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公车私用三招式

2018-09-25 06:37
方圆 2018年16期
关键词:私车公车私用公务用车

公车私用一直以来都是公车管理工作中的难题,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并造成浪费。近年来,为了治理公车私用乱象,国家和各地区陆续实施多种措施与办法。

第一招:减少公车数量

党政机关配备公务用车原本是为了保障正常的公务出行,但多年来超编制、超标准配备等“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严重,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日益突出,饱受诟病。

为了治理“车轮上的浪费”,2014年7月,中办、国办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要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实行社会化提供并适度补贴交通费用,从严配备定向化保障的公务用车。

这两个文件的发布也意味着,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正式启动。公开报道显示,截至2017年,已有29个省份基本完成公车改革工作。地方公车改革工作已转入完善制度体系、建立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车改成果的深化阶段。在公车改革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公务用车数量明显缩减,节约了公车运行成本。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近日公布的车改成果显示,全市公车总量由原先的10万余辆减为8万余辆,减少约两万辆公车,节约财政资金近3亿元。

第二招:张贴标识

公车改革开始后,多地取消了一般公务用车。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杜绝公车私用现象。

对此,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指出,要采取一些创新性手段来治理。其中,公务用车标识化就是治理手段之一。媒体报道显示,截至目前,已有31个省区市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目前,全国各地公车标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像北京、上海、广西等地采用公车贴标,即在公务用车前窗显著位置张贴标识;另一种则是像浙江、天津、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采取车身喷涂。而公车标识的式样,各地也各具特色。

比如,北京市公务用车标识为椭圆形车贴,统一贴在车窗右下角,不同类别的车辆对应不同颜色标识,红色是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黄色是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蓝色是国有企业公务用车,绿色是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保障用车。标识上还印有监督电话“12345”。

而四川则对所用公务用车都采用统一样式的标识:白底椭圆形,中间的“公务用车”4个字为蓝色,并标有监督电话“12388”。对9座以下(含9座)公务用车喷涂小标识,9座以上公务用车喷涂大标识。公车标识化,一方面更便于加强对公务用车的识别管理,另一方面在标识中标明监督电话也可以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招:加多重监督“锁”

除了推行公车标识化外,多地还尝试运用大数据、卫星定位等监管方式,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北京已经在所有公车加装北斗导航功能,非工作时段使用、行驶进入敏感区域都会自动报警。哈尔滨启用的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天眼”的组合模式,全面采集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和交通卡口车辆流量信息,通过系统可对节假日、非工作日、非工作时间的公务用车出行次数、行驶情况等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统计评估,从而监测到车辆是否存在违规配备和使用的情况,助力强化对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的监督整治。江苏张家港市利用市公务用车智能化管理平台在线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发现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可以实时记录下来;发现有违规违纪问题,将对公车使用人员进行相应处理。

此外,为了管住公车的“轮子”,各地也出台办法,防止公车的购置和报废环节滋生腐败。例如,今年6月起,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会给每台公车核定编制、上“户口”,对车辆信息等建档立卡,并对整个公车的使用周期进行监管,同时对各职能部门的任务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材料来源: 新华网)

“公车亮明身份”还需前进一步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车轮上的腐败”,全国各地公车纷纷亮明身份,不再“隐身”。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均已启动部署或已完成公车标识工作。有关专家表示,全国公车标识工作推进迅速、成效显著,破解了“多年想解决没解决的问题”。

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公费旅游一起并称为“三公顽疾”,不仅浪费巨大,还滋生特权腐败。为遏制公车私用,各地各部门想了很多办法,甚至用上了GPS定位,“车轮上的腐败”却依旧禁而不绝。相比之下,公车“标识化”不失为简单可行的办法。只需要在车身张贴或喷涂标识,让公车亮明身份,就等于戴上了“紧箍”。在节假日等非工作时间,出现在景区、酒店等不该出现的场所,无异于公车私用者不打自招,也难逃群众的雪亮眼睛。

自党中央、国务院2014年7月公布《关于全面推進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短短四年时间,全国各地均已启动或完成公车标识工作,推进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充分彰显了接受社会监督的改革诚意。如果把公车私用比作难言之隐,党和政府并未讳疾忌医,而是开诚布公让公车在阳光下“奔跑”,把治病的权力交给公众。这一勇气和胆识,本身就值得点赞。

当然,完成公车标识工作还只是第一步。公车私用乱象不会一“标”就灵,接下来还须进一步完善工作细节和配套措施。

首先,要加强标识规范。从全国范围来看,公车是亮明身份了,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盲区和漏洞。比如一些地方只标识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没有覆盖到,有的地方和部门主要领导的公务用车也未纳入标识监管。同时,一些标识设计过小、不明显,甚至是可随时揭掉的“N次贴”。

其次,要推动问责公开。坚决防止“开门接受监督,闭门进行问责”,应通过建立投诉举报平台,实时公开举报线索、调查进度、处理结果,让群众有动力、政府有压力、改革有定力。此外,要防范“私车公养”。公车亮明身份后,显性的公车私用问题势必大大减少,而“私车公养”却有蔓延之势。

比如,近日湖南省益阳市纪委的通报,2017年7月1日至2018年1月30日,赫山区水务局公车驾驶员苏建私自用公务车加油卡为自己私车加油19次共计5300余元;该局公车驾驶员陈运良私自用公务车加油卡为自己私车加油26次,为朋友私车加油2次,合计7400余元。苏建、陈运良被立案审查,该局负责公车管理的原党组成员向新颜被提审谈话。

所谓“私车公养” 就是指一些领导干部在公车私用受到限制后,不是认认真真转变作风,扎扎实实廉洁从政,而是挖空心思揩“公家油”“开着私家车,加着公家油”,既可以不碰公车私用的红线,又能绕过监督,让自己得到实惠,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开自己的车用公家的油办自己的事,从外表看分不出其行迹是用在公或在私上,此种“私车公养”比起公车私用更有隐蔽性。

“私车公养”是“车轮上的腐败”的新变种。个人驾私车出行的费用本应自掏腰包,却有人假公车之名报销过路费和加油费。从不少地方查处的案例看,不仅是给私家车加公家的油,而且还违规用公款报销私车维修保养费、装饰费、路桥费、停车费、违章罚款等。这些领导干部利用其负责审核车辆维修事宜的职务便利,采用伪造“车辆维修通知单”的手段,以假乱真。在笔者看来,要杜绝“车轮上的腐败”,要遏制“私车公养”,一方面,要各地区、各部门全面收集本地公车信息、每辆公车加油卡的号码、出车的派车单等资料,建好台账,做到不缺不漏,有据可查,对公车使用、费用报销等进行源头管控,完善落实配套政策,推动公车改革逐步深化;另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抓早抓小、拓展监督,坚持惩防并举,对暴露核实的问题要边查边改,把立规矩、定制度作为整改落实的重要措施,这样才能防微杜渐,真正遏制“车轮腐败”。(文/张涛 来源:湖南日报)

猜你喜欢
私车公车私用公务用车
八项规定精神
——公务用车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医院院长把救护车当私家车
2015年上海私车额度投放约10万张
政府采购公务用车定点维修存在问题分析及维修费用控制
WARS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公务员竞争上岗试题训练
我省公布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