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帝之眼飞跃天际

2018-09-25 06:24编辑林一
摄影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天梯航拍悬崖

编辑:林一

无人机的出现,给摄影带来了无限可能。极地野生动物和爆发的火山奇观不再遥不可及,更让我们跟随视线腾空而起,遨游天际。

一路向北

摄影师 勒杜·弗洛里安Ledoux Florian

拍摄地点 北极

曾服务于法国海军的摄影师弗洛里安从2015年开始使用无人机拍摄,并在后来的《国家地理》无人机航拍摄影大赛中夺得第一名。从2017年开始,他用无人机拍摄极地的野生动物,他永远无法忘怀第一次遇到北极熊的那3个小时:“我发现它正在游泳,当我丢下望远镜向队长汇报时,就已经忍不住流泪了。”

火山地表

摄影师 刘潇潇Liu Xiaoxiao

拍摄地点 瓦努阿图共和国

无人机就像长着翅膀的第三只眼睛,让我们得以窥探无法徒步涉及的领域,正如刘潇潇拍摄于瓦努阿图塔纳岛的亚速尔火山岩浆区域的这幅作品。这座典型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内部蕴含的巨大能量使得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经常喷射在直径两公里的火山口外。火山口附近寸草不生,大地满是岩浆喷射和流淌时留下的疤痕。在这里拍摄的分分秒秒,大自然都在用各种方式提醒我们自然的力量和伟大。

生命之泉

摄影师 梁新建Liang Xinjian

拍摄地点 挪威

山顶逐渐融化的冰川形成了一个蓝色小湖,湖水再依势顺流而下。这样辽阔的视野是摄影师用无人机航拍多张并经后期拼接而成,同时还做了去色处理。

空间城市

摄影师 东尼Dongni

拍摄地点 辽宁 沈阳

中国摄影师王东尼的《空间城市》系列用新奇的视角展现了梦境一般的城市景观,并获得了2017年索尼世界摄影奖专业组建筑类的冠军。与通常五光十色的城市掠影不同,这组作品滤掉了颜色,模糊了地点,神秘而富有未来感。摄影师在作品中把抽象图形从建筑结构中抽离出来,在整个空间中进行拉伸,强化了视觉纵深感。按自己的视觉审美习惯重新排列组合,这是一种对规则的打破,是对建筑基本结构和实用性的忽视。

坍塌事故现场

摄影师 刘占昆Liu Zhankun

拍摄地点 江西 丰城

无人机航拍在突发新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2016年11月24日7点左右,江西省丰城市一电厂在建冷却塔施工平台发生倒塌。当晚救援现场灯火通明,搜救人员全力以赴进行搜救。而中新社记者刘占昆则第一时间用航拍镜头记录下这一画面。

“悬崖村”天梯

摄影师 陈杰Chen Jie

拍摄地点 四川 凉山

无人机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也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2016年5月24日,新京报刊发了一则凉山彝族自治州“悬崖村”孩子每天攀爬危险“天梯”上学的报道后,立即引起广泛关注。州委书记当天就表示将迅速帮助“悬崖村”彻底解决道路和发展问题。同年8月,带扶手的钢梯便开始修建,11月正式通行,孩子和村民上下更安全了,更是促进了悬崖村的发展。

1. 无人机航拍四川凉山,15个孩子在3个家长的保护下,大约用了2个小时,到达“悬崖村”

2.“悬崖村”报道后,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16年10月,悬崖村安装了新“天梯”

秩序的律动

摄影师 刘潇潇Liu Xiaoxiao

拍摄地点 山东 青岛

生活中充满了规则和秩序,换个角度来看,便能发现其中的美感。摄影师刘潇潇则十分善于观察其中的细节,她拍摄的这幅《军训》更是入围了2018年索尼世界摄影大赛。

看见自己

摄影师 陈靖文Chen Jingwen

拍摄地点 澳洲

用无人机自拍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而陈靖文则做得更极致,他将自己裸露的身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想借此表达人在环境中的渺小。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和芬兰裔美国摄影师阿诺·拉斐尔·闵奇恩的作品都曾为他启发灵感。对他而言,黑白摄影是一种过滤,透过光的明暗,观者会在画面中看到一个蜷缩的身体,与岩石、沙滩、草地融为一体,包含着某种情绪。

陌生的风景

摄影师 鲁本·吴Ruben Wu

拍摄地点 美国

繁星点缀的夜空、无人机划过的光轨、发亮的山体岩石和远处的黑夜……鲁本·吴的摄影作品有一种外太空的遥远和神秘。早在2014年,鲁本就开始用无人机进行风光摄影。但那时的无人机并不足以拍出质量很好的暗光摄影作品,于是他将一盏30W的LED灯安装在无人机上打亮山体,在地面用相机拍摄。他还会使用无人机的智能环绕功能,让无人机的运动轨迹作为点缀山体的光轨。无人机航拍作为新技术运用到摄影中有许多可能性,在黑夜中点亮未知的风景是区别于“上帝视角”的另一种可能。“

猜你喜欢
天梯航拍悬崖
百丈天梯上层云
尼阿多天梯
航拍巴彦呼硕
彩虹天梯
悬崖
航拍,苍穹下的醉美视角
难忘的航拍
陕西画报航拍
悬崖逃生记
悬崖边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