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盏灯为你守候

2018-09-25 21:18邹娟娟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白粥守候手电筒

邹娟娟

那盏灯绽放在岁月深处,从不曾熄灭。

那年夏天,父亲执意要我转到县城的学校里念初中。他卖了房,将田地出租,而后带着我和母亲在小城一隅定居。初来时,我们人生地不熟,辗转良久,终于买了个便宜的二手两居室,我就在离家七八里远的中学念书。

父母没有工作,为了养家,父亲顶着烈日四处找工作,母亲在家里接些织帽子、毛衣的零活补贴家用。屋里光线不好,盛夏屋外炎热,母亲就把过道的日光灯打开,坐在通风的地方织帽子、毛衣。母亲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所得不過四五元钱。

我常陪着母亲坐在灯下,安静地看书,写作业。每当有微弱的穿堂风吹来时,我便会想起父亲,他必定还在某个地方淌汗,我这样想着,避开母亲,轻轻叹了口气。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父亲乐呵呵地公布了他再就业的消息——贩卖蔬菜。他拍着胸脯,大声说:“我一定会在这里拼出一片天地!”那一刻,我和母亲激动得热泪盈眶。

第二天,父亲就像上了发条般,准点去批货贩卖。父亲舍不得在外面吃饭,三餐都喝照得见人影的白粥,说白粥止热解渴,那些卖不掉的蔬菜就是我们第二天的菜。起初,父亲没摸出门道,总要等到晚上七八点才收摊,我和母亲就一直在灯下守候。

后来,父亲想多挣点钱,就买了辆三轮车,四处吆喝兜售。晚上,我做作业时能清楚地听到父亲的叫卖声:“豆芽哟,百叶哟,新鲜的青椒西红柿哎——”那声音由远及近,水绸子般穿梭在大街小巷。每日,父亲的衣服紧贴在身上,头发跟水洗了似的,嗓子也干得冒烟,可遇到迎面问价的,父亲还是猛咽一口唾沫,笑脸相谈。

父亲担心我到新学校不适应,每日按时接送我,笑眯眯地和我的同学打招呼。可敏感的我却渐渐觉得他的三轮车过于碍眼,贴在身上的衣服不够好看。一路上,我沉默不语。当父亲像往日一样谈笑风生,让我分享学校的新鲜事给他时,我撇过头,也不应答,只嘀咕道:“你的三轮车能不能放在离校门远些的地方?”父亲没有应答,用力蹬着车,骑得飞快。那晚,月凉如水,父亲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了好久的呆。临睡前,母亲和我商量:以后我可以上完自习再回来,她代替父亲接送我。

那时的路灯少得可怜,大街上隔很远才有一盏,小巷子里几乎没有,母亲只好把手电筒绑在车架上,借着手电筒的微光前行。我们要花比平时多一倍的时间才能到家,奇怪的是,我们每次到家都看不见父亲的身影,但当我开始盛饭时,他又会准时出现。

一个雨点开如花的夜晚,眼前一团模糊,母亲急着赶路,忽然,一脚踩空,我俩结结实实地摔倒了。书散了,车链子掉了,电筒也坏了。母亲盲人摸象般装着车链,完全扣不准,我跑到路边大声呼喊,希望有人来帮忙。可谁会在黑漆漆的雨夜外出呢?

就在我们万分沮丧时,一道亮光射来。“芬芬,别怕,爸爸来了!”一个熟悉的黑影出现在我的眼前,父亲拿着手电筒,利索地修好了车链。父亲没穿雨衣,衣服紧贴在身上,我坐在三轮车上,母亲骑车跟在后面。雨点如珠,溅在身上噼啪作响,砸得脸生疼,车轮在水里艰难地滚动着。父亲全然不顾,埋头弓腰,两腿使劲,雨忽大忽疾,每泼洒一次,我的心就揪一次,这一路,何其漫漫。

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父亲忙于奔波,就是为了我和母亲现世安稳。曾经,我们在灯下等待,如今,他在我们身后为我们照亮前方的路。

猜你喜欢
白粥守候手电筒
为你守候
夜晚是属于白粥的
古旧手电筒的“新”故事
“白粥养人”是误传
爱的守候
守候
神奇手电筒
白粥和炒饭
守候
3天减6斤的白粥减肥餐