,不能表达文思。所以“密则无际”,求得这两者一致,是从“博而能一”来的;“疏则千里”,是从苦贫伤乱来的。但文思的酝酿成熟,也需要时间,等到酝酿成熟了再写,才能使文思和文辞一致,酝酿还没成熟,就不容易写好。所以反对所谓自然成熟并非不需要努力,在“博而能一”上还要努力用功夫,才能促进文思早日成熟。这其实是要求平时从学识和生活两方面进行不断的积累,在创作时才能一触即发,不需要“苦虑”“劳情”。

对于如何努力使创作思维通畅活跃,刘勰认为需涵盖“志气”和“辞令”两个方面。他说,在写作构思中,“志气统其关键”。所谓“志气”,指作家临文之际的精神状态,也包括写作欲望在内,可理解为具有方向性、目的性的气,亦即在某种想法统帅下的健旺精神、情感、欲望。若精神健旺清朗,对于所欲表现的内容充满情感或自信,具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则易于做到思路通畅而明晰。至于“辞令”是指作者运用文辞的能力。“辞令管其枢机”,语言是作家的工具,不但是表达情志、描绘物貌的手段,而且也是思维的手段。刘勰称之为“枢机”,与“志气”并列,表明了他对于作家语言能力的高度重视。

虚静,或者称为静思、空静、安静、宁静、幽静、澄心、凝心等,说的都是一种不受任何主观或客观因素干扰、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在文学创作的时候如何才能够运用想象,刘勰认为在写作的时候“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五藏,澡雪精神”,想象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临文之际须心思集中而不烦杂,强调了“虚静”对创作心理的重要性。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最强调的关键是“神”,即艺术想象。在充分肯定了文学的虚构性特征之后,才指出这种虚构性也要与现实结合。这一观点是与文学创作规律基本相符的,即使是在现代文论,乃至后现代文论大行其道的今天,也仍然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贺天忠.“神思”是灵感来临的文思——对《文心雕龙·神思》的认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杨明.《文心雕龙》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6.

[3]杨明.《文心雕龙》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8.

[4]许彦政.刘勰.《文心雕龙·神思》释读[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神思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刘勰《辨骚》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